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重陽節的作文
每當秋高氣爽、菊花飄香的時節,我們便會迎來一個特殊的節日——重陽節。
重陽節是在每年農曆的九月初九。以前,我對重陽節確實不怎麼瞭解,認為只不過每到這一天人們吃上幾塊重陽糕,大伙再聊聊天也就過去了。後來,等自己漸漸懂事了,並從父母那裡瞭解到了一些關於重陽節的來歷和特殊的含義。重陽節也叫敬老節或老人節,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民間在這一天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轉眼間,今年的重陽節又來到了,我的心裡有了個小算盤。
這天上午,我走到奶奶旁邊,想考考奶奶的記性,就問:「奶奶,今天是什麼日子?」奶奶疑惑的說:「今天,今天什麼日子?」我神秘地說:「想想,好好想想。」「今天是***媽的生日?」「不對,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生日?我的生日要到十二月啊!」「呵呵,不是那個生日。今天是重陽節,是你們老年人的節日啊。所以我帶你出去走走。」說著,我便拉著奶奶的衣角向前走。奶奶臉上的笑容今天很燦爛,一旁清澈的湖水倒影著岸邊樹木的身影,幾條小魚無憂無慮的在水裡游弋,有時互相嬉戲,有時吐吐水泡。耳邊還不時傳來奶奶小時候的故事,奶奶陶醉在這美麗的詩畫裡了。是啊,經常聽大人們說,要讓老人老有所樂,安享晚年。或許說的就是這幅美麗畫面吧。
這時,天色已晚,我和奶奶意猶未盡的回到了家,而媽媽也早早在餐桌上放上了重陽糕。我連忙遞了一塊給奶奶,又抓起一塊塞進了媽媽的嘴裡,當然我不會忘了自己。咦?今天的重陽糕怎麼比以前的更甜了呢……
寫重陽節的作文
一千多年前的今天,杜甫登高遠眺,面對蒼穹吟出千古絕唱——《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穿越歷史的煙雲,又是一年重陽,再頌經典,宛如心聲……
寧靜的傍晚,我獨自一人站在林蔭道旁的一棵樹下,陽光斜斜地織下來,細碎地穿過零落的樹葉,在我的眼睛裡投下斑斑駁駁的閃亮。而我卻絲毫不能從那光芒中獲得溫暖,反覺得有一種從骨髓中散出的淒冷。看那枯黃的樹葉光華不再,即便在這尚暖的風中也要凍的瑟瑟發抖,堅持不住就要飄落下來,像蝴蝶絕美的舞蹈,而後歸於寂寞。裹衣離開,我感覺自己就像那些被拋棄和遺忘的敗葉,遠隔親人好友,在這遙遠的城市呼吸陌生的空氣,咀嚼思念的苦果。
回到宿舍,發現手機裡已經有多條短信了。"當秋風吹來時,我的祝福不惜化作秋雨來滋潤你;當菊花盛開時,我的祝福不惜化作花瓣飛向你;當重陽節到來時,我不惜巨款發條短信祝福你——重陽快樂,工作別太累了。"是M一貫的搞笑風格。"有人牽掛的路程不漂泊;有人思念的日子不寂寞;有人關心的歲月不失落;別讓幸福擦肩而過,別讓美夢變成泡沫。願你的快樂比所有人都多。"Z總是很貼心。……雖然這些短信大多並不是出自他們本人之手,但我知道祝福的心是真的,情是濃的。握著手機的手漸漸暖熱起來,然後傳遍全身,我恍如被一份份千里,萬里之外的關愛所包圍,而這種關愛將充溢在體內的淒冷驅散了。
窗外,一陣秋風吹來,我再一次抬頭看那些紛飛在空中的枯葉,忽然覺得它們很像自然的信箋,而關愛是一枚世界通行的郵票,枯葉用盡最後的生命燃燒成一縷縷陽光純淨的燦爛,給無數異地的親朋好友傳遞溫情與祝福,讓世界不再孤單。原來只要心心相印,距離永不會阻隔真情;其實只要真情恆久,天涯也不過咫尺比鄰。
重陽寄情,寄真情啊……
寫重陽節的作文
我對於傳統節日,一向是一知半解的,也不知懶惰和主觀因素哪個佔得更多。比如重陽,我對於個日期來源以及大致要做些什麼事,還是明白一些的;至於具體到做這些事的細節,便是一問三不知了。
重陽,因陰數為六陽數為九,又稱重九。顧名思義,是在每年的陰曆九月初九。起源的傳說有很多,我對「恆景殺魔」版更為相信些。這個傳說也比較符合中國古代多數節日的起源:山裡或者海裡林裡出了個妖或者魔禍亂人間,一個少年或者少女提劍或者刀殺之,於是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為了永遠銘記這英雄出少年的壯舉就把當年做的事一年年延續下來云云。這樣的傳說是典型的麵包加大棒記憶法,過節有吃有喝還有恐怖故事聽,更容易記住和傳承。
登高遠遊,配插茱萸,飲菊花酒,吃重陽糕,便是在重九日主要所做的事。茱萸自然是做作邪用,也是受到了那個傳說的影響。但凡糕點,在漢族文化中都有高昇之意,也是比較受歡迎的節日食品之一。漢族的傳統節日都對吃什麼很重視,當然民以食為天,這並沒有什麼不好。但同時卻把另外的活動給忽視了。比如這些年重陽有登高習慣的人是少之又少,倒是很多人的「過節就該放開肚皮」想法愈髮根深蒂固。過節是為了銘記,但銘記的方式卻已變了味。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是王維在某年重陽作的兩句詩。出門在外,離家萬里,睹物思人,逢年過節即使是只看到塊磚片瓦關於明月愁思的往事,都會讓人靜靜回首,悠悠憶起當年,想到那千里之外的濃濃親情。一個我忘了姓名的歌手唱道:「又是九月九,重陽夜,難聚首。思鄉的人兒,漂流在外頭。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他鄉沒有烈酒,沒有問候。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家中才有自由,才有九月九。」彈指間依稀可見千百年前王維低吟的憂傷,一年年重演。有時想,這歌與張行的「故鄉的雲」一般,我都認做是流浪歌手的歌曲,自然不是字面上的流浪。惟有覽盡滄海桑田的人才能真正從喉間宣洩出這幾曲,然後繼續走下去。很像傳說中的一種職業--歌行者,且歌且行,且思且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