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元宵小學作文700字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元宵節這一天,我們一起到外婆家過節。這一天可熱鬧啦!你瞧,亭子那邊正在舉行「猜燈謎」活動呢!五顏六色的燈籠,熙熙攘攘的人群早已經把涼亭擠的水洩不通了:一些小孩子抬著頭,苦思冥想著燈謎的答案;還有一些小孩子已拿到等米酒跑去問爸爸媽媽,根本想都不想,甚至連秘語的題目都不會看,不知道他那個腦袋什麼時候會「生銹」......光看這些,就足以讓我眼饞。我迫不及待的衝向人群,拿起一個燈謎,小心翼翼地揭開燈謎。我拿到的謎語是「雙木非比心。(打一字)」什麼?有這個字嗎?「雙木」是林,「心」是心,加起來是,呃,好像沒有這個字吧?!我苦思冥想,想了各種可能的字:會不會是「夢」呢?那「焚」呢?不對,肯定有「心」字!雙木沒說是兩個相同的字,會不會是讀音相同的字呢?......
「想,對!就是想!」我興高采烈的說出了這句話。趕緊找那個出燈謎的人。那人聽了,說對,還遞給了我一本書,是《魯濱孫漂流記》,說讓我要多「想」。我就這樣得到了一件「戰利品」。
回到家,桌上已擺好了豐盛的晚餐,門前已擺好了鞭炮。我正準備吃,門外就響起了「辟里啪啦」的鞭炮聲,我還沒做好準備啊!結果被嚇得直打嗝。
我們一家人坐在餐桌上,邊吃晚飯邊聊天。正當我吃著我最喜歡的湯圓時,從我心中產生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元宵節要吃湯圓?是有什麼含義嗎?果然不出我所料,外婆告訴我,湯圓有糯米製成,或實心,或帶餡。縣大多是由芝麻做成的。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做「湯團」或「湯圓」,這些名稱與「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托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哦,原來是這樣啊!」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吃完飯後,外公又拿了一根又長又粗的香。
「為什麼元宵節要點香啊?」我很是好奇地問外公。
「因為,是要祭拜祖先。」
「那為什麼要點這麼粗的香?」
外公沒有回答我。我在心裡暗暗的想:外公不是圖偷懶吧?哈哈!
好一個鬧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