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又清明初三作文

今又清明初三作文

今又清明初三作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題記

春寒已盡,梨花落去,清明又至。

說到清明,人們不約而同的會想起春秋戰國時的那位忠義之士——介子推。相傳寒食就是因他而設,之後與清明合為一體,寒食成為清明的一個習俗,在這天禁煙火,所以人們會在清明來臨之前,烙一些餅,已備清明食用。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於是,清明便有了踏青、插柳、蕩鞦韆、放風箏等習俗。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清明節在難忘的應該是蕩鞦韆和放風箏了。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紙鳶」便是風箏,我想,清明節放風箏應該是孩子們少不了的活動。依然記的當年,我們姐妹在姥爺的陪伴下放風箏的情景。那時我和姐姐還很小,只能看著老爺將風箏送上天空,看著它在空中翱翔。一年又一年,姥爺漸漸老了,腿腳不靈活了,不能給我們放風箏了。於是,我和姐姐開始學放風箏,一次一次的嘗試,一次一次的墜落,最終我們還是將它送上了空中,雖然時間很短,但我們做到了。今年,又到清明,我們回家看望姥爺,姥爺從房中拿出了一隻風箏文:「你倆放風箏不?」,姐姐說:「放,好久沒玩了」。我們拿著風箏跑了出去,姐姐拿著線,我拿著風中跑,姐姐說放,我便將拿著風箏的手鬆開了,風箏邊飛上了天空。不知何時,姥爺來了。「姥爺,快來,你試一試」姐姐朝姥爺喊道,「不行了,老了,你們玩吧」姥爺說。「姥爺,你試試嘛!」我也朝姥爺說。姥爺終於接過風箏,看著姥爺那專注的神情,臉上那久違了的微笑,我恍惚又回到了當年,那是的我還小,姥爺依舊健壯。看到姥爺臉上的汗珠,我接過了姥爺的風箏,「你們玩吧」說完,姥爺便回家了。

看著天空的風箏,心中有一種淡淡的哀傷,說不出,卻又揮不去。記得當年初學放風箏,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一次又一次的墜落,卻不從放棄,如今,我終於能將風箏放飛在空中,姥爺卻不能陪我玩了。少年那無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像童年放飛的風箏,掙斷了線,便消失的無影無蹤。清明,讓我們心存感恩,感恩那些愛我們的親人,那些為我們的幸福生活而犧牲的烈士、先輩們。

今又清明,細雨霏霏,訴說著不盡的感恩,為那已逝去的親人們,為那些英勇犧牲的烈士們,為我們永遠的節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作文
金牌測算
免費起名
免費測名
個性網名
個性簽名
個性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