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作文300字二年級 篇【1】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我聽到這首兒歌,就想起了小時候過端午節時熱鬧的場面。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賽龍舟不為了撈救屈原。把粽子投進江裡,是為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經過很長時間的演變,往江裡投粽子漸漸變成了農曆五月初五這天吃粽子。
端午又稱重五,所以許多習俗和「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紅繫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時,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喝雄黃酒。
啊,我真喜歡端午節啊!
端午節作文300字二年級 篇【2】
早晨,天氣陰沉沉的。幾日來,家裡發生了點事情,我一直也沒有走出陰影,時時想起來坐著發呆。走到教室門口,一個孩子看見我「嗖「地鑽進了教室。小傢伙又想幹什麼我心裡暗暗地嘀咕著。
走進教室,來了十幾個孩子,都七手八腳放椅子。孩子似乎看出我的變化,都懂事多了。放完椅子,孩子們該值日的值日,該讀書的讀書。漸漸的,教室的人多了,書聲朗朗。那個早晨看見我鑽進教室的孩子時時用眼瞟著我,好像在偷偷地觀察著我。我裝著沒看見,時而傾聽著悅耳的讀書聲,時而想著自己的心事微微歎氣。
「老師,老師——」一個聲音在耳邊響起,我一愣正是那個孩子。「老師,端午節快到了,這是我和媽媽昨晚親手包得粽子,給你捎了兩個嘗嘗。」孩子扒在我耳邊輕輕地說到。「啊,啊,謝謝,謝謝。」我恍然接過孩子手中的粽子,一陣濃濃的香味迎面撲來,心裡頓時蕩起一股暖流……
端午節作文300字二年級 篇【3】
一提起端午節,人們就會想起吃粽子,划龍舟。可是,同學們你們知到「端午」是什麼意思,端午節的風俗又是怎麼來的嗎?
「端午」。「端」是「初」「始」的意思,所以陰曆五月初五稱為「端午」。到了唐代,因為唐朝皇帝唐玄宇的生日是八月五日,為了避用「五」字,就用回音「午」替換了「五」字,從此,「端五」便改稱「端午」了。
為什麼五月初五這一天會成為「端午」呢?民間流傳著很多種說法。其中最流行的說法,就是為了紀念屈原。
屈原是戰國時楚國的大官,楚國不採納他的治國主張,反而將他免職流放,他在流放途中看到楚國衰亡,人民遭受苦難,自己又無力挽救老百姓,他心中悲憤難忍,便於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投入汩羅江自盡。楚國百姓知道後,竟相划船前去相救,但已來不及了,百姓們擔心江中的魚,鱉,咬食屈原的遺體,便用竹殼裹米投入江中餵魚。從此,划龍舟,包粽子就是我們中國的風俗了。
我很喜歡端午節,我每年都盼望端午節的到來。
端午節作文300字二年級 篇【4】
清晨被地震搖醒,躺著床上,懶懶不想起來,看著天花板,自己跟自己講著話,跳下床,打開窗戶,昨晚的雨下了一夜吧,空氣中都有雨滴的味道,把頭探出窗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給了自己一個開心的笑臉……整理床被、把電腦打開,開了音樂,然後把昨晚燜的粥煮上,然後洗澡,洗完澡之後擦地板,這時粥已經好了,盛粥吃早餐……
一個人的端午節,也可以讓自己過得開心快樂,是不是?
但不會很輕鬆,因為給自己安排了很重的任務,要在這三天裡寫出兩篇文章,答應了別人的一篇,還有自己的一篇任務,必須是要完成的,所以,也許輕鬆的時刻並不多,但我想這樣的過節方式對我也許更好吧?一個人的節日,唯有工作才會填補空虛和孤獨吧?
也許看似無奈,但其實是自己已經越來越習慣一個人了,也越來越喜歡一個人的生活了……在未遇到真正有緣的那個人,是不會輕易放棄這種生活的,雖然「寧吃鮮桃一個,不要爛杏一筐」矯情,但我們何必要委屈自己呢,是吧?
端午節作文300字二年級 篇【5】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在這盛大的節日到來之前,我們迎來了夏至。
夏至要吃餛飩。星期四,奶奶買來了餛飩皮。不知道餛飩是怎樣包成的。於是,我拉著奶奶的手大聲嚷道:「奶奶,讓我試一試,一切皆有可能。說不定我就能包好呢。」我再三懇求,奶奶才答應了我。
我將餛飩皮放到桌上,把裝餡的盆子端到桌上,往裡面放了兩雙筷子,又端來水。我來到衛生間洗了手。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我學著奶奶的樣專心致志地包。「首先拿出一張餛飩皮。」奶奶耐心地指導我。我按照奶奶說的做,拿出一張餛飩皮,「然後放在手心,放入餡。」奶奶不厭其煩地講解。我的手心沒有餛飩皮那麼大,只好放在桌上。餡放多少呢?算了!想放多少就放多少。然後,我將餛飩皮捲成圓柱形。用水幹什麼?我學著奶奶的樣子用手指在水面「蜻蜓點水」,再在圓柱的兩邊點了點,用力捏一捏,再將圓柱形兩邊粘在一起,一個四不像的餛飩就完成了。把我的「四不像」和奶奶的餛飩放在一起,相差十萬八千里、瞧,我的「四不像」都露陷了。看得我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