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清明小學作文

說清明小學作文

說清明小學作文

又是清明。「清明」是一個讓人神清氣爽、心旌搖動的詞,不得不說。

作為節氣,清明時節,氣溫變暖,細雨紛紛,地氣還陽。《歲時百問》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春天的帷幕徐徐拉開,春風和暢,草木在瀟瀟的春雨中茂盛起來,燕囀鶯啼,一派生機,正是春耕春播的大好時節,就像民謠說的,「清明谷雨兩相連,浸種耕田莫遲延」。可見,清明對於農業而言,是一個重要的節氣。

清明對於窩了一冬天的人們來說,更是喜不自禁。「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經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清明的春雨讓詩人心中充滿了喜意。於是,人們在「江上冰消岸草青」之時,「三三五五踏青行」,盡情享受郊外大自然的美景。

清明還是個節日。作為節日的清明,與純粹的節氣是有所不同的。節氣是反映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節氣的清明,古往今來歌詠的詩文多極,最著名的要算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了。歌詠節日的清明的詩文似乎不太多,但也有寫得非常好的,如唐代詩人韓翃的「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作為節日,清明在一定意義上說,是沾了寒食的光,韓翃的詩也似乎透露出了這樣的信息。清明作為一個節氣要比節日古老得多,兩千多年前就有這個節氣了。而作為節日初始時間,應該是唐玄宗二十年的事了,皇帝詔令天下:「寒食上墓,禮無經文,近代相傳,寢以成俗。士俗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為常式。」正式廢止了其他時間上墳,只允許在寒食節進行墓祭。而寒食又與清明相隔僅一兩天時間,慢慢地人們就把清明當寒食而成為節日了。此前人們掃墓,一年之中有好多個日子:每月的初一、十五和一年中的二十四個節氣,是都要到陵墓上去祭祀的。大概只有到了宋代,清明才成為祭祀先人的節日,宋代詩人的一首詩似乎可以作證:「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在一年的所有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和冬至。但人們一般已不把冬至當作節日來過了。而「清明」,一直是讓人神清氣爽、心旌搖動的,不得不說。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作文
金牌測算
免費起名
免費測名
個性網名
個性簽名
個性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