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端午節的心得體會
「五月五,粽飄香,插艾葉,掛荷包」。在無數孩子盼望中扳著指頭數了無數次後,端午節終於來了。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日子。提起屈原,相必大家都不陌生,我們都知道,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政治家,「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雖然屈原已經去世了很久,但是,我們應該學習他那愛國精神,這樣,才是真正讓他永遠活著!
有一種精神,是屈原精神,它可以讓我們的國家更為強大,讓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偉人。放眼全中國,雖有人不具備愛國情懷,但越來越多的人已經將屈原當作學習的榜樣,越來越多的人已經習慣了對祖國懷有深深的愛。從精神意義上來講,有沒有屈原這個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留給我們這種屈原精神,這種愛國情懷!屈原留給我們的不僅僅只有無數詩詞,還有他那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
而在端午節與姐姐的嬉戲更是引發了我的思考。
在吃過了粽子以後,我和姐姐便壓不住孩子好玩的天性,吵著要出去玩。而出去了,卻又感到沒什麼可玩的了。姐姐提出了唱歌,我們便一起唱起來。
一唱歌,我便有些害羞。就我這五音不全長時間只聽《斯卡博羅集市》的人怎麼跟得上姐姐們那潮流的步伐呢?在默默聽姐姐唱很久後,姐姐終於體諒我,問:「萌萌你會唱啥?一起唱。」於是,我就害羞的起了個頭: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雖然姐姐們都很驚訝的盯著我,但是她們還是跟我一起唱了起來。接下來,便是少先隊員隊歌,與姐姐一起無慮的唱歌,我真的感覺無比快樂,彷彿整個人都被洗刷了一遍,什麼都不想的唱著,彷彿我從出生以來只做過唱歌這一件事情似的,這種專注的感覺真的很美好。
如果屈原知道今天的人們是如此幸福,他一定會很高興的吧!
關於端午節的心得體會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大家都要吃粽子,這是誰都知道的。當然,還不止這一個習俗,還有:賽龍舟、掛香包、采艾篙、喝雄黃酒等。
回想昨天的端午節,真讓人難忘!
端午節,我們一家三口在家裡準備包粽子。那是我第一次包粽子,既好奇又興奮。看到媽媽拿出早就準備好的原料:有粽葉、糯米、紅棗等。這粽葉又大又長,綠綠的;這糯米又香又甜,白白的;這紅棗又大又圓,紅紅的。光看著這些東西就已經饞得我垂涎三尺。一切準備就緒後,爸爸開始包了,只見他流利地把粽葉捲成漏斗狀,然後把糯米和紅棗塞到粽葉裡,再把上面的葉子折下來,就成了個三角形狀的物體,最後用繩子纏好,一個粽子就做好了。
我看了就說:「這麼簡單索,讓我來包。」媽媽說讓她在一旁給我指導,我連忙搖搖頭說:「不用,不用,我已經會包了,你們就看我的吧!」我先學爸爸一樣把粽葉捲成漏斗狀,可這個卻難倒了我,怎麼樣也弄不好,等我把糯米和紅棗塞到粽葉裡,哪知這個粽葉不聽使喚,一下就蹦開了,糯米和紅棗頓時就灑了一地,我非常失望,生氣地說:「我不包了。」爸爸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剛才是誰在那說簡單的嘛,怎麼這麼快就打退堂鼓了,遇到困難,就想要逃避。做一件事情,要認真地去做,剛開始做不好,這是正常的,只要你堅持下去,就一定有好結果。」聽到爸爸的話,我非常羞愧,臉像紅蘋果一樣紅。
我重新走到餐桌邊,坐下來後全神貫注地包起來,在媽媽的幫助下,我包的第一個粽子出爐了,看著它,心裡充滿了成就感。是呀!認認真真包的粽子就是漂亮!爸爸媽媽笑了,我也笑了。
昨天的端午節,真讓人難忘呀!我不但學會了包粽子,還明白了不少道理。
端午節感想的作文
臨近端午節前夕,孩子們聽到要過節都高興的發出了歡快的笑聲,幼小的孩子們都等著大人們包粽子,講故事。而我們也將人世塵俗拋擲腦後,投入到節日的歡樂中。
如今已是端午之節,我很想念屈原前輩。屈原是誰你們可能不知道,我來給你們講一個故事吧!
楚王時期有一個人叫屈原,那時他懷著才高八斗的智慧,向楚王自薦,可卻一次次的遭到楚王的拒絕和抹殺,最後,楚王因不耐煩將他逐到邊疆,後來,屈原覺得自己才高八斗,竟不被重用,自己一心鍾愛國家可沒人知道,一怒之下投入了汨羅江。那個地方的人覺得他很偉大,為了紀念他,他們不想讓屈原的屍體被江裡的魚吃掉,就投了很多粽子,意思是魚吃粽子別吃屈原的屍體,後來稱這一天為端午節。這一天便有了吃粽子的習俗,你們聽了故事一定很感動吧!其實我也感動的一塌糊塗呢!
