QQ空間日誌:傻,未必不是件好事!
這個世界上的男人怎麼都這麼沒品位呢?她不止一次問自己這個問題。論學歷,論長相,在同齡人裡她都是出類拔萃的,可人家都已經結婚生子,惟有她,還成天讓父母操心。可不,二十七了眨眼就二十八,還沒個男朋友。
她是高傲的。情竇初開的時候,追求者無數,可她對誰都不冷不熱,一群小屁孩兒,她想,憑她的資本,她的白馬王子該是周潤發或是郭靖那樣的。偶像的力量是推動她每一天讓自己對生活渴望無限的動力。
再大一點,父母開始替她張羅了,她那叫一個煩,逆返心裡一上來誰都攔不住。我難道還找不到男朋友嗎?此時的追求者也不乏優秀者,她依然有挑的資本,直到把眼睛挑花,直到把人家都挑跑。
說到男女之間的感情,其實現在最功利不過,沒什麼想得開想不開的,你不喜歡我?那好,我努力讓你喜歡,但一定時間期限,若你還不鬆口,那麼好,啥也別說了,就此別過。整那些亂七八糟的風花雪月勞神傷身子浪費時間,有那工夫掙點錢比什麼都實際。她似乎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但要是真從骨子裡妥協點什麼出來,對於她無異於將夢想親手打碎喪失了對生活的信心。
現在她還是有些優越感的,然而,這種優越感已經只是停留在表面了。在同事和朋友眼裡,她依然是春風得意,不解風情,我行我素,如《澀女郎》裡的「萬人迷」般左右逢圓。可一個人的時候,她開始感覺到了自卑,這都怎麼了,我難道真嫁不出去了不成?她用拚命工作來填充這種感情上的空虛,但是這種狀態讓她更加看不清了自己,也許這個圈子並不是她想要的生活,可真背離了這個圈子那也就什麼都不是了。搖搖屋 www.yaoyaowu.com/?
曾經看過一條新聞,說武漢一個24歲的女研究生徵婚提出門檻,身價必須過千萬。女研究生最終如願以償,不過對方年齡卻比她大20歲,女兒也有17歲。辦公室裡對此事的議論各執一詞,她自然站在了不屑的一邊,可靜下心來,她又有些羨慕起那個女孩的勇氣,說功利也好,說實際也罷,至少人家的條件是清清楚楚擺在了檯面上的。而她,對另一半的條件隨著時間的流轉有時候連自己都說不太清楚了,究竟什麼才是自己想要的? 思緒隨之越發凌亂起來。
任何精美的掛歷在過了新年以後,就都有砸在賣主手裡的危險,要不怎麼快到年終的時候,賣掛歷的買十送九都敢賣呢。掛歷是可以掉價的,商品是可以打折的,愛情的條件呢?現在的她又如何?
想來,如果她學歷低一點,長相錯一點,也許在20歲的時候,這個世界上的男人在她看來就都是有品位的了。
我的衣服幾乎是一水兒的運動裝,休閒類的也往運動上靠。翻遍衣櫥,居然沒有西服、西褲,皮鞋就更別提了。除了冬天的衣服,其他季節的上衣還基本全都是沒有領子的——俗稱和尚領,人家都金領、銀領、白領,最不濟也是個藍領,再瞧我,P領都沒有,這可怎麼是好啊。
記得上小學的時候我穿的衣服反倒都是帶領的,不過那領子都是老爸穿剩下了,那時候盛行「假領」,就是貌似襯衫卻沒有袖子和身子的那種,唯獨有個領子,外面有衣服套著或者露在秋衣外面,看上去就跟裡面穿了件高級襯衫似的,領子尖尖的,挺美。要說咱們中國人還就是有天分,不是花不起錢買襯衫麼,買假領子的錢還是掏得起的,那時候誰家沒三五件「假領」,那估計擱現在就是那種所謂的吃「低保」的人了。
「假領」還不算,那時代還實興戴套袖呢,任憑你鼻涕眼淚一股腦往袖子上蹭,不要緊,頂多就是擄下套袖洗洗了事,裡面的衣服袖子乾乾淨淨的。
「假領」+ 套袖=領袖。您說這中國字組合成的詞能琢磨嗎?
玩笑歸玩笑,依然還得回到現實生活中來,我必須從現在開始要穿帶領子的衣服了,就算依然運動款,有了領子,正式或非正式場合穿出去都還能說得過去,文化人管這叫品位。
人往往容易走進自己製造的誤區,鑽牛角尖的事情時有發生。其實很多道理自己整得比誰都明白,可身在其中就瞬間不知所以了,越想跳出來就越跳不出來。此種狀態得出的結論就是——人最擅長的就是欺騙自己。
理論上,上面的描述可以說是人處於低潮期的一種體現。每個階段我們都可能有一段時間處於低潮期。但低潮期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自己馬上調整出來,允許你用一天兩天甚至一周時間脫離這個低潮期,但無畏地陷在裡面自暴自棄是絕對不允許的,後者是很可怕的事情,是對自己極端的不負責。
那天去紅螺寺,遇見一高人,他一拍我肩膀,在一幅密密麻麻的書法字上指著憔悴二字,瞟了我一眼就走開了。我頓時一驚,忙追上去問他什麼意思,他說,沒什麼意思,那兩個字就是你現在的狀態。我更驚了,趕緊追問:先生,這怎麼講?請點撥一下。高人搖搖頭說,沒法點撥,你自己去悟吧。聽罷,我承認他透析了我的心靈,我的心態也已經發生偏離,索性快跑兩步擋住他的去路:您就說兩句指點一下吧!高人見實在沒轍了,說了一句:關鍵的還在你自己去悟,我只能告訴你,你把那兩個字的偏旁去掉,你就成了。
憔悴——焦卒。
把兩個字上的心去掉很簡單,但在生活裡,這個心是想去就去得掉的嗎?
去不掉也要去,去不掉就無法走出誤區,走出低潮期。人的悟性和心理素質很多時候都決定著事情的本質,想開了,就沒有過不去的檻兒,越跟自己較勁就越容易將事情弄糟,大多事情也是我們自己弄糟的,其實事情本身也許沒有想像的那麼糟。在順其自然的心態裡看問題,你會發現一件事很輕易的就釋然了。
我們最熟悉的事物,往往是我們最不瞭解的。
男人或女人有時候都會自信地認為,對某些事物、某個人,瞭如指掌,不是卻偏自以為是地認為是對方肚子裡的「蛔蟲」,其實,哪和哪啊,差遠了您吶!尤其是喜好憑感覺處事的人,世界上最不可理喻的就是他們,被感覺這東西害得一無是處以後依然會樂此不疲地迎接下一輪感覺的侵襲——悲哀。[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