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清明祭祖的作文範文

關於清明祭祖的作文範文

篇一:清明祭祖

現在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而我是那「斷了魂」的路上行人——一個失去故鄉懷抱的人。

清明的起源,據傳是與古代帝王將相的「墓祭」之禮相關。後來民間亦相倣傚,於此日的祭祖掃墓,經過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廣東的清明似乎與我家鄉的清明相仿——都要祭祖掃墓。而與我家鄉不同的是本地人要在門上插楊柳枝,說是可以驅邪和趕鬼。我不信迷信,不過這是有歷史的習俗,我們必須尊重它。

家鄉的清明與本地的清明相比可能略遜了一點文化,,但祭祖這一點一定不會少,這是他們清明做的大事,不管地裡再忙,手頭的事再多,他們都會花上一點時間在祖墓邊除除雜草,燒點紙錢,說一說自已的願望與希望。是的,他們心裡都有著「喝水不忘挖井人」的精神,這正是他們要堅持的原因吧。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正是我此時的心情。身在異鄉的我也想去給祖先拜祭,這似乎是不可能的,但我有夢,我要在今晚的夢裡,在祖先墓前多叩幾個頭,來彌補這五年未上墳拜祭的過錯吧。

篇二:改寫《清明》

清明節這天,家家戶戶都忙著回家祭祖,老天也格外地傷心,「眼淚」落個不停,到處都煙雨濛濛,給這個令人悲傷的節日增添惆悵的氣氛。

路上的行人滿面哀傷,行色匆匆,幾乎丟魂落魄。

這時的杜牧也行走在路上。他同樣滿面惆悵,想起別人都急急忙忙回家祭祖,自己卻身在異鄉,和親人天各一方,無法團聚,一時憂愁無法排解。

走著走著,杜牧便想找個酒館喝點酒,以便借酒澆愁。這時,不遠處過來一位騎在牛背上的牧童,便上前問道:「請問,小朋友,你可知道哪兒有酒店嗎?」

牧童用手指了指遠處,說:「那兒,杏花村裡有一家酒館。」

詩人杜牧抬頭望去,只見遠處有一座美麗的村莊,那兒開滿杏花——那就是杏花村。

杜牧在酒店喝到酒酣耳熱的時候,不禁詩興大發,叫小二拿來紙筆,懸腕揮毫,寫下了《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篇三:清明祭祖

一個鵝蛋下肚後,我也想用樸實的文字小小的祭拜一下先祖——那些為我們中華民族的發展做出貢獻的人們——

首先是春秋時代的鮑叔牙。本能安居齊桓公丞相的他,不計名利地讓出了丞相的位子,舉薦了齊桓公的大仇人,管仲。他讓我們華夏兒女明白了,該如何去對待官道,該如何去對待朋友。他給我們的財富,是生活經驗;

接著是越王勾踐和西楚霸王項羽。他二人,有人讚: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他二人給我們的財富,是精神上的盛宴;

其次是秦朝、明朝二朝代所修建長城的「奴隸」們。雖然他們是被迫的,雖然他們是不情願的,但他們終究用智慧與汗水,鑄成了世界上最偉大的建築——萬里長城。他們給我們的財富,一半是安全的屏障,一半是視覺的享受和心靈的震撼!;

再接著,是三國裡的風風云云。裡面不乏一些高超的政治家,不乏一些絕妙的軍事家,更不乏一些威猛善謀的大將軍,自然,還有不少一事誤終生的大失敗。好的也好,不好的也好,總歸,他們在精神上、生活中給了我們莫大的經驗;

回到近代。英勇無畏的大革命家李公樸、聞一多等,用鮮血鼓舞了無數的中國人,用身軀推動了中國歷史的發展;文筆精湛的大文豪魯迅等人,拿筆桿做武器,抨擊黑暗社會,鼓動人心壯志;更有堅定不移的毛澤東等大領導家,用實際行動爭得了民族的解放,促進了民族的發展……;

回到現代。擁有雄厚文化的千年古國——中國,一次次的從站立到跌倒,一次次的跌倒再爬起,形成一個耐人尋味的循環。要說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跌倒-爬起」,鄧小平是當之無愧的領導者。十一屆三中全會、一國兩制是鄧小平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新的轉機!正因為他,和無數共同努力的華夏兒女,中華民族才重新站了起來……

祭先祖!

