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飄香作文精選三篇
1粽葉飄香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每當粽子的清香在家家戶戶瀰漫之時,端午節就快到了。
記得小時候,每到端午節,姥爺姥姥就開始忙碌起來,她們早早地起床,趕到五里地遠的鄉村集市上,買來一大筐綠油油的艾葉。整個一上午,姥爺、姥姥、媽媽、舅媽、小姨圍坐在一起,包粽子,談家長,話裡短。而我和姐姐妹妹們在樓下,一邊玩耍,一邊唱著那首不知流傳了多少年的《粽子歌》:「有稜有角,有心有肝,一身潔白,半世熬煎。」伴隨著悠揚的歌聲,粽子出鍋了,樓上樓下溢滿了粽子的清香,這時,姥姥迫不及待地打開窗戶,喊著我的乳名,招呼我們幾個小孩上樓……
於是我們一邊品嚐著粽子,一邊傾聽著姥姥輕聲細語的述說,於是從老人家哪裡,我們明白了端午節的來歷,更認識了一個偉大的人物。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五節,它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的忌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咬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我終於明白了,原來端午節其實是一個哀悼日,它是為一個才華橫溢、心繫蒼生、立場堅定的愛國英雄而立。那稜角分明的外形,不正是象徵著屈原剛直不阿的性格嗎?那雪白的糯米,不正是象徵著屈原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質嗎?那顆紅棗,不正是象徵著屈原的一顆赤誠之心嗎?
屈原,一個流傳千古的愛國英雄,他的身體已離我們而去,但他的思想卻透露在他的心血——《離騷》之中。短短一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便道出了他的心扉。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正是他的真實寫照。可惜,天妒英才,他懷才不遇,投身汩羅江殉國。他的死,是統治者的昏庸造成的;他的死,是百姓的損失。他是為蒼生而死,他是為國家而死。但他的死並不代表正義的滅亡,更多的是有志青年都被他的鮮血喚醒。以前我很好奇,一個不去利用自己的有用之軀在有生之年多做著貢獻而去自殺的「懦夫」,憑什麼能受到人們如此尊重呢?現在我明白了,死有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屈原的死,是一顆赤膽忠心的見證!如今,屈原可以瞑目了,他已達到了他所想要的結果,愛國英雄一代接一代,數不勝數,但人們只記得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屈原的愛國英雄為蒼生而付出了生命。
又是一年粽子香。相信屈原會在水底默默的觀看著,然後靜靜的流著淚,畢竟人們沒有忘記他,歷史沒有忘記他。讓我們永遠記住他說過的那句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它能使我們沉迷時變得清楚,軟弱時變得堅強,驕傲時變得謙遜,頹喪時變得進取,迷茫時變得自信。讓我們心懷感恩,胸懷遠大理想,朝著「為中華之崛起」遠大目標好好學習吧!
2端午粽飄香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即將來臨了,在這個古香古色的傳統節日來臨之際,我彷彿又聞到了那飄香四溢的粽香,似乎又看到那相互追逐的龍舟......
說起粽子不由得讓我想起了去年媽媽教我包粽子的情景。那是接近端午節前的一個星期天,媽媽告訴我要包粽子,我一聽興奮得跳起來說:「媽媽,快點,快點,我要學。」媽媽說:「別急,別急,要先準備材料呢。」說時媽媽把準備好的材料拿出來給我看,我一看:「哇,好豐富哦!媽媽,應該怎麼弄,快教我。」原來媽媽準備了:粽葉、糯米、五花肉、香腸、蛋、香菇、蓮子、紅豆、花生等讓我流口水的食物,瞧,是不是很豐富!媽媽說:「胤胤,包粽子是很費功夫的,就看你有沒有耐心哦。」「噢,媽媽您可別小瞧我,我可有一雙靈巧的手,您等著瞧吧。」我看著那些食材信心十足地說。「那好吧,你就跟著媽媽學包粽子咯,可是要等吃過午飯以後再包。」「為什麼呢?」「因為要把這些食材先浸泡一下,這可是重要步驟哦,你就耐心地等等吧。」「哦,那我要趕快吃飯了。」
