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子香作文
端午又到了,人家炊煙裡都飄出了濃濃的粽子香味。
每年的端午,是住在農村的老少爺們的大忙時節。端午的前一天,大夥兒都會很早的起床,因為還要準備為包粽子的材料呢!那天,爺爺也開始煮粽葉、淘糯米、切鹹肉、剝蠶豆。午飯後,爺爺就開始包粽子。等到傍晚時分,桌上就堆起了小山一樣高的粽子。爺爺包的粽子可真漂亮!一個個就像小孩子的拳頭。
天剛黑影兒,爺爺便抱回早已準備好的柴火,把粽子放入大鍋裡煮,徹夜地煮。他自己也徹夜不眠,守在鍋旁邊,不斷的往火堆裡添柴,時不時還往大鍋裡加水。生在兩頰銀白的鬍鬚,被汗水濕透了,亮晶晶的。爬滿皺紋的古銅色的皮膚在火光照耀下,閃動著慈愛的光輝。
而那一刻,在爺爺的眼裡,鍋裡的粽子不是食物,而是藝術品。他臉上那股專注而執著的神情,讓我想起了在地頭守望的老農。
當我們從漸濃的粽子香味中醒來時,天已泛出魚肚白了,而粽子還在鍋裡翻滾著。爺爺用濕毛巾把一夜不曾合眼的疲憊一股腦兒地抹去,繼續著他的守望。粽子嘶叫了足足十個小時,終於噴出了濃濃的香味。爺爺把它們從鍋裡提出,然後擺晾。這時,爺爺整夜的勞動就成了我們的「戰利品」,我們也就成了最幸運、最驕傲的「天鵝」。剪下一隻粽子,剝開它,欣賞它,吃著它,回味著它。而那沁人心脾的香味,也就絲絲縷縷地灑滿了鄉間的小路。
不光是我們的粽子煮好了,大夥兒的都煮好了。因為午飯後,大家還有一個隆重的節目,那就是聚在一起,交換粽子、吃粽子。我們兒時常念「一顆粽子一顆心,換粽可得滿堂金」。大家吃著交換來的粽子,臉上露出了甜蜜而幸福的笑容。
爺爺說,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古代一位忠心耿耿的大人物。爺爺常常以此教導我們,為人要忠,要像那位古人一樣。
爺爺的粽子有一種獨特之處——糯米粒粒分明,絕不粘口。食畢餘香猶存,回味悠長。別人學他,總學不成。別人問他,他說:「我的糯米從不浸水,煮它一整夜,讓它自然熟、自然香。」
其實,爺爺的秘訣在於別人沒有的兩項特殊的「材料」——耐心與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