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重陽節的作文1
你知道重陽節的來由嗎?讓我來給你講講吧!
從前,東漢時期,在汝河有一個瘟魔,它一出現,附近的人們會生病,有一個恆景的年輕人,他和他的父親母親都因為瘟魔而病了,後來,他父母都因病逝去了,面幸運的他卻病癒了,之後他下定要除瘟魔,便道別了妻子和鄉親們去訪仙學藝去了。後來,他聽說在東邊的一座高山上,有一位仙長,法力無邊,就跋山涉水,不遠萬里去尋他學藝。找到仙長,仙長被恆景的誠心所感動,就教他降妖劍術,還送他一把降妖寶劍。恆景廢寢記食,堅持不懈地練習劍法,練了許久,武藝大有長進。九月初八那天,仙長把他叫眼前,說道:「明天就是九月初九了,瘟神會再次出現,你快回去,除掉瘟魔!」隨後,仙長又給他一把茱萸葉和一蠱菊花酒,給他一隻仙鶴,送他回汝河。回到汝河以後,他給鄉們每人一片茱萸葉和菊花酒,又叫鄉親們上山。後來瘟魔從河裡蹦出來,聞到茱萸葉和菊花酒的香味,就頭暈了恆景三下五除二斬了瘟魔,讓百姓們過上了好日子。
後來,因為「九九」有長壽、長久之意,所以重陽節又被稱為敬老節。
關於重陽節的作文2
「人間有愛,重陽敬老」,我在重陽節前夕,看見一則新聞「重陽敬老活動十月十三日社教館展開」。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沒錯,在我們的家庭中,有老人家共聚一堂,是多麼幸福的事啊!
重陽節的內涵以「長幼傳承、美滿人生」為主軸,希望長者能過著身心健康充實的晚年。我覺得社會大眾開始重視起敬老的活動,也更為家中的爺爺和奶奶感到驕傲,他們的人生是多麼精采,和他們一起分享,是件多麼美好的事。
舉辦這個活動,將重心放在這些默默耕耘的老人家,此時此刻讓他們感受到溫馨與快樂。我的祖母在這次重陽敬老活動「模範奶奶」表揚名單裡面,前兩個禮拜叔叔打電話告訴我們這個好消息,我們莫不為祖母感到高興,祖母含辛茹苦將兩個兒子扶養長大,教育成人,獲得這項榮譽實至名歸,我們開始策劃參加盛會事宜。「帶孩子們去關懷老人家,讓下一代傳承敬老精神。」但願祖母能感受到我們的關愛和祝福。
當天,我們起個大早,歡欣鼓舞陪祖母做頭髮、化妝,一轉身功夫,我看見祖母神采奕奕的眼神,露出慈祥的笑容,經過設計師精心打扮之後,宛如一個貴婦一般,氣質非凡,我們大聲說:「恭喜當選模範奶奶!」祖母笑得合不攏嘴了。我們各準備一大束花,在祖母上台時獻花祝福,所有的家人,連同大人和小孩一齊上台共襄盛舉,這是何等的榮耀啊!
祖母辛苦大半輩子相夫教子,含辛茹苦栽培兩個兒子有良好的成就;也對孫子、孫女們照顧得無微不至,最難得可貴的是,她平時鼓勵我們要用功讀書,她語重心長的說:「知識要用心體會,才能變成自己的智慧。」,人品也是他最重視的教育,她常說:「有人不能做事,沒有人才不能做大事,沒有人品,大事小事都可能變壞事。」就如培根說的一句話:「任何本領都沒有比良好的品格與態度更易受人歡迎,更易謀得高尚的職位。」我們覺得祖母真是有智慧啊!
她不僅教導我們如此,她尚未退休前在福利院擔任院長時,曾經呵護過許多孤苦無依的孩子,教導孩子努力向上,造就許多孩子學有所成,在社會上造福人群,這也是她成功之處。
希望這篇新聞,能喚醒為人子女,知道「世上有兩件事不能等:一是孝順,二是行善。」我們要尊敬長輩,愛要及時,因為「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對於家中的老人家更要細心照顧,共享天倫之樂。
關於重陽節的作文3
農曆九月九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又稱「老人節」。
重陽節起源於戰國時代,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重逢,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
重陽節的風俗很多,有敬老、登高、吃重陽糕、賞菊並飲菊花酒等,首先我介紹敬老的風俗,這天,晚輩要給家中老人做可口的飯菜,分家另過的要給老人送禮品,出家的閨女要探望父母,祝福老人健康長壽,報答養育之恩。這天恰逢我爺爺的生日,每年這天,爸爸在飯店定好豐盛的飯菜,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共同祝福爺爺的生日,爺爺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民間有登高的風俗,故又稱為登高節。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要做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做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之意。
