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一位交臂而過的婦女作文
《給一位交臂而過的婦女》是法國西方現代派文學鼻祖、象徵主義詩歌的先驅波德萊爾所寫的,是一首表現現代城市「邂逅」題材的名詩。認真讀完這首詩,我發現這首詩很有藝術魅力,讓人情有獨鍾。
(一)這首詩充滿美學效果,但是它體現的不是古典詩歌美學原則,而是現代詩歌美學原則,即「惡中之美、以悲為美」,這種美是怪異的美,甚至是驚異的美。詩中寫到「大街在我的周圍震耳欲聾地喧囂。走過一位穿重孝、顯示嚴峻的哀愁、瘦長苗條的婦女,用一隻美麗的手搖搖地撩起她那飾著花邊的裙裳。」開頭的這一段,讓人看到的不是一位優雅高貴的婦女,而是一位「穿重孝」、有「嚴峻的哀愁」的寡婦,讓人感受到丑與怪。但是,相反地,寡婦的行為動作卻顯得如此得體優雅,「美麗的手」、「搖搖地撩起她飾著花邊的裙裳」,這些描寫都顯得寡婦很美。詩人通過對比描寫來營造一種驚訝的效果,從而來展示婦女自身本來就蘊含著美。接著,詩人寫到「輕捷而高貴,露出宛如雕像的小腿。從她那像孕育著風暴的鉛色天空一樣的眼」,詩人故意把兩種不相稱的意象放在一起,讓人感到莫名其妙,對比性很強,使人產生怪異,但詩人卻是「像狂妄者渾身顫動,暢飲銷魂的歡樂和那迷人的優美」。詩人大讚婦女優美,以致自己沉浸在美的氛圍當中,這種反應顯然與平常人不同。詩人的這種寫法打破了以往「真善美」的一致性,在惡中發掘美,並將丑入詩,賦予了現代詩歌美學的新內容。詩人在詩中除了製造驚訝之外,還故意以悲為美。「電光一閃……隨後是黑夜!——用你的一瞥突然使我如獲重生,消逝的麗人,難道除了在來世,就不能再見到你?」這段描寫,關鍵點在於「一瞥」,「一瞥」產生的美讓人「電光一閃」,也因為「一瞥」「隨後是黑夜」,這種美稍瞬即逝,與婦女交臂而過,而且不會再來,詩人引發的是一種遺憾的美、悲劇的美。而且,這種悲劇的美達到了頂點:「去了!遠了!太遲了!也許永遠不可能!因為,今後的我們,彼此都行蹤不明,儘管年已經知道我曾經對你鍾情!」詩人在最後表達了以後不會與婦女重逢的遺憾和無奈,這種稍縱即逝的感情正是「一瞥」中產生的美。全詩在形式上雖然是十四行詩,但是它卻蘊含著現代詩歌美學新內容,詩人善於從醜惡、病態中發掘美,在藝術上有著獨特的魅力。
(二)象徵主義手法的運用。第一,詩人別出心裁地用陌生迷人、戴著寡婦面紗的「婦女」這個意象來表現他獨特、奇異的愛情追求。這首詩是寫實的,婦女是具體存在的,但是卻給人以實寫虛、以有形寫無形的感覺。詩人只是大致描寫了婦女的外形,而她具體的樣子都沒有確切描述,可以說,婦女這個意像有著朦朧、神秘的特點,從而使詩意飄忽不定,讓讀者在讀詩時留下更多想像品味的餘地,需要讀者去思索和理解。第二,詩人在開頭所寫的「震耳欲聾地喧囂」的「大街」是現代城市生活的意象,裡面充斥著罪惡、混亂和無序的生活,詩人認為城市是一切罪惡的來源。但是,詩人作為巴黎社會的「遊蕩者」,城市是他窺視和抒情的對象,然而,在熱鬧的大街上他的內心卻是孤獨的,他渴望獨特的愛情。婦女在詩人眼中是慾望的化身,是愛和美的象徵,婦女高貴的形象、莊嚴的痛苦使詩人如癡如醉;而城市是詩人尋找慾望、追求愛情的地方,可以說,詩人對城市既愛又恨。詩人通過婦女和城市這兩個意象來表現出現代人的孤獨與慾望的痛苦。象徵主義手法的運用使得詩歌以奇致勝,產生難以言傳的藝術效果,創作出神韻獨特的魅力。
