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的故事作文一
明天,爸爸的單位組織去郊外種樹,我對爸爸說:「植樹要有植樹的知識,還要學會怎樣植樹,這樣明天我們就好植樹了!」爸爸聽了我的話,趕緊把我拉到書房,在他的櫃子裡找到了一版相冊,封面上寫著「鄧爺爺植樹」爸爸說:「這是我從小,喜歡在網上搜集關於鄧爺爺的照片,我一下子就收集了這麼多,我打印下來,把一張張照片弄成了一個相冊,你既然這麼好奇,我就給你那照片講起故事來……
爸爸講起故事說:「1982年中國建立了植樹節,那時候鄧小平爺爺才整整69歲,這天鄧小平爺爺帶著他們一家人來到郊外植樹,鄧小平爺爺和他的家人在山坡上選了一片空地,種起樹來。鄧小平爺爺選好了幾棵茁壯的小樹苗,拿好了鏟子準備種樹,種樹前鄧小平爺爺說:「今天是植樹節,我們全家每人都應該種3——5棵樹,還要包栽包活。」鄧小平爺爺說完就埋頭幹了起來。鄧小平爺爺,先把樹苗在進土裡,用手扶著,還給小樹苗澆上了清涼的水,在樹的的旁邊還培上了濕潤的土。鄧小平爺爺的第一課「小平樹」載好了,鄧小平爺爺,往後推了幾步,看了一下,說:「不行,不行我還得在載的值一些。」於是,鄧小平爺爺又走上前去把樹苗扶直,有看見底下的土一邊給凹下去了,小平爺爺趕緊彎下腰,那小鏟子把那邊的土培一培,撿一檢,把裡面的小石子挑出去,讓樹苗長得更好,不一會五棵「小平樹」已經被鄧爺爺載的筆直筆直的,可小平爺爺自己卻累得上氣不接下氣,已經累得喘不上氣來了,可看著自己種的勞動果實,已經心滿意足了。可是,小平爺爺的高海裡浮現出了這一幕:有些人砍樹,不愛護樹木。小平爺爺不管有多累,他還是在小樹旁邊立了一塊牌子,上面寫著:愛護花草樹木,人人有責。家人們看著,自己種的樹開心的笑了。」
爸爸講完了,我也聽懂了,我覺得,我們明天也要像鄧爺爺一樣,去開心的種樹。
植樹的故事作文二
一年一度的植樹節到了,大家都忙著植樹呢!可不是嘛,連雪雪和樂樂也去植樹了。我們去瞧瞧(他)她們又鬧出了什麼笑話。
雪雪樂樂也扛起了鋤頭去植樹了,一向覺得自信和白米飯一樣重要的樂樂和學院自信傲慢的雪雪,他們兩人走到了一起,一起去植樹了。來我們一起跟去。
呀!原來(他)她們先去買樹種了,可買樹種居然能吵起來。原來雪雪要買桃樹,可樂樂叫了起來:「雪雪,雪雪,今年三月是學雷鋒月,我買松樹你和我買一樣的把!」雪雪說:「雷鋒月,就雷鋒月嘛!和植樹有什麼關係的,我不買松樹,我偏要買桃樹這麼了不行嗎?」這一下樂樂可火了大喊大叫的說:「雷鋒月,雷鋒月當然買松樹啦!你還買桃樹。」雪雪說:「松樹,又不能結果子,桃樹就不一樣了,到了秋天桃樹會結果子的,會長出許多許多的桃子。」樂樂又大叫了起來:「學習雷鋒好精神你聽過嗎?你學了嗎?」雪雪被樂樂吵的不耐煩了起來也跟著樂樂大喊大叫了起來:「種松樹又不一定是學習雷鋒,幫助別人才叫學雷鋒,你懂嗎?」樂樂知道自己吵不過雪雪了,就說:「好樂樂,不和壞雪雪斗」雪雪一聽就知道樂樂吵過她了。轉過身去笑了起來。雪雪和樂樂付了錢就去小區裡剛剛開闢出來的種樹林裡去了。
你瞧!雪雪一手拎著小水桶一手拿著小鏟子,後面還跟這劉老師拿這雪雪剛買的小桃樹苗呢!樂樂是直接把小水桶掛在小鏟子上背在肩上,後面還跟著衛老師拿這小松樹苗呢!在去種樹林的路上樂樂一邊走一邊哼這小曲兒,雪雪自然是斯斯文文的走著路了,不像樂樂一邊走一邊哼小曲兒。
到了種樹林樂樂急忙在地上找最肥沃的土地,生怕雪雪把最肥沃的土地給搶走了。而雪雪到了種樹林是先去把劉老師手裡的小桃樹苗給接過來小心翼翼的放在地上深怕把小桃樹苗給折壞了。樂樂看了看雪雪是先把劉老師手裡的樹苗先接過來的,也學雪雪的樣子去把衛老師手裡的小松樹樹苗接過來放在地上。樂樂剛把小樹苗放在地上就去找最肥沃的土地了,而雪雪是先拎這小水桶去打水的,等雪雪回來的時候樂樂已經挖了一個大坑了。樂樂看了看雪雪有叫了起來:「雪雪,應該先挖坑的不只先提水的。」雪雪聽樂樂叫了起來也叫了起來:「為什麼要先挖坑,為什麼就不能先提水呢?」樂樂聽雪雪這樣叫了起來就說:「先挖坑好一點,先提水不好」雪雪一聽樂樂這樣說自己就火了:「我就先提水不行嗎」樂樂好像沒聽見就沒和雪雪吵了。
