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包粽子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歎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粽子、划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我目不轉睛地看著奶奶包粽子的樣子,不知怎麼回事,我的手也情不自禁地癢起來,也想包粽子。經過奶奶的同意,我開始了「包粽子行動」!
我學著奶奶的樣子包起粽子。一開始以為這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可麻煩來了;由於我包粽子的時候放太多糯米,一扎線,糯米從上頭冒了出來,唉,第一個粽子以失敗告終。
俗話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並不灰心,又再次拿起箬葉重新包起來。這次,奶奶教給我一些要領。這次真是上帝保佑,終於包好一個粽子,可是跟奶奶比起來,Mygod!真是天壤之別呀!奶奶包的粽子像一個精神十分的大人,而我包的粽子跟一個無精打采的小學生一樣。可憐,第二個粽子又以失敗告終。
我挺了挺身子,還是不灰心,我拿起箬葉,把它彎成一個圓錐型,然後往裡面裝適量的糯米,再壓結實,把箬葉往下一蓋,正好遮住裡面的糯米,最後用線紮緊。就這樣,一個粽子包好了。我照著這種方法,一連包了好幾個,終於掌握了要領,越包越好。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裡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裡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於從鍋裡「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裡,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裡面金黃鬆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2粽子節
我有一個風景優連的家鄉;福建。這裡是人山人海,車水馬龍,因為這裡有許多的名勝古跡。而不來不知道,一來嚇一跳啊!我們這邊真是百里不通風,千里不同俗,而我現在就跟大家講一講我家過的「粽子」節吧!
在我剛上一年級的那個禮拜的星期六的早晨,奶奶早早的起了床,躡手躡腳的拿起了個菜籃子正準備往外走,我突然冒在她面前扮個鬼臉說;「奶奶!」奶奶被我嚇了個臉色蒼白,全身無力。奶奶看著我只把她纏住,無可奈何的只好讓我跟。到了市場,我一下要買這個,一下要買哪個。奶奶說;「買那個沒用!」「有用,有用。」我急得直跺腳的說。
回到家,奶奶以「劉翔之速度」跑進廚房,我也以飛的速度緊跟過去,結果;「啪」的一聲,門撞過來,把我撞了個「狗啃泥」,不用問,奶奶肯定是怕我調皮搗蛋,門還被奶奶反鎖了。而奶奶在裡面「大忙活」,而我只能在外面坐以待斃。
過了一會兒,我心想;不行,如果這個端午節一點兒也沒有我的存在,那還有什麼意思呢?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奶奶給我開門。
