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端午的看法作文

我對端午的看法作文

對端午的看法作文一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記得我上一年級的那個端午節。爸爸一大早就把艾葉葛蒲掛在家門的兩邊,媽媽從農貿市場買來了新鮮的粽葉。媽媽用粽葉把頭一天就泡好了的糯米還有大棗和花生包了起來,然後用細繩子繫牢,我剛要想用剪刀幫媽媽把繩子剪斷媽媽阻止了我接著包下一個,要包5個才剪斷繩子。爸爸說要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高壓鍋裡煮兩個小時才能吃。

終於到了吃飯時間了,我迫不及待的拿了一個粽子在碗裡,解開粽葉後,一個白白胖胖散發著清香的肚裡有大棗、花生的胖粽子就呈現在我的眼前,蘸一點兒白糖放到嘴裡,感覺是甜甜的、軟軟的、粘粘的還有一種特殊的清香味好吃極了。接著我們又吃了煮大蒜、發芽豆和鹹鴨蛋等傳統食品,爸爸邊吃邊給我講端午節的來歷。

在我國戰國時期楚國有一個大臣叫屈原他生於公元前339年,他是詩人,而且還是政治家,很有才華。他主張抗秦,於是遭到了貴族子蘭等人的反對,還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城。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於農曆5月5日投泊羅江而死。據考證屈原一生有25篇作品留世,最著名的有「離騷」、「天問」、「九歌」等。後來,魯迅先生稱讚為「逸響偉辭,卓絕一世」。

據說屈原死後,楚國的百姓十分傷心,紛紛來到泊羅江邊憑弔屈原。人們希望魚蝦不要去吃屈原,便向河裡投用蘆葦葉包成的粽子,魚蝦吃飽了就不會去吃屈原的屍體。為了紀念歷史上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人們就把他跳河的那一天定為端午節,才有了後來賽龍舟、吃五個連著的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

啊,難忘的端午節,你在我童年的記憶裡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在我吃著傳統節日美食的同時也讓我瞭解了我國歷史上這位偉大的政治家、愛國詩人,我要向屈原一樣不向邪惡勢力低頭,努力學習報孝國家,永遠熱愛自己的祖國。

對端午的看法作文二

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鍾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划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裡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我來講一講賽龍舟的來歷吧!當時楚人因為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呀!

對端午的看法作文三

「兒女紛紛誇結束,新樣釵符艾虎。」眨眼間又到了肉香飄粽的時節了,我也不禁詩興大發。

「來來來,你也別閒著,幫我把那些包粽子的材料都準備好。」媽媽今天似乎特別高興,聲音不自覺地高了幾個分貝,卻也帶著無法描摹的輕快。「好勒!」這正應了我的心意,其實豆沙、紅棗、竹葉、糯米這些材料早就提前準備齊全,只要擺放好就行,可我還硬是「忙「了十幾分鐘,似乎只有這樣,才能宣洩出心中的迫切。

包粽子,這個技術活自然交給了心靈手巧的媽媽,我和爸爸則在一旁「打雜」。媽媽先取兩片竹葉煮上十分鐘左右,緊接著,折疊、翻轉、合攏,幾個難以把握的動作如行雲流水般一氣呵成。媽媽的手似在花園中盤旋翻飛的兩隻蝴蝶,這會才有了稍稍的喘息。媽媽向呈圓筒狀的竹葉中放進了一些糯米。「加什麼?」媽媽向我遞來一個詢問的眼神。「哦呵呵——」我有點兒小激動,「加上……哦對,紅棗!再加點兒花生……哦不!還是綠豆吧……」這麼說著,我一面暗暗觀察媽媽的臉色,今天媽媽不只是受什麼感染,變得格外有耐心,等我覺得差不多了的時候,媽媽把配料一一加上,第一個粽子就此完工!接下來,又是一陣眼花繚亂……

「好了沒?」等我第101次詢問時,總算看到了一個久違的點頭。我小心翼翼地從鍋裡端出粽子,解開纏在粽子上的細繩,白色的熱氣撲面而來,紅棗、綠豆,這些花花綠綠不算華麗的點綴,也讓人眼前一亮,。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糯米的濃香夾雜著棗泥的香甜在口中蔓延,竹葉的清香縈繞鼻尖,我拚命地往嘴裡塞。「小花貓。」一向嚴肅的爸爸在一旁打趣道。

我吐了吐舌頭,目光卻定格在電視螢幕上無法離開。划龍舟哎!我的心一下子被勾了去。只見漿手每人持一支短漿,隨了鼓聲短促為節拍,擂鼓打鑼的,坐在船隻的中間,為水手調理下漿節拍。偶爾,鏡頭切換為圍觀的群眾,他們將包好的粽子投入江河,這樣濃濃的節日氛圍讓我不禁浮想聯翩:粽子帶著一縷淡淡的思念,隨著汨羅河留向下游,送去在那已腐爛上百年的身朽。然後,慢慢祈禱……

對端午的看法作文四

離端午節的日子越來越近了,街上飄著陣陣粽香。

我和我的媽媽準備好糯米、粽葉和線等,開始包粽子。我目不轉睛地看著,只見媽媽拿一張粽葉捲成漏斗型,再往裡面加上參有紅豆的糯米,然後用粽葉包成三角形,最後用線把它拴好。看著媽媽包粽子,我不解地問媽媽:「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呢?」媽媽耐心地給我講到:「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當時,由一個著名的詩人叫屈原,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後來,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在陰曆5月5日這天,他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真是太可惜了!」聽完媽媽講的故事,我不由自主地歎息道。

媽媽繼續說道: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劃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個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倣傚。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媽媽停下手中的活,抬頭問我:「你看見過賽龍舟吧。」「我們去年在新津看見過啊」我不解地問。「其實,賽龍舟也與端午節有關。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等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哦,是這樣的。想不到一個節日還有這麼多的故事」,我恍然大悟道,想不到我們經常過的節日,竟然有這麼多的文化。

吃著香噴噴的粽子,我深深感到:「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我發誓要好好學習中國文化,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作文
金牌測算
免費起名
免費測名
個性網名
個性簽名
個性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