雪雪也拿起了小鏟子挖土,雪雪不像樂樂那樣只挖一個地方而是在挖好坑的旁邊鬆鬆土。樂樂看見雪雪在挖好坑的旁邊松土就說起了自己剛編的小曲:好一個雪雪,挖好了坑,還在坑的旁邊亂挖......雪雪聽了沒理樂樂只管自己在那松土。
等雪雪把土松到自己滿意的時候,樂樂已經去提水了。雪雪叫來劉老師來幫她把小桃樹苗移到挖好的坑裡,雪雪讓劉老師扶這小桃樹苗,雪雪用小鏟子把土填到了坑裡。正在這時樂樂會回來了,他看見雪雪已經把土填好了。就急忙去把水倒在了自己的小松樹苗裡。樂樂看見自己先比雪雪種完樹就叫了起來:「雪雪呀雪雪你真慢!我都把我的小松樹苗種好了,那像你慢吞吞的像只螞蟻。」雪雪不慌不忙的把樹給種好了。雪雪一種完樹就對樂樂說:「說不定我的桃樹長的比你的松樹長的好呢!」樂樂一聽又火了沖這雪雪大喊大叫了起來:「你這麼知道你的樹長的比我的是好呢?我的肯定長的比你的好」就這樣雪雪和樂樂一路吵到了家!
看來樂樂和雪雪今天鬧出的笑話真夠好笑的,不過(她)他們鬧出的笑話是有原因的。
植樹的故事作文三
諺云:「造林管好林,年年如吐金」、「兒不教育難成才,樹不管理不成林」、「光栽不護,白費功夫」等,無不道出了管樹護林的重要性。
「三分栽,七分管」。植樹,更須護樹。早在紀元前五帝時代,舜帝便設立了九官之一的「虞官」,這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林業部長」。夏禹時,就出現了有關保護林木的萌芽思想,《逸週年》載:「禹之禁,禁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長。」周代專門在「秋官」下設有種植和保護行道樹的管理官職──野廬氏,防止偷伐。楚霸王項羽從小愛樹,要是發現誰要砍樹,總要上前勸阻。有一天,他發現一個老人欲持斧砍桂樹,項羽忙問緣由,老人說:「我家院子四四方方像『口』字,這棵樹長在院中,就成『困』字,不吉利。」項羽聽後,笑著說:「照你這樣講,院中倒樹留人,便成『囚』字,如此更不吉利。」那老人覺得言之有理,就不砍這棵樹了。
宋代文學家蘇東坡不僅喜歡植樹,而且痛恨亂砍濫伐者。他曾寫《萬松亭》一詩,痛斥那些濫伐松林者,詩的意思是:十年樹木,原本是謀求百年遮蔭的,可惜的是,後人未能領會其意,竟亂砍濫伐,這是多麼令人痛心的事啊!據《劍州志》載:「明正德年間,知州李壁為防止後世砍伐,特下『官民相禁砍伐』的禁碑。」清代文學家袁牧對森林保護也有一定的研究,曾寫下了《惜松》詩,呼籲:一旦執法鬆懈減少保護,任憑樵夫刀斧濫伐樹木,在人力的作用下造在山中漸空,青山將會神色慘淡淒楚!詩人限於當時的社會,想保護樹木,卻又無能無力,只得「可憐松亦與之間,帶露會霜變灰土」。
相傳某縣古寺,寺門口右邊有一上聯:「寸土為寺,寺旁吟詩,詩曰:明月送僧歸古寺。」但下聯無人對之。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當縣令時,見到當時森林遭受亂砍濫伐時,甚於氣憤,當他路過此寺,見有這一未續的上聯,靈機一動,便對出了下聯:「雙木成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時入山林。」此聯深得時人好評。愛國名將馮玉祥愛樹如命,曾在軍中立下護樹軍令:「馬啃一樹,杖責二十,補栽十棵。」駐軍徐州時,他還寫了一首護林詩喻示軍民:「老馮駐徐州,大樹綠油油。誰砍我的樹,我砍誰的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