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由來作文五篇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五篇

篇一:小學生作文端午節的由來

今天是端午節,媽媽讓我從電腦上看端午節的由來。其實是紀念屈原的,屈原是一位愛國者,他想讓自己的國家,強大起來,就常常跟國王提意見,可是國王不喜歡聽,就把他趕出了國都。有一次秦國來打楚國,楚國很快就被打敗了,國家就快沒有了,屈原更加傷心,這一年的五月初五,他搬著一塊大石頭投江了自盡了。人們知道後,非常悲傷,為了不讓魚吃了屈原,就把竹筒裡面裝著粽子,扔到河裡,希望魚吃飽了就不會吃屈原了,粽子也就是這樣來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愛自己的國家。另外我也知道了,現在吃的粽子,只不過是把竹筒,換成了一種寬寬的葉子。吃粽子也就是紀念屈原的。

篇二:小學生作文端午節的由來

中國的傳統文化像天上的星星數也數不清,有過年的倒福、中秋節、還有端午節,現在我就給你介紹一下端午節。

傳說楚國的皇上是一個昏君,只顧吃喝玩樂,屈原卻說無效就投江自盡了,他投江時候還抱著一塊巨大的石頭,因為這樣他一下江就沉下去,在也上不來了。

屈原投江以後兩岸的老百姓划龍舟去救屈原,人們把江都找遍了,但是還是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在這個緊張危險的時候,突然有一位百姓站出來,他說我們就不了屈原不要緊張,我們可以丟魚和蝦愛吃的東西比如:粽子、雄黃酒、蛋等東西去江裡……

從此,人們把這一天作為端午節,人們一到端午節就划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等……

時間慢慢長久了,傳統文化也慢慢流傳下來。

篇三:小學生作文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到了,人們就會唱起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你們想知道一些關於端午節的習俗嗎?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端午節又被稱為重午,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繫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線」。各家要插「無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可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但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端午節把大米投入江河中,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透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的遺體。現在我們不再投大米而是吃粽子來紀念屈原。可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

這就是端午節的習俗和來歷。你們知道了嗎?

篇四:小學生作文端午節的由來

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有俗稱端陽。重五。

據說,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蓄蘭沐」的習俗。但是今天端午節的眾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在以前的時候,人們為了不讓屈原的身體被蛟龍給吃了,所以就用雄黃酒望江裡灑,把蛟龍灌醉,人沒怕屈原餓著,說依舊用樹葉的皮包上糯米,一直到現在流傳的糯米種子就是。

每到農曆五月五日的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種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每家都打掃庭院,掛艾葉,選菖蒲,撒雄黃水,喝雄黃酒。這些活動反映了我國的優良傳統,也讓我們為這些烈士驕傲,自豪。

除了端午節,我國的傳統節日還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乞巧節,中秋節,重陽節……還有許多這樣的傳統節日,我國的烈士也有無數。讓我們共建美好家園,不辜負這些烈士們對我們這代人的期望。讓我們90後創建新的未來,讓世界永遠和睦相處,沒有戰爭,只有和平

篇五:小學生作文端午節的由來

據《荊楚歲時》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天氣好的日子,故稱五月初五為「端陽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浴蘭節、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更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時至今日。端午節在中國人民中仍是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傳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而死。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還並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了呢!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作文
金牌測算
免費起名
免費測名
個性網名
個性簽名
個性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