灑酒,念詞:「決心——重拾汝風,重振華夏!」

篇四:「錢」

清明節到了,奶奶在精心準備著祭祖的物品。

我放學回家,一眼看到桌上放著厚厚的一疊錢,「這是誰的錢啊?」我拿起上面的一捆,仔細端詳,這些錢印著發行單位是「天地通銀行」,票面上的圖案也不是國家領袖的頭像,倒像是玉皇大帝和閻王爺的模樣。我翻了一下,最大的面額居然是兩千元。顯然這不是人民幣,我很好奇,正好奶奶從樓上走下來,我就問奶奶:「這是什麼錢啊?有什麼用啊?」「這是燒給太公太婆在地下用的。」奶奶接著說:「太公太婆生前生活很貧因,含辛茹苦地拉扯大了五、六個孩子,等到生活有點改善的時候,他們卻離我們而去了。清明節到了,我們燒點錢給他們用。」奶奶不僅準備了紙錢,還有滿滿一袋金燦燦的「金元寶」。

我從來沒見過太公太婆,但是從奶奶的話中瞭解到他們是勤勞、善良、樸素、節約的人。太公以前是個貧農,自己沒有田地,要靠從地主家租來的田來維持一家的生活。每天早上天剛濛濛亮,太公就扛著鋤頭到田里幹活,一直幹到晚上8,9點鐘才回到家裡,收穫的糧食還要交給地主一大半。生活來源本來就少,家裡又有五六個子女,再加上當時土匪橫行,生活更是困苦不堪。每天吃的都是蕃薯干和鹹菜,只有到過年的時候,才能在碗裡看到一丁點油腥。太公平時更是節約,一分錢都恨不得扳成兩瓣花,蔬菜糧食都是自己種,衣服更是補了又補,一穿就是好幾年。

我不禁地想:這麼多錢,他們會捨得用嗎?

篇五:清明祭祖

都說清明時節雨紛紛,但是,今年的清明節,陽光明媚,春風拂面,萬里無雲,爸爸媽媽帶我去北山祭祖。

一路上風景很美。你瞧,那座山上開滿了紅彤彤的映山紅,這邊又開滿了粉紅的桃花,田野裡一片金燦燦的油菜花。車子開到灘坑水電站,我們拿著鮮花來到太爺爺的墳前。我們幫忙打掃墳上的樹葉、雜草,爸爸說:「森林防火很重要,所以大家就別放煙花了。」我想起昨天去海口玩時,看見路邊的山都著火了。火很大,山上的樹木都燒起來了,真可惜呀!所以我也同意爸爸的意見:我們文明祭祀。

篇六:清明祭祖

清明節這一天,天空陰沉沉的,不時飄來一些小雨點,正是「清明時節雨紛紛」啊!我起了個大早,和爸爸、媽媽、爺爺他們一起坐車來到了位於中山的福蔭公墓園掃墓,拜祭祖先。

來到了墓園,路兩旁綠樹成蔭,遠遠看見一排排的墓碑整整齊齊地列在了山崗上。沒想到很多人比我們來得還早呢,有的人抬著一隻隻香噴噴的大燒豬,有的人手裡捧著一束束美麗的鮮花,有的人提著好吃的點心,一家老老小小,都十分虔誠。

我們來到了自己祖先的墓碑前,舉行了拜祭儀式。奶奶點上了香火蠟燭,然後將我們帶來的供品,一隻大燒豬,一隻燒鵝,還有我愛吃的點心都放在了墓前,大人們口中唸唸有詞,祈求祖先保佑我們全家身體健康、出入平安、順順利利。我就和堂哥他們在一旁跑來跑去顧著玩。我聽媽媽說,現在掃墓比以前方便多了,因為所有的祖先都放在一起了,不用像以前到處跑不同的地方。而且現在都文明拜祭了,不像以前要放鞭炮呢。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一個節日,人們都利用這個節日一起懷念祖先,感謝他們帶給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篇七:回鄉祭祖