「嗚,嗚,嗚,嗚!」我哇哇大哭起來。終於,奶奶忍不住偶的哄堂大哭只好開了門。
我像箭一般衝了進去,一眼看著奶奶做,一眼望著自己的手上,不會,只好讓奶奶幫我包個「粽外皮」,而「棕內」,我抓起半個胡蘿蔔就往裡面塞,最後是「鍋炸不住蔥」的結果。於是,我並不死心,拿起刀子切切切了起來放進去,還加了西瓜,西紅柿等「上好佳品。又用那燙米胡亂的裹了一層,而形狀一點也不像粽子,倒反點像是被啃過的包子,黑白、黑白的,像點白泥。結果蒸熟之後,我一聞,怎麼儘是種怪味道呢?我還讓媽媽第一個品嚐我的勞動成果,媽媽吃了肚子也頓時就痛了起來,我也很著急,但我也無能為力。
雖然這天我挨了不少罵,可我還是覺得挺開心的!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3父親的粽子
平淡得像一壺茶,品之卻芳香四溢,令人回味無窮。
普通得像一首歌,聽之卻跌宕起伏,給人以美的回憶。
田里回來,父親似乎顯得很疲憊,沾滿泥巴的褲腿粘在腿上,赤著腳,一隻手拎著籃子。我邁著小步迎上去:「爸,你的籃子裡裝的啥?」父親笑了:「待會兒你就知道了。」
「明天就要中考了,可還有什麼不會的?」父親放下籃子,端來小凳,緩緩的坐了下來。「我……」坐在旁邊看書的我不知如何回答。
父親抽出一支煙,銜在嘴裡,「撲嚓--」,他擦亮了一根火柴,火光照亮了他那黝黑的臉,吸了一口,父親漸漸瞇起了眼,然後便是一陣吞雲吐霧。「你媽有病躺在床上,不能照顧你,你奶奶說,明天中考,早上吃個粽子,包你高中。」父親的臉上蕩漾起一絲笑容。
他疊起幾片蘆葦葉,兩手捏著輕輕一彎,便彎成了一個錐形,然後他便往裡面倒米。那一粒粒米裡似乎是承載著父親對我的殷切期望,每個粽子都是那麼飽滿,那麼誘人,像娃娃一般。不經意中,看見父親那張滿是老繭的手,他是那樣嫻熟而又自然地操作著;看見父親那低埋著的頭裡,幾縷銀髮從中鑽了出來;看見父親那打著補丁的褲子,在風中吹拂著……
夢中醒來,父親雙手托著一隻熱氣騰騰的粽子,好像是托著一件珍寶一般,他臉上依舊洋溢著笑容:「吃吧,好好的考!」他的手顫抖著。
真甜,像甘露滴在久旱的心頭,像涼風吹拂著乾燥的大地。於是,我邁進了考場……
身在考場中,回味著剛才那一刻,回味著父親包裹的粽子,回味著那份甘甜,我似乎看到了父親的笑容又在蕩漾……
這便是父愛,這便是真情,傾聽父愛,我感受了溫暖,感受到了希望;傾聽父愛,我似乎消融了,蒸發了……
哦,父親的粽子,一首讓我百聽不厭的歌。
4五月粽子香
三角四樓房,珍珠裡面藏。想吃珍珠肉,解帶脫衣裳。
一陣驟雨,帶來初夏濕熱紛亂的躁動。農曆的五月,雨後潮濕沉悶的空氣裡,總是帶著薄薄的竹葉香氣。端午節的粽子在異鄉的街頭重又出現,一種許久不經觸碰的感傷,默默湧上心頭。祖母熟悉而親切的笑臉在腦海中的印記依然清晰,她小而輕健的身影卻彷彿隔著五月的雨霧,朦朧而遙遠。
以前的那些五月,我是一個尚未涉世的少女,在故鄉古老的瓦屋中,在祖母溫柔的疼愛裡,稚嫩而單純。
我總是在初五這一天清晨,挽著祖母爬滿皺紋的手,踏著雨後的濕泥,來到村邊那片翠翠的竹林,採摘鮮嫩的竹葉。青草濕了裙裾,衣袖沾滿雨滴,我心裡有一股香甜的氣息暈染開來,和著微雨和泥土的濕氣。採回一籃子沾滿雨水的嫩葉,放在井台旁邊。祖母搬來年代久遠的木桶,打上清冽冽的井水,把一片片竹葉洗得青艷欲滴。那滴水的屋簷,清涼的井水,竹葉泛著的微綠的光,以及祖母在井台旁邊輕輕搓洗的身影,多年以後的今天想起,總以為是一場夢,一場溫情而生動的夢。
