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依舊濃初三作文
「時代在進步」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事物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華民族的許多習俗也在時光的長河中改頭換面。例如說「春節」,即便是現在來看差不多一個世紀前的「年」,也如古人那般遙遠了。雖告別繁瑣的年俗,但「年味兒」依舊未淡,依舊向人們訴說著那段「年」的故事。
過年,便是從每年的十二月,也就是臘月就開始準備了。置辦年貨,同時也會做家裡的大掃除,換上喜慶的裝飾物,那一年的生肖就成了主角,家中的每一個角落都有它們的身影。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便是做臘肉、香腸。在市場上購回數十年上好的前腿肉,「十斤肉、二兩鹽、胡椒五錢、花椒五錢、白糖適量、白酒三兩、味精雞精適量」按照這配方做出來的香腸才會既有麻味,又有香味,肉質鬆緊合適,飽滿而不肥膩,十足的精品。可除了這些還不夠,最重要的是熏制的過程,要用柏樹和青岡樹的枝椏做柴,用野菊花、花生殼、柑桔殼撲出的煙霧熏制,那樣出來的香腸才會有「臘味兒」,「年」的味道就無時無刻不在唇齒間縈繞了。
「每逢佳節倍思親」過年只有一家團聚才是真正的過了年,因此圍坐在一起享受一頓難得的團圓飯才算闔家團聚,保佑全家人幸福平安,而祭祖祭神便不再有了,講究也不再那麼多,舒適、隨性便好。在除夕之夜,除了年夜飯,放鞭炮也是必須有的。一般的人家,放一板大的「開門紅」,買些小孩子玩的炮杖就可以了,而另有些大戶還要呈上一幕「沖天花炮」,再添點兒過年的喜慶。身為一家之主的父親將鞭炮鋪到地上,沿鞭炮一端按下火機,打好了火,半蹲著點燃引線。此時距開響還有短短的幾秒,人剛跑開,立馬「辟辟啪啪」地叫了起來。遠處不時發出「咻咻」,按著冒出點點星火,到半空中「啪」一聲,「崩」一下炸開,耳朵幾分鐘內被這數十聲爆炸轟得頭暈眼花,除夕之夜的喜慶,歡騰就在這之中過去了。
大年初一、二大家都在心著吃各種「年飯」,大多數年前都吃過了,拜年也只挑幾戶交好的親朋即可,剩下的日子就留給人們出遊了。節日出行,少不了堵車,景點人滿為患,如何真正的「錯峰出行」也成了一門學問,好不容易放鬆一下,卻難免跟他人吵架,失去樂趣。但這些東西都是難免的,調整好心態,開開心心出遊,何樂而不為呢?
如果說許多年俗都己淡化,但「元宵」的團聚也是不能少的。晚上,一家人又聚在一起談天說地,暢享親情的快樂。打打小牌,喝喝小酒,賞賞月亮,看看晚會,「狂歡」也沒有了,只有湯圓的騰騰霧氣瀰漫在空中。
有人說「年俗在漸漸被人們淡化、忘卻,年味兒也慢慢消失」。希望在這日新月異的時代,人們能恪守中華傳統習俗,享受濃濃的年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