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元宵節包湯圓的作文
今天是元宵節,是一家人吃元宵的日子。元宵俗稱湯圓,代表一家人團團圓圓,以前我只顧吃,卻不知道包湯圓還有一些講究。
包湯圓首先要用米粉和一個湯圓的「媽媽」——麵團,注意麵團加水和時水不能太多,負責就生不出「孩子」了,其次還要準備少量的米粉,是為了讓「孩子」生下來「健康安全」,不黏在一起。我先從大麵團上移下一個小麵團,然後放在雙手手心旋轉,第一個「孩子」是由朱政彥接生的湯圓寶寶就要出生了!我興奮的大喊。媽媽說:「怎麼生了個畸形的孩子?」我定神一看,咦,我搓的圓怎麼就成了長方形了呢?唉,重來吧。這時,媽媽鼓勵我說:「其實包湯圓是要有技巧的,只要你掌握技巧,就一定能成功的。」我急著問:「那技巧是什麼呢?」媽媽不慌不忙的說:「首先你的雙手要放在同一個位置上,要對齊;其次,雙手在搓是速度上要平均,你重新來試試。」我照著媽媽的話一遍一遍的試,終於把麵團搓的圓圓的了。
看著我的成果,一個個圓溜溜的,我催著媽媽快點下,一會兒,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端上來了,吃在嘴裡甜甜的,滑滑的,黏黏的,爸爸媽媽都表揚了我,我心裡美滋滋的,今年元宵節我過得很幸福!
寫元宵節包湯圓的作文
今天是元宵節,是吃湯圓的日子。因此,我們準備了揉好的麵團、餡料、湯勺等一些包湯圓的材料,準備包湯圓。
「叮鈴鈴」下午第二節課開始了,我和小組的同學攤好檯布,把準備好的材料放上去,我迫不及待地拿出麵團,可是捏捏卻是硬的,這下我傷了腦筋,怎麼辦呢?就算現在抓緊時間柔軟了恐怕也沒有時間包湯圓了,就在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時,我的組員說借我一點麵團,我謝了又謝。我抓起一把麵團揉成球,用大拇指往球心按了幾下,再用其它手指輪迴轉圈地按,等面球變成了一個小碗時我用湯勺挖了一點餡料放入「碗」中,然後把邊上的面皮往裡一擠再放在手心上搓搓。
我很期待我的完美成果,但是現實卻是殘酷的,結果慘不忍睹,湯圓要麼餡料快透出來了,要麼就是皮破了,組員們不但不幫我,還在那沒心沒肺地笑。我不服氣又抓起一把麵團開始揉、搓、按、擠,但結果……我試了幾次都是以失敗告終,我徹底沒了信心。這時郭子璇看到我這麼多的敗品心中不忍,過來細心的教我,我終於學會了。我胸有成竹的抓起麵團按照她教的方法:餡料不要太多,大拇指和十指握住沒有封的口,另一隻手在下面慢慢轉,大拇指和十指慢慢把面皮往裡捏,再把湯圓搓成圓球就可以了。按照這樣的方式我做出了一個個的成品,還明白了什麼叫失敗乃成功之母。
這個元宵節在我們的喜悅中度過。
寫元宵節包湯圓的作文
元宵節的晚上,我和奶奶、姐姐一起包湯圓。
奶奶先拿出幾袋糯米粉,又拿來一個臉盆,在裡面和起了面。奶奶和一會兒面加一點兒水,揉了好長時間才和好了面。然後,奶奶拿出了一碗芝麻加糖的餡就開始包了。我拿了一團面,揉成圓形,大拇指朝圓心轉,做成了一個碗狀的圖形,雖然有點像聖誕老人的帽子,可我不灰心,又重做了一個,這次做得比較好,我就往裡放餡了。我先用勺子舀了一勺芝麻餡,感到不夠多又放了一點,這次夠了,我就像奶奶一樣用手把口子捏牢,不讓餡流出來,等我包好第一個的時候,奶奶和姐姐已經包了好幾個了,「我們先煮幾個嘗嘗味道看吧!」奶奶說。我和姐姐異口同聲地說:「好的!好的!」
奶奶先煮了一鍋熱開水,然後把湯圓一個一個放入鍋中,一個個湯圓像游泳運動員一樣跳入水中。蓋上鍋蓋,不一會兒,一個個湯圓浮在了水面上,真是可愛極了。我仔細辨認,非讓奶奶把我自己包的那個湯圓舀上來,奶奶舀了幾個,我迫不及待的夾了一個,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自己包的那個湯圓雖然樣子丑點,但味道還是不錯的。
「繼續開工……」正當我們還有回味湯圓的美味時,奶奶又發出了指令,我們又繼續包湯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