賞菊並飲菊花酒,源於詩人陶淵明,後人效仿,才有重陽賞菊之俗,古代文人士大夫將賞菊和宴飲相結合,北宋以後,民間逐步流傳。
尊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要把傳統文化一代代傳承下去。
關於重陽節的作文4
九月初九兩陽相會,俗稱「重陽」,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俗話說,「每逢佳節倍思親」,每到這個節日,都會讓我想起家鄉的親人和朋友。
我最喜歡在家鄉過重陽節了。重陽節前一天,孩子們都會鬧著父母親或奶奶做桐葉粑吃。從山上摘來新鮮的梧桐樹葉,洗淨備用,把花生米、臘肉、香腸等各種配料炒得香噴噴的,搗碎後和上一點野菜、紅糖,裹上麵粉,捏成糍粑形狀,放入桐葉中包好,捆實,或蒸或煮,即可使用,滋味甜糯綿軟,香氣撲鼻,叫人難忘。
過去我的家鄉很窮,桐葉粑要在過節過年時才能吃上一回兩回。而且多用野菜做成,很少有包肉的。如果哪個小孩運氣好吃到了包肉的桐葉粑,別的小孩準得羨慕死。記得有一次過重陽節,奶奶用野菜活著一點麵粉做了些桐葉粑,特意把其中唯一一個裹有雞蛋的桐葉粑留給了我。我捧在手中,儘管心裡饞得要命,卻捨不得一口吃完,生怕這次吃完了,下次就沒有了,想留著慢慢品嚐。誰知就在這時,家裡的狗竄出來一口就把桐葉粑叼了去。我又氣又急,追著狗打,奶奶看見了,也一邊罵狗一邊想把桐葉粑搶回來。可人哪有狗快,一會兒狗就叼著桐葉粑無影無蹤了。我傷心地大哭起來。奶奶安慰我說再給我包一個有雞蛋的桐葉粑,可翻遍了家裡的角角落落,也沒能再找出一個雞蛋來。那一年的重陽節,我眼淚汪汪地坐在桌邊,和大人們一起吃著粗糙而難以下嚥的野菜粑,心裡說不出是什麼滋味。
可現如今不同了。短短十幾年,家鄉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通電了,山村的黑夜亮如白晝;修路了,家鄉不再貧窮閉塞。為通電通路這事,鄉親們可樂壞了!專門在寬敞的柏油馬路上敲鑼打鼓地慶賀了一天。現在過重陽節,桌上不但有雞鴨魚肉,連「百事可樂」等時髦的飲料也上了桌。桐葉粑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只不過現在的桐葉粑不再只有難嚼的野菜,而是各種裡餡,各種樣子應有盡有,味道好的不得了。
「獨在異鄉為異客」,為了讀書求學,我已離開家鄉來到了吉首。可每當我吟到王維寫的這首詩,我都會不由自主地想到家鄉的重陽節,想到重陽節那令人回味的桐葉粑。
關於重陽節的作文5
有意義的重陽活動 在我小的時候,大人們常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今天,我總算懂得了其中的含義。
就在這一天——星期二的下午,我們的班主任楊老師帶著我們全班去魯匯鎮的晨星敬老院去敬老,老師帶領我們去餐廳,敬老院的爺爺奶奶們滿臉微笑著歡迎我們的到來,老人們都坐在座位上,用鼓掌聲來歡迎我們,說「歡迎,歡迎!」 我們為這次敬老活動準備了豐富多彩的節目,有三句半、倒霉的一天、三隻小豬、龜兔賽跑、我們太過分了......,我們還一起和老人聊天,問起了老人的年齡、身體情況......,這次我參與表演的太過分了,大意是:老師讓學生們練習反義詞,老師講一個詞,學生們就講出反義詞。
剛開始表演當老人們盯著我看時,我非常緊張,我在心裡不停的對自己說:「要靜下心來」,經過幾次的表演我慢慢的放鬆了,可當我們老師說停止時我們還在繼續說反義詞,逗得老師、同學們、老人們哈哈大笑。
很快看望老人的時間就要到了,我們就要回去了,臨走時我們紛紛向他們道別,爺爺奶奶們也用慈祥的目光看著我們,依依不捨的向我們道別,說:「下次有空你們一定要在來啊。」 次的活動讓我知道了敬老、愛老是多麼有意義的一件事啊!
關於重陽節的作文6
今天是重陽節,我和媽媽去外婆家吃午飯。外婆說:「吃完飯,我們來做重陽糕!」我一聽,立刻狼吞虎嚥起來,真恨不得立刻就吃完碗裡的飯,馬上做重陽糕。
收拾乾淨了桌子,外婆端出一盆浸濕後又晾得半干的米粉,把它們倒在一個大竹匾裡,我激動得直搓雙手。外婆對我說:「快去洗手。你的任務是把米粉裡的小塊捏碎!」我興奮地洗了手,跑過去,卷捲衣袖,搓搓小手,深吸了一口氣,慢慢地把手伸到濕米粉中,感覺手中的米粉冰涼涼的,好舒服啊!我使出全身的力氣把小塊塊一個一個消滅掉,外婆就拿出一面小篩子把粉身碎骨的米粉過濾一下,只見細細的、雪白的米粉從篩子眼兒裡落下來,像下雪一樣。不一會兒,篩子裡又一批米粉塊顯露出來,我又使勁搓來搓去,直到所有的小塊塊都被消滅為止。
接著,外婆把細細的,白白的米粉一勺一勺放入蒸籠裡,輕輕地、小心翼翼地壓平,再用小刀把它們切成一塊塊菱形,再小心地撒上紅絲、綠絲和黑芝麻,最後,把蒸籠放在蒸鍋上蒸。
外婆說:「只要我們再耐心等上二十分鐘,就可以吃到又鬆又軟的重陽糕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