吃過午飯我便興趣濃濃地找媽媽:「媽媽,好了嗎?可以弄了嗎?」媽媽說:「應該可以了,我要先把那些食材炒一下,你去把那邊桌子整理好。」「遵命,親愛的老媽。」我愉快地哼著小曲,輕快地跑到桌子旁,開始整理。「整理完畢,媽媽,您弄好了嗎?」「好了,好了。」說著,媽媽把那些炒好的食材端到桌子上。「終於要開始包粽子咯。」我高聲歡呼著。
媽媽拿起粽葉開始教我怎樣包粽子,可我看著那些炒好的食材,香氣撲鼻引得我注意力一直不能集中,根本不知媽媽在說什麼。媽媽一看我這樣就說:「剛才還吵著要學包粽子呢,怎麼現在又不學了?」我一聽,趕緊解釋說:「才不是呢,因為您炒得太香了,我才忍不住走神了嘛。」媽媽看著我,偷笑著:「那現在正式開始了嗎?」「哦,好吧,好吧。」我口是心非地回答。雖然這樣,我還是努力地把注意力拉回來。媽媽熟練地拿起粽葉告訴我:「先把粽葉折成一個小碗狀,先加入少許糯米及配料,中間放一塊五花肉,上面再加入糯米,包好再用棉線紮緊,這樣就好了,你來弄弄看。」我一看覺得簡單極了,就說:「我會弄,我會弄。」可當我把粽葉拿在手上時,怎麼也弄不好,沾得滿手都是米和油。「嗨,怎麼那麼難弄呢?」我氣得直跳腳。媽媽耐心地教我怎樣包,經過我一番努力,終於包出了一個四不像的粽子。不過,我總算是包出來了。當媽媽從鍋裡拿出我那個四不像粽子時,感覺還蠻挺有成就感的。
學包粽子真是趣味無窮啊!而這次包粽子不僅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不管做任何事都要有耐心和信心,才能成功;同時也讓我借這次機會更加貼近生活,領悟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3濃情端午粽飄香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鄰居是我們最親最溫暖的朋友。為了讓大家感受到溫馨的鄰里親情和濃濃的端午佳節氣氛。我們社區決定在今年的端午節前夕別出心裁地進行一場包粽子比賽。
經過民主選舉,我們家一致同意推薦老媽和奶奶參加比拚,這下她們倆可忙開了。你瞧,今天一大早她們就準備好圍裙出發了。
來到中心廣場上,只見場面非常壯觀,雖然有些微風細雨,但仍擋不住社區鄰居們的熱情,幾百人湊在一起有說有笑,熱鬧極了。上午8時許,社區的100多名居民陸續來到比賽現場。比賽時間未到,大家就紛紛拿出了剪刀、筷子、勺子等工具做好準備。8時30分,隨著主持人一聲「開始」,大家紛紛投入「戰鬥」。
我奶奶的動作可快呢!就像機器人一樣的,經過她那雙多年勤勞的巧手,理、攏、壓、扎,便成了這有楞有圓的粽子。旁邊的老媽也不甘落後,一個接一個的包。看到米堆一點一點地減少,看到粽葉一張一張地抽出,我和老爸在一邊為她們加油吶喊。
「強中還有強中手」,不遠處36號的吳奶奶更熟練了,只見她把線拴在了桌子腿上。拿起粽葉、裝上糯米、纏線兩圈,一個精緻的三角粽就包好了。記者見吳奶奶包粽子方法與眾不同,並且包的粽子又結實又好看,速度還快。連忙拿起話筒採訪,聽吳奶奶說,每年的端午節家裡都會包粽子,而且包的數量較多,煮好的粽子不但自家人吃,還會送給親朋好友一起品嚐。「粽葉要先煮好,如果往糯米裡加一些花生、綠豆、板粟、香腸、臘肉,味道會更好!」由於吳奶奶包得特別快,不一會兒,主辦方提供的粽葉就用完了。
老家在山東的王大媽說,這樣的活動非常好,她已經感受到了端午節的氣息。半個小時的比賽時間很快過去了,主持人宣佈比賽結束,但仍有十幾名居民意猶未盡,還在埋頭包粽子。
經過評委們的評選,36號選手吳奶奶獲得本次比賽第一名。吳奶奶介紹經驗說:「在家包的時候都是把線掛起來,現在沒地方掛線,只好用牙齒咬住線的一頭,勒得緊一點,這樣包的粽子才結實。」看來正應了「薑還是老的辣」這句話。不過我奶奶和老媽也雙雙進入了前十的佳績。我為她們感到驕傲。
百名鄰居共包粽子千餘個,聽說這些粽子將由社區領導幹部,分別上門送給轄區的孤寡老人、貧困家庭和福利院。今年的端午節真是別有一番意義。包粽子活動,不但包出了鄰里情,而且包出了慈善心,真是濃情端午粽飄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