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趣聞的作文

端午趣聞的作文

端午趣聞的作文八百字一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要插艾枝,懸艾虎。端午節這天一早,人們將艾枝插在門上,或用艾蒿編織成「艾虎」,在門楣中央或帶在身上,驅蟲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節要畫門符。端午節這天,人們將蠍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紙做門符。據說這樣做,是為了驅「五毒」,防瘟疫。

端午節要帶香包、系五彩絲線。香包是用棉製品和絲線繡的,包裡除了裝些雄黃、蒼朮外,還要裝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蟲除穢的作用。五次絲線象徵五色龍,系五色線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節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粽給考生吃。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

端午趣聞的作文八百字二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艾節、端午、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各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佩香囊。

傳說,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為國忠誠。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划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裡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在過端午節時,人們有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掛荷包和栓五色絲線等許多習俗。這些習俗都是為了驅邪或紀念屈原的死。

又祭屈原街道裡散發出淡淡的香味,那是煮粽子發出的清香,端午節到了。端午節是個傳統的節日,這天人們都要吃粽子,掛香包……人們用各種形式來歡度這個節日。當然,也會想到那位與端午有關的詩人——屈原。那種悲苦的命運,讓人對他同情,對他懷念,於是,便有了端午,便有人祭奠他,一遍一遍。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梅堯臣的這首《五月五日》,寫的就是屈原,那種悲哀,那種淒涼,那種孤獨,那種感傷,讓人也跟著憂愁。

屈原啊,你很痛苦吧,自己費盡了心思想要幫祖國,卻遭到奸臣的陷害,眼看著殘暴的秦軍攻入楚國,焚燒楚國的宮殿,屠殺楚國的人民,伴隨著你種植在宮殿花園裡的心,也同樣被燒成灰燼,沒有心的你,就像一棵沒有根的樹,所以你選擇了死,以死來證明你的心,跳下了那汨羅江,你就這麼的一跳,便結束了一切。在你跳下的那一刻,你看到了那悲痛的人們,在為你哭泣,你欣慰的笑了,原來人在死前會是如此的明瞭啊!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劃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倣傚。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雖說有些神化,但一位詩人,能夠被人們近兩千三百年一直祭奠,他的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傳誦,著實令人敬仰。又到端午,又聞粽香,又祭屈原。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

端午趣聞的作文八百字三

在數百年前,有一位偉大的詩人,他被人冤枉,關進了監獄。在監獄裡,它寫出了聞名已久的《離騷》。出獄後,含冤投江而死。他就是屈原。

屈原死後,農民划著船來到江上,生怕屈原的屍體被江裡的魚蟲怪物吃掉,於是,他們在江裡投入了大量的葉子包飯和雞蛋。有一個老中醫為了不讓水下的蛟龍把屈原吃掉,拿來一罐黃酒,倒在江裡把蛟龍暈掉。於是乎每年的這個日子,平民百姓都來往江裡投入大量的葉子包飯和雞蛋。這個傳統一直流傳到現在,成了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這便是端午節的由來。

賽龍舟,也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相傳,楚國人捨不得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的屍體。他們爭先恐後追趕至洞庭湖事,發現屈原的屍體已不見蹤跡。於是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將屈原的屍體吃掉。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

端午節到了,我在爺爺家和大姑他們一起過端午節。家家還要買五色絨線,拴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上,稱之為長命繩。還要採集艾葉等多種植物葉子。將它們放在開水中煮沸,將水晾涼後給兒童洗澡,可以去除身上的病毒。大姑他們還要用大蒜頭燒湯,煮很多的雞蛋,放開量的吃。雞蛋含在嘴裡,含完之後在身上滾一滾。我在床上從頭滾到腳,表示圓圓滾滾。

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都能吃到大姑自己包的粽子。她先買

來優質的糯米,再去採粽葉。首先,把粽葉放在鍋裡煮。大姑說:「葉子煮煮就能發出香味。」大姑把葉子兩頭撕掉,把不好的挑出來,然後,就可以開始包了。拿一個粽葉圍成一個近似漏斗的形狀,再把糯米放到葉子裡,之後放一或兩個大棗在粽葉裡。再拿一根棕葉包住頭部,不讓糯米露出來,最後,用乾淨的繩子把粽葉系的嚴嚴實實,這樣一個粽子包完了。在大商店裡,還可以買到別的粽子:有蛋黃棕、千層餅棕還有鮮肉棕〃〃〃〃〃〃它們有的甜,有的鹹,很好吃。粽子終於熟了,我們吃到了香噴噴的粽子。

我喜歡過有趣的端午節,經常盼望著端午節的到來。

端午趣聞的作文八百字四

今天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因為是放假的原因,所以我起的比平時稍晚一點。當我睜開眼睛的時候,卻發現我的手上腳上都被帶上了五彩線。五彩線是由紅、粉、黃、綠、藍五種顏色組成的,很鮮艷。媽媽告訴我說,端午節帶上五彩線會給自己帶來好運的。

洗完臉之後,我就來到了餐桌前。滿滿的一桌,真豐富啊;有大大的三角形粽子,還有香噴的雞蛋、鴨蛋、鵝蛋。看著這麼多好吃的,我的口水禁不住流了出來。

正準備開動時,爸爸發言了:「知道今天為什麼要吃粽子嗎?哪位「同學」知道請舉手回答?」

這可難倒我了,所以我就裝作沒聽見,等待爸爸解釋。爸爸告訴我說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真沒想到一種食物也有故事。

爸爸講完後,我已經迫不急待地想和他們做遊戲了——頂雞蛋。

我在盤裡隨手拿了一個個頭較大的雞蛋,先和爸爸來了一個對決。而我的力氣太小了,一個回合下來,就輸給了爸爸。但是心裡卻不服輸。心想:「可不能這麼算了。」我又去洗鵝蛋,想和媽媽較量一番。

只見媽媽在盤子中左挑右選的,好像裡面藏了大將軍。我好奇地問媽媽:「你在選什麼?難道鵝蛋還會有什麼不同嗎?」聽完後媽媽耐心地說:「你看這鵝蛋好像都一樣,其實裡面的學問大著呢!首先你要看蛋的形狀,要選「小頭」尖一點的,這樣的蛋會比較有優勢一些;其次要看鵝蛋的外殼,光滑、細膩、顏色勻,這樣的蛋殼更硬一些。根據這些特點選,一定能獲勝。」

我半信半疑地選了一個鵝蛋,就開始跟媽媽較量起來了。我雙手緊緊地握著鵝蛋,使上了渾身的力氣,頂啊,頂啊,只聽見叭的一聲,我趕緊收手,緊張地看了一下手中的蛋,我手裡的鵝蛋竟然沒破,還是好好的,「原來是媽媽手裡的蛋碎啦,太好了,我贏了!我贏了!」我興奮地邊喊邊跳,爸爸也高興的拍手表示祝賀,媽媽看著我高興的樣子也笑了。

真是一個有趣的端午節啊!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作文
金牌測算
免費起名
免費測名
個性網名
個性簽名
個性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