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高中作文

年味高中作文

年味高中作文

近來很長一段時間慵懶,不想看書,不想寫字,不想作文。所謂慵懶,自己心裡還是略知一二原因的,大多因為忙碌,稍有空閒,困乏便又督促我睡覺;二是因為每到大的節日,關於節日的文章便又鋪天蓋地而來,或許這早已是中國文壇早有的盛事,便又不想在千軍萬馬之中繼續絮叨什麼了,怕文筆笨拙,嘮叨不到好處,反被同類笑話。

但對於年的到來,年味在我眼裡心裡的漸漸淡薄,卻又壓抑不住心裡的衝動,也就再絮叨一番。我是喜歡懷舊的人,所以所謂的絮叨也頂多是對於過去的一些懷念,對於當下的感悟還是做不來的。

年關將近,家家置備吃的穿的,集市跟超市裡人頭攢動,這是多少年來唯一沒有改變的現實。但大多的還是改變!

傳說中的「年」是上天的一個怪物,在每個歲末都會下到凡間危害人類,人們對它恨之入骨卻也是又恨又怕。傳說「年」很害怕紅色的東西跟猛烈的金屬敲擊之聲,於是乎人們就在歲末這一夜當「年」又來危害人類之時在每家的大門上張貼紅色的對聯,然後敲鼓打鑼恐嚇「年」。當然這只是一個傳說,但在除夕張貼對聯卻成了中國的農村經久不衰的一個風俗,敲鼓打鑼也演變成燃放煙花爆竹一直流傳至今。

在我的記憶裡,在年末的時候,老人們就早早地買好紅紙,按照家裡門的數量跟大小將紅紙裁開,然後買上一盒煙或者是幾瓶墨水去交到村子裡毛筆字寫的好的老先生家裡,由老先生代筆書寫春聯。

村子裡有一位白老先生,教過私塾,自然毛筆字出奇地好。剛進臘月,老先生就忙的不可開交,老先生不停地寫,家人就替老先生在屋子裡晾曬對聯,然後打卷,在背面寫上哪家的名字,生怕混淆。老先生再怎麼忙碌,卻從來是不發火的,面對家人的埋怨,老先生笑呵呵地說:「人家拿紙拿墨來求你練字,這是何樂而不為的事!如若再不給人家好臉色,那可不是人做的事情。」

老先生的字在我 的記憶裡是寫的最好的,每一個字都工整,無論是正楷還是行書,每個字都像馬步,穩穩地紮在那裡。對於老先生書法的欣賞,每到年後,挨家挨戶看對聯便成了我每年必做的事情,把老先生每個字記在心裡,然後回家也試著模仿一番,當然,我不知道這就叫做讀貼跟臨帖,但老先生卻成了我書法的啟蒙老師。

老先生已經仙逝多年,老先生的書法作為對聯的形式也沒有得到保留,實屬遺憾。也忘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集市上大量的印刷對聯的出現代替了手寫對聯,在工序上是簡單了很多,給了人們很多的便利,但千篇一律的字樣卻再也找不回手寫對聯的感覺。近幾年更簡化,只是在屋門上貼一個福字,幾張過門箋,只是在大門上才會貼付對聯,我想,再過不了幾年,大門上的對聯也要省去了吧!

到那時候,對聯,作為幾千年中國的古老文化將永遠像老先生一樣仙逝了!

還有一項最值得一提的,那就是「請家堂」。

說到請家堂,或許很多的看官不明白是怎麼一回事,這也難怪,我查過資料,這項活動是山東的魯中一帶才會有的,在現在的臨沂莒縣一代仍在盛行。

請家堂就是在歲末這天下午,本族的人都會聚到一起,一起去到村頭或者是墓地恭敬地請逝去的先人們回家過年,等初一下午過完年才送先人們回到仙界。

在歲末的這天下午,本族的人都會聚到有威望的人家裡,浩浩蕩蕩來到村頭或者是先人們的墓地,點上香火,恭恭敬敬地請先人們回家過年。請到家裡後,屋子裡掛著中堂,中堂上大多畫著府衙之類的畫面,前面擺著一串很長的折子,折子上寫著本族逝去的每位先人的名字,點上香燭,將先人們供奉在大堂裡。將先人們請到家裡落座之後,大人孩子就不敢再大聲喧嘩了,生怕驚擾了先人們。

拜家堂也是中間必不可少的環節,在大年夜燃放鞭炮辭舊更新之後,大人們便結群拜會別家族的家堂,也就是去給別族的先人們磕頭。等到初一 的下午,算是過節完畢,要送先人們離開,族人們又重新聚到一起,恭恭敬敬地引領者先人們回到請家堂的地方,一時間鞭炮齊鳴,歡送先人。在整個初一的下午,村子四周的鞭炮聲是很繁忙的,這邊剛落下,那邊接著起來,請家堂在村子裡幾個族之間都會有的事情。

請家堂也已是好多年不再有的事情,有幸在我的小時候參加過這樣的盛事,給我的童年留下了美好的印記。請家堂只是一種迷信,但在農村裡這種迷信我感覺還是應該盛行的才好。先人逝去,本無影無蹤,但對老人們的懷念卻應該是永遠放在我們的心裡,本虛無,但見生者心,最主要的一點,是要孩子們看在眼裡,記在心間:逝去的我們還如此懷念,更何況活著的父母,是不是更應該盡孝呢?將「孝」作為一種文化宣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當然,每一個時代都是不可重現不可替代的,對於現在的小孩子來說,當下的時代也許就是將來他們懷念的時代,今天就是他們明天對於昨天的懷念。今天在此絮叨我們逝去的昨天,細想,也不算為過吧!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作文
金牌測算
免費起名
免費測名
個性網名
個性簽名
個性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