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活動敘事作文

端午節的活動敘事作文

端午節1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在這盛大的節日到來之前,我們迎來了夏至。

夏至要吃餛飩。星期四,奶奶買來了餛飩皮。不知道餛飩是怎樣包成的。於是,我拉著奶奶的手大聲嚷道:「奶奶,讓我試一試,一切皆有可能。說不定我就能包好呢。」我再三懇求,奶奶才答應了我。

我將餛飩皮放到桌上,把裝餡的盆子端到桌上,往裡面放了兩雙筷子,又端來水。我來到衛生間洗了手。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我學著奶奶的樣專心致志地包。「首先拿出一張餛飩皮。」奶奶耐心地指導我。我按照奶奶說的做,拿出一張餛飩皮,「然後放在手心,放入餡。」奶奶不厭其煩地講解。我的手心沒有餛飩皮那麼大,只好放在桌上。餡放多少呢?算了!想放多少就放多少。然後,我將餛飩皮捲成圓柱形。用水幹什麼?我學著奶奶的樣子用手指在水面「蜻蜓點水」,再在圓柱的兩邊點了點,用力捏一捏,再將圓柱形兩邊粘在一起,一個四不像的餛飩就完成了。把我的「四不像」和奶奶的餛飩放在一起,相差十萬八千里、瞧,我的「四不像」都露陷了。看得我哈哈大笑。

雖然只包了一隻餛飩,但是我還是很快樂!

端午節2

我這次瞭解了端午節,它是從兩千多年以前到現在中國人都過的節日,也是一種傳統習俗,有很多少數民族和我們漢族人一起過,有蒙古族、壯族、苗族等民族,幾乎全國的人都在過這個節日。

端午節有很多的名字,有「午日節」、「重五節」、「浴蘭節」等。有人還把端午節說成「娃娃節」呢!它在每年五月初五舉行。

端午節有五種傳說,我最熟悉的是紀念屈原的傳說。屈原是戰國時楚國的大臣,後來楚國被秦國打敗了,他很傷心,所以,他抱著石頭投了汩羅江。

他投汩羅江的時候是五月初五,當地的人在他投江後都划著小船去救他,但是他們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他的屍體,這以後就成了龍舟比賽;他們生怕河裡的魚和蝦吃掉他的屍體,所以往江河裡扔米做成的團團,往江河裡灑黃酒,不讓蛇和龍吃他的屍體。從那時起,人們就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龍舟、喝黃酒,以紀念這位愛國詩人。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非常具有紀念意義。在紀念屈原的時候學習他的愛國主義精神。

端午節3

端午節終於到了,端午節是中國的民族傳統節日,在這一天裡,家家要包粽子,吃粽子,趕上有眼福,還有精彩的賽龍舟比賽呢! 一大早,我就和媽媽忙活起來。媽媽把前一天準備的食材都搬出來了:有綠油油的粽葉,白花花的糯米,還有我愛吃的葡萄乾,蜜棗,花生。

「媽媽,這麼多好吃的呀!」「別急,一會包好了更好吃。」媽媽把粽葉捲成漏斗樣,倒進一勺糯米,再加一些葡萄乾,蜜棗,再加一勺糯米,然後壓緊,壓實,再用余出的粽葉一蓋一折,我連忙把準備好的小段繩子遞給媽媽,媽媽用繩子將粽子紮緊,一隻粽子就包好了。在我和媽媽的共同努力下,粽子終於包完了!媽媽把包好的粽子放進了鍋裡煮。「媽媽,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呢?」「人們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啊!」

媽媽給我講了屈原的事跡,我也知道了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原來是怕屈原被江裡的魚吃了,人們將包好的粽子扔進江裡餵魚,由此可看出人們對屈原的敬重 。

吃著香甜的粽子,想著古人偉大的愛國情操,我想: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了報效祖國!

端午節4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午節,午日節五月等;端午是中國漢族人民記念屈原的傳統節日,更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篙草艾葉熏倉木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日之一,並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我們家鄉有一種這樣的傳統。端午節要用艾葉拿去洗乾淨,之後把它掛在房間門口和大門上是為了驅蚊。把艾葉放在門口的話就一個夏天都不用點蚊香了,在我的家鄉那裡的農民婆婆們都可以把它掛在門口,家家戶戶都有掛。

還有我們端午節的時候我們的爺爺奶奶都用粽葉把紅豆,糯米包在了一起,包的很結實。一個個粽子放入鍋中。大約要過30多分鐘才有那種人口即香的味道。

哇終於煮好了奶奶用手帕沾了點水放在簸箕的兩邊斷

端了起來香噴噴的粽子就這樣好了。

同學們你們有沒有這樣的傳統呀。如果有的話就快來分享吧,讓我們一起說說怎樣過的端午節吧。

這真是一個多姿多彩的端午節呀。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作文
金牌測算
免費起名
免費測名
個性網名
個性簽名
個性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