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三月三包粽子作文
今天是一月份的最後一天,我和家裡的大人們一起來到酒樓包粽子,迎接新年。包粽子是我們家的習俗,每年在即將到新年的那一天,帶著芭蕉葉,糯米,香料,竹繩來到酒樓、奶奶家包粽子。
包粽子的前一天,我們早早的就洗好了粽葉,第二天一大早就來到酒樓了。就在那矮矮的平桌上,我們把葉子放好,在門外淘好了米,放在一個大盆裡。那米可不是一般煮飯用的米,而是我們精挑細選出來的上等香糯。我們家包的粽子,既不用花生,也不用綠豆,但它依然散發出香味,為什麼呢?這是因為我們包在粽子裡的,是一種香料,這種香料,平時種在奶奶家的陽台裡,一到包粽子的時候,我們就會把它的葉子摘下來,把它撕成一條一條的,撕的時候,可以聞到清新的香味。當我們小孩已經把葉子撕好的時候,就會把它交給大人們,放在一個小小的用磚製成的小罐子裡,大人們拿著一個小棒子,把它搗碎成粉,搗碎後,再放到鍋裡抄一抄,綠色變成了黑色時候,香料就做好了。接下來,我們還要去準備竹繩。這種竹繩,是生在在老家山上的一種竹子做成的,並不是每棵竹子都可以做成竹繩的。做成竹繩的竹子,必須是節長眼少,不嫩不老,長得勻稱。選好竹子以後還要把它撕成一條一條的。當一切的材料都準備好了以後,我們坐在沙發上,開始包粽子了。
姑丈、爺爺、爸爸、媽媽負責綁粽子,姑媽、奶奶、姨婆則負責包粽子。我呢,在旁邊觀察,幫幫忙什麼的……
只見奶奶拿起兩張葉子,疊在一起,用碗舀起一碗米放在葉子的中央,再拿起一塊沾了香料的肉放在米的中間,再舀起一小碗米蓋住肉,然後把葉子和起來呈長方形狀,再把多餘出來的葉子折起來,交給負責綁的人。綁的人呢,拿起一根竹繩繞在粽子頭上,繞兩圈,再在粽子的斜側面繞個小結固定,再拿起一根竹繩,接著重複上面的步驟,直到粽子尾,大概一個小粽子上有五根竹繩,一個大粽子上有差不多8根竹繩。
接下來,在大家的努力下,粽子已經放滿了箱子,桌子。我大概的數了一下,竟然有一百多個粽子!
今天包粽子的時候雖然我沒有幫什麼大忙,但是我也深深地體會到了包粽子的辛苦,大家的手都被竹繩勒紅了。但是大家的心裡都是甜蜜蜜的,因為這是我們大家一起團結合作的結果!
篇二、三月三包粽子作文
今天是臘月二十五,外婆拿出一張大圓桌,又在上面放了粽葉、繩子、糯米等材料。噢,要包粽子了!
外公是包粽子的能手。你看,他熟練地把兩片粽葉隨便一扭,尖角畚斗的形狀就出來了,然後,他就往裡面放米,又用手壓實,把畚斗口處多餘的粽葉按下,剛好做畚斗的蓋子,再拿過繩子紮緊。也不見外公怎樣的動作,一個粽子三兩下就完工了。
我看得入了神,手不由自主地拿起了兩片粽葉,學外公的樣一扭,嗨!也成了尖角畚斗!挺簡單的嘛!我得意洋洋地給外公看。外公只用眼瞟了一下就說:「不行!」我一愣,疑惑不解地問:「為什麼?」外公放下手中包好的粽子,拿過兩片粽葉說:「包粽子可是有講究的。你看,這粽葉光滑的一面是正面,反面粗糙些,柄莖突出。做畚斗時,就要正面朝裡,反面在外。另外,葉柄要朝左,然後扭成畚斗形。」外公一邊說一邊放慢了速度給我做示範。等我學著把畚斗做好了,外公一邊放米一邊講解:「米不要放得太滿,八分滿就可以了。接著用右手掌心把蓋子蓋上,右手按在蓋子上,倒過來變成右手在下左手在上。用右手手指捏住邊沿,把多出來的粽葉按在粽子外表面,最後用繩子捆緊。」說著外公晃了晃剛才邊說邊做的粽子。
我在自己畚斗裡放上了米,按外公說的做了起來,可我的蓋子好像太小了,蓋上後還有一個洞口。外公一邊手不停地忙著自己的活,一邊指導我說:「做畚斗時,葉柄一邊要在外面,而且要留得長一點。你留得太短,所以蓋不上了。」我只好倒掉米,重新做畚斗,可蓋蓋子時,還是有個洞,這次不等我發問,外公就說:「米太多了。八分滿就夠了。」我馬上減去了一些米,果然,洞就消失了。等我紮好繩子,我大大地鬆了一口氣。我的第一個粽子終於誕生了!我要把它留給媽媽品嚐!我拎著它左瞧右瞧,怎麼不太像粽子?外公說是米壓得不實,扎得也不夠緊的緣故。嗨,多練幾次就好了!