可是聽了這個故事,我雖然敬佩他,但我覺得,他不應該就這麼結束自己,是個人就會有不足之點,他肯定也會有不足之點,他應該繼續學習和改正他的不足之點,從而改變的更好,而不應該因為一點挫折就當懦夫。如果屈原能明白這點而不去投江的話,他將是我心目中最偉大的英雄。
說起粽子的口味,每個地域的傳統各異,每個家庭的習慣不同,每個人的喜好也各有千秋。有的人喜歡吃白白的鹼粽,沾上濃郁的蜂蜜,一口咬下去純純的美味;有的人喜歡黑黑的肉粽,裝滿蓮子、香菇、雞蛋、滷肉,豐富的口感讓人心滿意足。這還僅僅是粽子界最常見的兩種口味,市面上還有五穀粽、蜜棗粽、桂圓粽、蛋黃粽、豆沙粽,甚至現在還有香芒粽、榴蓮粽、泡椒牛肉粽。當然,不管是甜的糯的,鹹的Q的,還是重口味的,都蘿蔔白菜、各有所愛。
最後,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感想的作文
「五月五,粽飄香,插艾葉,掛荷包」。在無數孩子盼望中扳著指頭數了無數次後,端午節終於來了。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日子。提起屈原,相必大家都不陌生,我們都知道,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政治家,「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雖然屈原已經去世了很久,但是,我們應該學習他那愛國精神,這樣,才是真正讓他永遠活著!
有一種精神,是屈原精神,它可以讓我們的國家更為強大,讓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偉人。放眼全中國,雖有人不具備愛國情懷,但越來越多的人已經將屈原當作學習的榜樣,越來越多的人已經習慣了對祖國懷有深深的愛。從精神意義上來講,有沒有屈原這個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留給我們這種屈原精神,這種愛國情懷!屈原留給我們的不僅僅只有無數詩詞,還有他那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
而在端午節與姐姐的嬉戲更是引發了我的思考。
在吃過了粽子以後,我和姐姐便壓不住孩子好玩的天性,吵著要出去玩。而出去了,卻又感到沒什麼可玩的了。姐姐提出了唱歌,我們便一起唱起來。
一唱歌,我便有些害羞。就我這五音不全長時間只聽《斯卡博羅集市》的人怎麼跟得上姐姐們那潮流的步伐呢?在默默聽姐姐唱很久後,姐姐終於體諒我,問:「萌萌你會唱啥?一起唱。」於是,我就害羞的起了個頭: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雖然姐姐們都很驚訝的盯著我,但是她們還是跟我一起唱了起來。接下來,便是少先隊員隊歌‧‧‧‧與姐姐一起第一範文網無慮的唱歌,我真的感覺無比快樂,彷彿整個人都被洗刷了一遍,什麼都不想的唱著,彷彿我從出生以來只做過唱歌這一件事情似的,這種專注的感覺真的很美好。
如果屈原知道今天的人們是如此幸福,他一定會很高興的吧!
端午節感想的作文
每逢端午節,就會放一天假,家家會包粽子,看賽龍舟比賽。可是,中國人為什麼要過端午節?過端午節又為什麼要包粽子、賽龍舟呢?
原來,端午節起源於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屈原是楚國王室貴族,可因為楚王身邊遍佈奸佞,屈原屢次被流放。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屈原接到了楚都淪陷的消息,他萬念俱灰,來到汨羅江邊,跳江自盡。沿江的百姓知道這個噩耗,紛紛駕船來到江心,將一筒筒米倒進江裡面餵魚,以防魚吃掉屈原的遺體。後來,划小舟演變為賽龍舟,竹筒倒米演變成包粽子。農曆五月初五成了中國人民為紀念屈原而特定的節日——端午節。
今年的端午節到了,我和爸爸媽媽來到奶奶家吃粽子。剛一進屋,一陣清香就撲鼻而來,是粽子的香味,誘人的香味把我肚子中的小饞蟲一下子就勾了出來,攪得我一個勁兒流口水,畢竟一年吃不了幾回粽子。開飯了,看著餐桌上的魚和炒土豆,我和小弟弟誰也沒動筷子,我們都在等那香噴噴的粽子。粽子來了,小弟弟馬上就搶了一個用黃線捆的粽子(奶奶說捆黃線的粽子是豆沙餡的),可包開粽子一看,是個蜜棗的。於是,他又迫不及待地包開了第二個、第三個……直到第六個才包到豆沙餡的。小弟弟一邊埋怨奶奶騙人,一邊大口大口地吃著可口的粽子。一會兒,他的小臉上、鼻子上就灑滿了白米粒。那滑稽的花臉兒,逗得我忍俊不禁。伴著好吃的粽子,涼涼的糯米帶著粽子葉清香,讓人回味無窮……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可現在很多人更喜歡過外國的情人節、聖誕節,外國節日反倒比我們的傳統節日過得更紅火,真讓人不舒服。我覺得中國的傳統節日蘊含著那麼深刻的含義,又有可口的美食解饞,我們還是應該讓我們的傳統節日越過越紅火,讓端午節的習俗一代一代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