祖母說,五月初五這一天的溪水是「龍鬚水」,正午時分到溪邊清洗便可洗去晦氣。我在曠野中的小溪旁,把腳輕輕探入水中,似乎有許多小魚在腳指頭上輕輕咬動,麻麻的,癢癢的。一把烏黑的長髮在清澈透明的溪水中輕輕游動,祖母柔柔地幫我搓著,那時的我總相信一切的不愉快都會隨著溪水的遊走而流向遠方。少女滿懷的夢和甜蜜在這種古老的慰藉中愈加鮮活。
五月的午後總會有陽光,葡萄架上的蛛網不時地反射幾縷,映著祖母的銀絲發線以及額頭上皺紋縫隙裡滲出的汗水。她將一把鹹草繫在窗欄上,把那些泛青的竹葉和雪白的糯米包成一個個精巧玲瓏的小粽子,再用鹹草繫牢。一串串稜角分明的小粽子吊在窗欄上,不像食物,倒像是藝術品,可愛而誘人。我坐在祖母旁邊,學著她用鹹草纏繞著小粽球,學了許多個年頭卻總不及祖母包得精巧,而且祖母所包的粽子有一種特殊的香味。當老屋裡的大灶上冒出騰騰的蒸氣,竹葉香、糯米香便瀰漫在空氣中。自她離開以後,這種香味我便再沒有感受過,無論我再怎麼努力地模仿那所有的佐料和做法,那種香味也只能永遠存活在我的記憶之中了。
祖母離開時也是將近農曆五月,也是那樣驟雨驟晴的天氣。那一年的端午節,我在空蕩蕩的老屋裡猛然間發現一切都消失了。那一年我搬離了老屋,住進了城裡,那曾經的一切,只剩下記憶,在一些不經意間的觸碰之中閃出些許傷感而又甜蜜的感覺。
5五月粽子香
一陣驟雨,帶來初夏濕熱紛亂的躁動。農曆的五月,雨後潮濕沉悶的空氣裡,總是帶著薄薄的竹葉香氣。端午節的粽子在異鄉的街頭重又出現,一種許久不經觸碰的感傷,默默湧上心頭。祖母熟悉而親切的笑臉在腦海中的印記依然清晰,她小而輕健的身影卻彷彿隔著五月的雨霧,朦朧而遙遠。
以前的那些五月,我是一個尚未涉世的少女,在故鄉古老的瓦屋中,在祖母溫柔的疼愛裡,稚嫩而單純。
我總是在初五這一天清晨,挽著祖母爬滿皺紋的手,踏著雨後的濕泥,來到村邊那片翠翠的竹林,採摘鮮嫩的竹葉。青草濕了裙裾,衣袖沾滿雨滴,我心裡有一股香甜的氣息暈染開來,和著微雨和泥土的濕氣。採回一籃子沾滿雨水的嫩葉,放在井台旁邊。祖母搬來年代久遠的木桶,打上清冽冽的井水,把一片片竹葉洗得青艷欲滴。那滴水的屋簷,清涼的井水,竹葉泛著的微綠的光,以及祖母在井台旁邊輕輕搓洗的身影,多年以後的今天想起,總以為是一場夢,一場溫情而生動的夢。
祖母說,五月初五這一天的溪水是「龍鬚水」,正午時分到溪邊清洗便可洗去晦氣。我在曠野中的小溪旁,把腳輕輕探入水中,似乎有許多小魚在腳指頭上輕輕咬動,麻麻的,癢癢的。一把烏黑的長髮在清澈透明的溪水中輕輕游動,祖母柔柔地幫我搓著,那時的我總相信一切的不愉快都會隨著溪水的遊走而流向遠方。少女滿懷的夢和甜蜜在這種古老的慰藉中愈加鮮活。
五月的午後總會有陽光,葡萄架上的蛛網不時地反射幾縷,映著祖母的銀絲發線以及額頭上皺紋縫隙裡滲出的汗水。她將一把鹹草繫在窗欄上,把那些泛青的竹葉和雪白的糯米包成一個個精巧玲瓏的小粽子,再用鹹草繫牢。一串串稜角分明的小粽子吊在窗欄上,不像食物,倒像是藝術品,可愛而誘人。我坐在祖母旁邊,學著她用鹹草纏繞著小粽球,學了許多個年頭卻總不及祖母包得精巧,而且祖母所包的粽子有一種特殊的香味。當老屋裡的大灶上冒出騰騰的蒸氣,竹葉香、糯米香便瀰漫在空氣中。自她離開以後,這種香味我便再沒有感受過,無論我再怎麼努力地模仿那所有的佐料和做法,那種香味也只能永遠存活在我的記憶之中了。
祖母離開時也是將近農曆五月,也是那樣驟雨驟晴的天氣。那一年的端午節,我在空蕩蕩的老屋裡猛然間發現一切都消失了。那一年我搬離了老屋,住進了城裡,那曾經的一切,只剩下記憶,在一些不經意間的觸碰之中閃出些許傷感而又甜蜜的感覺。
6香噴噴的粽子