(三)這首詩體現出詩人提出的審美現代性思想,它的特徵主要是過渡、短暫、易逝、偶然。這裡的「現代性」主要是通過抒情男主人公「我」體現出來的。表面來看,整首詩並沒有體現男主人公的形象,但其實男主人公是隱藏在詩的字裡行間的。詩人波德萊爾被稱為「浪蕩文人」,這在詩中也很好地體現出來了,他在詩中描寫了城市的生活,把現代都市引入詩,首句「大街在我的周圍震耳欲聾地喧囂」就把現代都市吵鬧、繁雜、忙碌的特點呈現出來了,而「震耳欲聾」這個詞語更突顯出資本主義城市帶來的壓抑感。在城市萬事萬物的包圍中,詩人用他的「震驚」的身體體驗來表現現代生活的瞬息萬變,男主人公在街頭上不斷尋找新的刺激並對新的事物給予反應,而婦女正是這新的事物,但是男主人公與這位麗人是交臂而過,甚至永生都不能再見,這正是現代性思想中的瞬時性、短暫性最形象的描述。試想:在茫茫人海中,突然像靈光一閃般有一種獨特的美呈現在你的面前,但轉瞬即逝,也許瞬間即永恆,對誰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
(四)「交臂而過」的美麗與悲哀。對於詩中所體現的「交臂而過」的遺憾與永恆,的確讓人印象深刻,這讓人不禁思考「交臂而過」所體現的更深刻的涵義。一方面,交臂而過是美麗的:佛說:「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所以,人與人之間能交臂而過,這是前世積下的福分,這是多麼美麗而讓人動容,詩中男主人公能在茫茫人海中與麗人交臂而過,產生「一瞥」之戀,這樣的交臂而過讓詩人發出美與愛的召喚。就算只是一個眼色,這個眼色也是好比一道閃電,深深打動詩人的心。很明顯,詩人是珍惜這樣的交臂而過的,甚至達到迷醉的程度。另一方面,交臂而過是悲哀的:詩人與麗人交臂而過之後便是永不相逢,來世也不一定能相見,這種遺憾讓人覺得悲哀,表現詩人對愛的渴望和絕望,就像是剛剛綻放的花朵瞬間便凋落。回想到我們的現實生活,更覺得交臂而過的悲哀:如今生活節奏很快,來自城市不同階級、不同階層的人為了各自追逐利益或者為生活奔波,彼此之間冷漠,我們早已習慣與人交臂而過,甚至對交臂而過的人保持警惕。熙熙攘攘的街道拉近了人們之間的物理距離,卻拉遠了人們之間的情感距離。不過,這也不能全怪我們,我們正在或者已經被社會所同化,這的確讓人感到悲哀,也許這也是詩人恨城市的原因之一。讓我們覺得詩人是偉大的,是因為詩人能把心中的塊壘坦率而真實地用語言表達出來,不隱藏自己的內心。
(五)詩歌的語言極為精闢,富有音樂性和節奏感。詩人重視錘字煉句,例如詩中對婦女的描述是極為貼切的。此詩構思很奇妙,特別是最後一句,動用了虛擬式過去時,硬要說對方知道他愛她,詩意盎然。
綜上所述,我除了被這首詩的藝術手法所征服外,讓我更深刻的是詩歌所表現出的思想性,即對法國社會既憎恨又無法掙脫的矛盾心理和在醜惡的世界中追求愛情和美而不得的憂鬱與焦慮之情。回想到自身,其實我們不也曾經是另一個波德萊爾嗎?詩人的這種「位於墳墓後面的華麗」最讓人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