晚上,我吃上了香噴噴的粽子。
篇三、三月三包粽子作文
今天是星期六,我正在奶奶家裡興致勃勃打著遊戲。
突然,我聽見一種奇怪的聲音,一直「沙沙」作響,便一下子警惕起來。我偷偷溜進了廚房,左看看,右看看。哦,原來是奶奶在包粽子。嘿,有好玩的事做了!我立即飛奔過去,撲上前,一把抓過一張粽葉,一板一眼的學起包粽子來。
包粽子真是難啊!第一步:對折粽葉都把我難得團團轉。奶奶說,粽葉對折也要留著少許,要不然米粒就會掉出來。我算好角度,三番兩次地捲呀卷,折呀折,終於做出了理想的形狀。
第二步是最簡單的——裝糯米。說簡單,其實它也要注意「平、滿、多」;說難,也沒有第一步的準確要求。我在疊好的圓錐形裡放入些許米,夾入用醬油浸透的鮮肉,再撒上些米,直到把肉全部蓋住。奶奶又包好了一個,便來教導我:「哎呦,你看你!都把糯米撒到縫裡去了。」我仔細看看,還真有一兩粒掉到了外面的粽葉裡。我急忙用細小的小拇指幫忙摳出米粒,繼續包粽子。
開始最後一步了!我把握好手的力度,嗖的一下,來了個「粽葉翻身」。哎呀,米粒「啪啪啪」地都爭先恐後地掉出來了。幸虧奶奶眼疾手快,拿起大盆,接住了的米粒。哎——我前功盡棄了。
沒關係!我耐心地再從頭包起來。
過了好久,我終於基本地掌握包粽子的方法了,還有許多技巧呢!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包粽子真有趣啊!
篇四、三月三包粽子作文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佳節——端午節。這一天人們為了紀念大詩人屈原,舉行包粽子、賽龍舟等活動,但是我最愛的是包粽子 。
早晨,我和媽媽去市場買粽葉、五花肉、糯米,繩子。媽媽先把糯米、五花肉,繩子洗乾淨,然後把五花肉切成小塊,再把粽葉和繩子煮一煮,這樣才能使粽葉和繩子變成柔軟更好包,糯米不容易掉出來。我好奇的站在媽媽身後,看著她。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漏斗狀,然後先放一個棗,接著在裡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後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看她左一折,右一裹,好像很簡單,我也想試一試。便對媽媽說:「媽媽,我來幫你包吧!」「你可以嗎?可別把這粽子糟蹋了。」媽媽不相信地說。我不服氣地說:「誰說我不會包啊!不信,我包給你看。」我拿起3片粽葉排起了,學著媽媽的樣子,將3片粽葉折成漏斗狀。往裡面放點糯米,拿一顆棗子放進去,再放點糯米。左折右折,左裹右裹。終於折好了,最後用線繞幾圈打個結。可是,打的結也太老土了,我把結改成了蝴蝶結。給媽媽看我的「作品」。媽媽說:「你報的是什麼啊,過一會一定散。」我不信把粽子放進鍋裡準備下一個,「啪」粽子真的散了啊,我把粽子從鍋裡拿出來從新包。我把粽葉折成漏斗狀,放完糯米和粽子後,把葉子折了幾下,拿線包起來。但是,手鬆了沒捏緊,我只好繞兩根線。一點也不像 多角形的粽子,反而像三 角形的粽子,不過能吃就行!我還是幫媽媽拿粽葉吧,包粽子我真不在行!粽子煮好了,我把自己包的粽子給媽媽吃了。媽媽誇讚道:「味道難吃!樣子十分難看!」這話可把我氣壞了,我怒氣沖沖地對媽媽說:「給你吃就不錯了!」"死丫頭"。。。。。。
就這樣一個快樂的端午節就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