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粽子的過程作文(1):
今天就是端午節,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提前幾天媽媽就買好了粽葉、紅棗、花生、還有香腸。全家起了個大早開始包粽子,包粽子看起來簡單,包起來可有點難了,我好不容易包出了一個粽子,卻像個「受傷的兵」,東倒西歪,好不容易扶起來又倒下了。媽媽看看不像樣子的粽子拿過棕葉教起我來:「包粽子首先要有耐心不能急,把葉片上下疊好,注意別拿反了,把粽子葉靠近葉尖的那一半折成三角鬥裝,手心向上用拇指壓住折過來的葉尖部分,其餘四指在葉子下面拖住,先放一顆紅棗把尖部堵嚴,再放入江米蓋住紅棗,再把棕葉長出來的部分折回來蓋住包嚴,在拿繩子捆好紮緊,多餘的葉和線剪掉。」
我聽了心想小小的粽子還有那麼多學問,還就是乖乖學吧!我把兩個差不多大的粽葉按順序疊好,做成了漏斗狀,先放了一顆棗再放入糯米,三繞四卷,哈哈!一位大將軍出現了,給他繫上腰帶他更神氣了!
中午,吃著自己包的粽子,心裡美滋滋的,真實又香又甜啊!
包粽子的過程作文(2):
聽說明日要舉行包粽子,我們都很高興,蹦蹦跳跳的。當然,我也做好了包粽子的準備。可就是我還不會包粽子呀!哎——!有了!在放學的路上我問媽媽粽子就是怎樣包的,媽媽就把包粽子的材料和怎樣包粽子的要領大概意思給說了一遍,我半信半疑。
第二天,我高興的來到了學校。我打開書包,那出糯米,在拿出粽葉,粽針、花生米、水、線……上課鈴響了,老師走進教室,說:「我們此刻開始包粽子,不會的能夠和我學。」說完,就走到唐子豪的面前。拿起四片粽葉,左手抓住粽葉的中心,右手抓住粽葉最粗糙的一頭,一卷,捲成一個圓錐體的筒,老師說;「那裡的頂端必須要尖。」之後,老師在用手托者粽葉,在裡面放米,餡,在從上往下一蓋,在按順序轉動,大約留下個四厘米的時候,在拿粽針向粽葉前面扎過去,在穿過粽針前面的孔,大約留一半下來,在從下一拉。這樣,一個粽子就包好了。
你們別看粽子這麼小,可包它的時候,就是很麻煩的哦!
包粽子的過程作文(3):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歎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粽子、划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就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稜角。然後把陷放在米裡,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就是不就是勻稱,就是不就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就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就是成了六個角,就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著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繫在什麼地方啊?」
我暈!感情粽子包出四個稜角就是方便用細線繫著掛起來的,怎麼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裡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就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裡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就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於從鍋裡「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裡,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裡面金黃鬆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就是一般的甜蜜。
包粽子的過程作文(4):
我在家沒事的時候,打開冰箱,想拿瓶飲料,突然,我看到冰箱裡凍著的粽子,便想起那天我和媽媽包粽子的時候,我給大家講一講吧。
媽媽以前沒包過粽子,所以這天我和媽媽共同學習包粽子。我們先把材料準備好—糯米、粽葉、紅棗、花生。一切準備就緒,我迫不及待地拿出兩張粽葉,把它捲成一個圓錐形,放一些糯米,再放一顆大棗,然後又放了一些糯米蓋好。我心裡想,包粽子這麼簡單呀,可就是接下來我就高興不起來了。這小小的粽葉太調皮了,一點不聽我的話,當我捏住左邊,右邊開了;捏住右邊,左邊開了;捏住中間,兩邊又都開了。哎!這時我恨不得變成章魚哥!最後在媽媽的共同努力下,最後包好了一個粽子,只就是那形狀真有點對不起觀眾。媽媽其實包的也不怎樣樣,我不想就這樣輕易放下,繼續留意的包著粽子。因為這種堅持不懈的力量,我和媽媽最後把所有的粽子包完了!吃著自我包的粽子,我感到十分幸福。
包粽子真就是一件快樂的事。同學們,你們也來一下包粽子的樂趣吧!
包粽子的過程作文(5):
這天,就是一個值得紀念又值得回味的日子。在「六一」兒童節的前一天,我們的教室裡迴盪著一陣陣爽朗而經久不息的笑聲,教室裡迴盪著一股清新的粽子香。我們包粽子了。
這天我們都按照老師的安排,帶來了各自需要帶的東西:米、蘆葉、餡、勺子、線、盆子……
我也不例外,拿起搭好的蘆葉,小手輕輕一扣,一個粽子的「餡地」就出來了,我心想「嘿!這點小活對我而言就是小菜一碟。」之後,開始放餡了,我拿出勺子勺了米,放入餡地,就在我得意之時,一個疏忽,米都逃了出來。哎!只好重來了!