每當端午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吃粽子,我們家也不例外。當你在端午節的那一天走在大街上時,到處可以聞到粽子的香味。每到那個時候,我便會一口氣吃掉兩三個,可儘管那樣,我還是不知足地埋怨說:「如果天天都是端午節該都好啊!那我就可以天天吃到香噴噴的粽子了。」
上個星期日早晨,我看見家裡的冰箱內有許多粽子,便對媽媽說:「媽媽,今天早飯吃粽子吧!「媽媽聽後,欣然同意了我的請求。
一會兒,媽媽讓我把粽子拿出來解凍,我拿出粽子仔細端詳著,粽子的外面穿了幾層軍綠色的大衣,衣服外面還繫了一根腰帶,呈三角形。這時,我就好奇地問媽媽,粽子是怎麼裹的?媽媽說道:「首先要把糯米浸泡在水裡,讓它膨脹,同時把蘆葉浸泡在水裡,這樣才有韌性。過半個小時,把水全部倒掉,拿四五片蘆葉,捲成圓錐形,在裡面裝三勺左右糯米,然後用蘆葉將上面封閉,再用繩子緊緊地紮住,這樣,一個小巧玲瓏的粽子便好了。」
不一會兒,粽子外面的冰塊就溶化了,媽媽在鍋裡倒了一些水,打開了煤氣灶,等水熱了的時候,媽媽將粽子一個個的放到鍋裡,彷彿要讓它們洗一次熱水澡,粽子寶寶們好像也很樂意,乖乖地入了鍋。
大約過了十分鐘,粽子便可以吃了,我頓時感到香氣撲鼻,令我垂涎欲滴。
我拿出粽子,把其中最大的一個粽子的腰帶解開了,脫去了它的外衣。這時,一陣陣香氣沁人心脾,我真想咬它一口,可我還是拿給了爸爸,然後又剝了一個給了媽媽。他們都不停也稱讚說:「好吃、好吃。」最後我也剝了一個吃了起來,可真香,有糯米香、有花生香、有鹹肉香,還是蘆葉香。當我將一個吃完時,手上、臉上都沾有糯米,活像一個「大花貓」。
香,粽子可真香!明天我還要吃粽子。
7記憶中家鄉的粽子
記憶中的家鄉,是美麗的、熱鬧的,是令人回味的、是令人不捨的。家鄉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物,都深深的印刻在我的腦海中。櫃檯的日曆上,告訴我,今天,是五月初五。
記憶推開了時光之門,我又回到了那個農家小院。傳統式的鍋爐上,冒著縷縷輕煙,爸爸拎著一籮筐洗淨的艾葉,妹妹拔弄著精挑細選出來的糯米,媽媽坐在庭院的小桌上,把糯米輕輕地放進一個用艾葉精心做成的小窩裡,然後包好,捆緊。
這是家鄉的習俗,每年農曆五月初五,都要吃粽子鹹蛋,賽龍舟,舞獅虎,俗稱「端午節」,以此來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屈平(約公元前339年——約公元前278年)字原,通常稱為屈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但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
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等。
在我國歷史上,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說法已經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相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又是一年端午,雖然已經離開了那個農家小院,但耳畔也依稀能聽到那熟悉的水波聲,也能依稀看見那熟悉的獅虎樣,也能聞到那沁人心脾的糯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