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清明作文1700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還是在不曉世事的童年,我就在父親的吟哦聲中背熟了這首詩,只是那時年紀小,還不能體會詩中所描寫的那份感傷。
外祖母去世後的第一個清明節,沒有下雨。太陽蒼白無力的掛在天上,我獨自向郊外走去。
一地綠油油正拔節的麥苗迎風飄著,油菜花開的極燦爛,黃黃亮亮的花瓣,散發著馥郁的馨香。點綴在莊稼地裡的柿子樹上,清清甜甜的花骨朵悄悄地長著。每年的輪迴,萬物依舊盎然,只是曾經鮮活,溫馨的生命已作古,心情也隨著清明的到來平添了幾分惆悵和感傷。
遠遠地,我看見了外祖母的墳地,眼前騰地升起了一層水霧。我在麥株間裡走著,沉重,感傷地走著,走到了外祖母的墳前。
小小的墳包上面,長著零散的野草,開著淡淡的,小小巧巧的野花。外祖母,我親親的外祖母躺在這一抔黃土下,寂寞,孤獨的躺著。我跪上墳頭,取出一沓紙錢,劃了根洋火,紅紅的火苗竄了起來,燃得極絢爛,極紅火,霎時間就幻化成了一隻隻黑色的蝴蝶,迎風飛走了。
這黑色的蝴蝶能飛抵天界,把我的思念告知姥姥麼?我的淚不自禁地往下淌流,外祖母慈愛的笑容就綻放在眼前,那馨暖的目光看著我,我彷彿聽見外祖母喚我時的聲聲殷切。
上小學的時候,姥姥常蹬著那輛破舊的自行車到學校來看我,給我送些好吃的:黍面棗泥炸糕;椒葉,芝麻,發面和起來切成細條,在灶膛裡烤熟的焦黃的棒棒;還有清明節的,紮著雞蛋,盤著小蛇的「子福」饅頭;中秋節用面捏的惟妙惟肖的「小貓」……每回,姥姥都把吃的送給上學的我,放學了我再拿回去,而姥姥,則騎了車又急急趕著返回去了。家裡活忙,她也脫不開身的。
那時的我,只有小孩子得到好東西時的歡欣愉快。長大以後才明白,姥姥對我,傾注的是怎樣深沉濃厚的愛啊!十多里土路,只有為了我,姥姥才會忙裡偷閒的一趟趟往返了許多年。
又到清明了。清明,總能勾起人許多傷心的回憶。
漸長漸大後,我開始了戀愛。和夫君一見傾心,爸媽卻不同意我的選擇,姥姥也不同意。定親的那些日子,爸媽整天在耳邊嘮叨,姥姥也跟著數落,我很煩。
一天下午,爸媽下地沒回來,姥姥又開始勸我。姥姥說:七挑八揀,揀個漏漏燈盞;姥姥說:村裡這家好,兄弟姐妹多,以後家裡地裡都省心;姥姥說:小白臉有什麼好,又那麼遠……我說姥姥你就別跟著摻和了,家裡人多管什麼用架也吵得多,爸媽你不勸老嘮叨我幹嘛……我委屈的說了很多,姥姥沒言聲,訕訕的出門走了。
其實,姥姥對我一直挺好的。女兒滿月後住在娘家,是姥姥陪著我的。那時姥姥已年過七旬,媽地裡忙,把姥姥接了過來。姥姥為我們做飯,幫我抱孩子,給孩子洗尿布……我好像還常對她發脾氣。
現在想起來,我的心有點痛。
許多的事情,總是失去了,才知道擁有的珍貴。只有現在,我才真真切切的意識到,曾有那麼多的愛,伴我一路走來,而我,竟一直無動於衷。
那時的我多傻啊!
姥姥歿了的那年春節,我帶孩子去了老屋。姥爺一臉孤寂的坐在椅子上。小屋裡冰冰冷冷的,案板上,鍋台上是一層薄薄的灰塵。我想起姥姥常常把小屋裡燒的暖暖烘烘的,那磚鋪的地上,案板,鍋台上常幹乾淨淨的,案板上整齊擺放著鹽醋瓶子,醬油壺,調料碟,還有一摞摞的盤兒碗兒,亮亮的泛著光。大籠屜裡面,肯定還躺著白萱萱的饅頭。慈祥的姥姥會戴著老花鏡盤腿坐在炕頭,捧一本書頁發黃的線裝書冊,慢吞吞的讀著。看見我肯定會急著喊:快來快來,這個字怎麼讀?
姥姥讀的是鄉里傳的「神」本,什麼「變驢還債」,「觀音濟世」等等。你說是迷信,可姥姥說:這些都是教人學好的,人只有多做善事,好事,日後才能升上天堂,否則,是要下十八層地獄受苦的。
可現在姥姥去了。姥姥去的時候我不在,現在我回來了,小屋裡卻沒了姥姥。
我的眼眶濕濕的。放下手裡的東西,我對姥爺說想看看姥姥。姥爺打開了南邊老屋的門,先祖們的遺像都在南屋,可他們,對我似乎沒什麼印象,只有姥姥,半年前還笑著吃下我帶來的糕點的親親的姥姥,還跟生前一樣對著我笑。
我的淚刷的一下湧出了眼眶。
又到清明了,遠在他鄉的我不能去墳前祭奠姥姥。可我真的想念,深深地想念著她老人家。我只有在遠方,在心底,為外祖母的在天之靈祈禱!為她的天堂祈禱!
姥姥的天堂,一定永遠是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