這次,我謹言慎行,征服重重「關卡」,來到最後階段——綁線,綁線就是包粽子中最難的,它講究方法,技巧。一開始,我也亂了手腳,心裡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我極力讓自我冷靜下來。開始試驗,找出技巧,透過多次試驗,我最後明白,綁線時要紮緊,還要把一些口紮緊,才能保證粽子在煮時不會變成蘆葉粥。
老師把我們包的粽子送到食堂去煮。傍晚,我吃著自我包的粽子,真開心呀!與此同時,我最後體會到了包粽子的麻煩,也明白了外婆平時在百忙之中抽出時光包粽子給我吃有多麼不易,我以後必須也包粽子給外婆吃。
到了傍晚,老師端來了一盆粽子,粽子的香味飄滿了教室,也飄進了我們的心裡……
透過包粽子這件事,讓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冷靜,要去試驗,要去發現。
包粽子的過程作文(6):
一位文人,一份誓死的情懷;一條江河,流淌千年。一個節日,一種紀念的文化;一腔眷戀,流傳人間。 6月11日下午,我和爸爸在家開始包粽子,沒想到爸爸可就是包粽子高手。只見爸爸把浸泡好的蘆葦葉一片搭在一片上,然後一折,再一擰,就把葦葉變成了漏斗形,再倒上米,把一塊肉填在米裡,在空心圓錐形的粽葉裡插上一根筷子,拿小勺子舀一些糯米放在裡面,然後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得緊緊的,再撒上一層米,把它蓋上,三纏兩繞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弄得我眼花繚亂,驚慕不已。
我不甘心,於就是決定自我也包一個大粽子。我也在粽子裡插好筷子,放好糯米。課搖動筷子時,不就是把粽葉弄壞了,就就是糯米包不緊。爸爸說:「搖動筷子時輕一點,把粽葉捏緊些你看……」爸爸邊說邊示範,我邊聽邊學。呵呵,我包得粽子有點樣貌了,這回我仔仔細細、認認真真最後把葦葉做成了一個讓人滿意的漏斗形了,接下來往漏斗裡填米,再把肉填進去,又撒上一層米,該蓋上了,我把蓋子向前一推,這次挺順利的,可蓋上後發現米少了,想加米,可沒加好,又多出來了這時我留意翼翼地把多出來的米倒了,然後取出一根棉線,一圈一圈地繞上最後打個結。我學會了包粽子,看著自我的勞動成果,我都不敢相信自我的眼睛,原先我也能包自我喜愛的粽子,吃著自我包地粽子,真比喝了蜜還開心了。
包粽子的過程作文(7):
這天就是端午節,我飛快地跑回家想早點跟奶奶學包粽子。回到家,只見奶奶已經在洗米了。我急忙做起作業。
忽然,我聽到奶奶的喊叫聲:「丁檸,作業做完了,和奶奶一齊包粽子!」我一聽,一蹦三尺高,火速奔向廚房。到了廚房,我一看,奶奶已經包好了幾隻粽子,它們像列隊的士兵整齊挺立,心想:「奶奶包得這麼好,必須有決竅吧。」於就是,我學著奶奶的樣貌,像模像樣地包了起來:先拿起一片干竹筍葉,把它捲成凹斗形;然後加一點米,在上方鋪一點紅豆,把竹筍葉的一邊蒙貼在凹斗上,再用繩子纏上幾圈,打一個結,一隻粽子就包好了。然後,我又用同樣的方法,包了好幾隻粽子。奶奶一邊包粽子,斜眼看看,邊樂呵呵地誇我。
吃晚飯的時候,我看著桌子上一盤盤自我包的粽子,心裡有說不出的甜蜜。
包粽子的過程作文(8):
端午節,我夢寐以求的日子,因為奶奶答應了我要教我包粽子,所以,這天對我的好處自然與眾不一樣。
清晨起,梳洗完畢後,餓得飢腸轆轆的我跑到餐廳,只見餐桌上擺著的並不就是豐盛的早餐,而就是糯米、長長的葉子,一些五顏六色的肉、菜混攪得餡。我立刻氣的火冒三丈。我跑到廚房氣勢洶洶地問奶奶:「奶奶,這天誰來家裡做客呀?還就是什麼個性的日子?怎樣不做飯,難道就吃這些葉子」「傻丫頭,這天就是端午節。」「呀!我怎樣忘了?」「走吧!傻丫頭,全家總動員!」「幹什麼去?」「包粽子唄!」我歡呼起來,我既不懂包粽子的技巧,也不懂該怎樣做,但小女子一言既出八馬難追,外加9個香爐——一言九鼎,只好硬著頭皮去蠻幹。
奶奶把糯米蒸熟了,也把五花肉也蒸熟了,便一把手一把手地包起來,我雖然也裝的有模有樣,可還就是逃可就是奶奶的火眼金睛,「傻丫頭,不懂了吧?我來教你,先把葉子重疊,分開一點,再把糯米拿來放在手心,然後……」雖然聽得迷迷糊糊的,但還就是聽懂了,便有模有樣地做起來,過了一會兒,一個橫七豎八的小粽子就誕生了,雖然模樣看起來很不樂觀,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注重的還就是內在美。之後,我又做了幾個,一個比一個好,一個比一個大。「再見了,我的粽子。」還沒說完,它們就被奶奶送入了蒸籠裡。
「哇!好香!」吃自我親手包的粽子,心裡別有一番滋味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