今天是我們回老家的第三天了,爸爸和媽媽一早就叫我起床,說是回鄉下祭拜。

我們到街上買了很多一合一合的紙、香、大蠟燭、鞭炮和煙(爸爸說煙是給鄉下的鄰居們)後,就坐上摩的回鄉下了(到鄉下沒有通公交車喲)。

到了老家的房子前,只看見一座十分破舊的房子在我的面前。進了屋,就看見祖祖(也就是我們這兒叫的老爺)們和奶奶的照片了,看見奶奶的照片,就使我想了奶奶對我的照顧,心裡就感到特別難受。往四週一看,擺放的簡單的傢俱還算整齊,但抬頭一看,房子上的瓦片有些已經掉了。爸爸說老家已經有十幾年沒人住了,我們走了以後,大伯、三爸和我們就準備湊錢修老家的房子,下次回來就能看見新房子了。

接著,爸爸就帶著我、媽媽和三姐一塊到祖墳了。我幫著把香、蠟燭點著,分別在祖祖、奶奶的墳前插好,又幫忙把合紙一張一張分好,爸爸和媽媽在點合紙時對祖祖和奶奶說了好多話,什麼每年都會來看他們、保佑我的身體和成績好、讓全家每個人平安等等。其實,我最想對奶奶說:「我想您,我也會回來年您的!」燒完紙後,爸爸和我在每個墳上都放了鞭炮。

在墳前,我的身上被蚊子咬了好多疙瘩,但我沒有叫,也沒有嚷,我知道,對祖先,除了尊敬,還有他們的愛!

奶奶,我還會回來看您的!

篇八:祭祖

祭祖,是春節中客家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個儀式通過燒香三拜來紀念已經逝去的親人。

大年三十(今年只有大年二十九)的早上,我還在睡夢中,被一陣陣聲音吵醒,有叫喊聲,有歡笑聲,有狗吠聲。起床洗漱過後,才發現,原來,大家都在忙著祭祖的準備,有拿著香前往祠堂的,有搬著大批紅鞭炮到祠堂外的平地的。我也像往年一樣幫著爸爸媽媽搬著雞、鴨和酒到失去的親人前面。爺爺奶奶也已經準備好了祭祖的工作,先祭拜上天,再祭拜菩薩,差不多經過兩個多小時,轉眼間已經到了七點半。我們匆匆忙忙吃完早餐,我和媽媽前往祠堂,等候族人們的到來。

八點整的時候,族人們陸陸續續的到來了,見面後,大家互相問候,寒暄。年長的長輩們抱抱這個小孩,摸摸那個小孩的頭,所有的小孩都浸在了收利是的海洋裡,個個都笑逐顏開。在外工作的人都說些吉祥祝福的話語;握著長輩的手噓寒問暖,祝福老人;同輩們見面後,相互問候,過去一年的狀況,並祝福來年好兆頭。

八點四十分整,經過了長時間的祝福,族裡年老而又德望的老人,大喊一聲準備祭祖,青壯年們點燃大燭大香,將點燃的大香恭敬地交給族老們,媳婦們將幾大把小香點燃後,分別交給每一個人。族老們站在第一排,下一輩的男丁站在第二、三排,孫輩的男丁站在第四、五排,後邊站著的便是媳婦們和女兒們。八點四十五分整,其中一位年老而德高望重的老人大聲喊道:「大年三十,祭祖開始,一上香,再上香,三上香。」三旬上香後,族老們上酒上茶,媳婦們收回大小香插到香鼎上。接著,媳婦們和女輩們忙著燒紙錢給祖宗,媽媽立刻把我叫到跟前說:「兒子,去燒紙錢的火堆旁烤烤,把一年中身上的污漬烤掉。」青壯年們捧著幾十盒鞭炮到祠堂平地掛好,等到紙錢燒完後,大伙們就接連著幾十盒鞭炮陸續點燃,辟辟啪啪震天響,那仗勢猶如山倒海,氣貫如虹。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歡樂的喜慶的辟辟啪啪的鞭炮聲中,期待著來年的好年景,好收成。

隆重而傳統的祭拜儀式,寄托著人們對祖宗的掛念和感恩,通過這次祭祖儀式讓我領悟了客家人的勤勞、團結和互助。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作文
金牌測算
免費起名
免費測名
個性網名
個性簽名
個性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