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端午節
大家一定知道農曆五月初五,這天是我國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吧!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就是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是我國戰國時期楚國的大夫,他一直以來都受到當時楚王的重用,一心想讓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可是昏君楚王卻聽了奸臣的話,把屈原消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他很悲憤,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便抱著一塊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去。楚王知道這個消息以後才醒悟過來,可是為時已晚,我們偉大的屈原,已經跳江死了幾個鐘頭了,連個屍體都撈不到。人們為了不讓屈原的靈魂餓了,便將飯菜倒入江中,又害怕江中的魚、蝦將飯菜吃掉,就在飯菜外面包上葉子,把粽子扔到江裡,希望江裡的魚、蝦不要傷害屈原的遺體。從此以後,端午節包粽子的習俗就留了下來。如今,粽子在講究飲食文化的中國人的巧手經營下,不論是造型還是原料,都有了很大的變化。
又是一年端午,又是一年粽葉飄香,華夏大地處處洋溢著溫馨,炎黃子孫陶醉在屈原的不朽精神中。真可謂有水的地方就有龍船的鼓聲,有岸的地方就有楚歌。在這個粽葉飄香的季節裡,我們走得更穩,更堅定,無往不勝。只因為我們心中有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愛中國!
篇二:端午節
是一年的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有的說是為了紀念屈原,有的說是為了紀念伍子胥,有的說是為了紀念孝女曹娥,還有的說是源於古越民族圖騰祭,更有的說五月五日是惡月惡日,這一天要驅邪辟邪……,你相信那一種?我們家鄉還是為了相信紀念偉大詩人屈原。人們在江中撒米扔粽子是為了讓魚吃飽避免吃屈原遺體,打撈屈原要用船,有了現在的賽龍舟。
端午節這天,小孩子穿上「五福衣」,衣服上有蠍子、蜈蚣、毒蛇、壁虎和蜘蛛五種毒蟲組成的圖案,以此來驅毒。再佩戴上一串串玲瓏可愛的香囊,腳穿虎頭鞋。這是衣。
再來說說食。說到吃可多啦。粽子是家家都包的,有各種餡料的粽子。甜的、鹹的、葷的、素的都有。還有五毒餅,鹹蛋、時令水果。大人們飲上一杯雄黃酒,據說可以身心健康,驅除百病。
住:這一天家家門上都掛著菖蒲、艾草,老人說可以驅除妖魔鬼怪。那個我不知道,但我曉得可以驅蚊。
行:就是到江邊,河邊觀看賽龍舟。
聽我介紹的「衣、食、住、行」,你想不想到我的家鄉來過端午節呢?
篇三:端午節
今天,是我最高興的時候,因為今天我和爸爸準備包粽子。
爸爸先拿來了一盆糯米,放在水裡洗一洗。「我來!我來!這個小事難不到我!」我自豪地說。這話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我一用力搓糯米就撒在了外面。這時,爸爸對我說:「還是讓我來吧。」於是爸爸來挫米,我在一旁聚精會神地看著。
爸爸再拿來媽媽買的粽葉開始洗了起來。爸爸邊洗邊說:「這買的是什麼破粽葉?又老又脆的,上面都是黑色斑點。」我看著粽葉上的黑斑點,簡直是多得數不清,像天上的星星一樣。
洗完後,爸爸開始煮粽葉。「爸爸,為什麼要煮粽葉?不是洗好了嗎?」我好奇地問。爸爸回答到:「粽葉一煮就軟了,這樣包起來就方便多了。」
我們開始包粽子了。我看見爸爸把粽葉捲成一個漏斗形,然後把糯米放進「漏斗」裡,左一折,右一折,就好了。我拿著粽葉,心裡想:原來這麼簡單,這下我可以大顯身手了。我學著爸爸的樣子,左一折,右一折,可不一會兒就散了。我管它三七二十一,只要能包起來就行了。我包啊包啊,終於包好了。可是爸爸的粽子像古人小姑娘的小腳,再看看我的,像一個小枕頭似的。
包粽子活動結束了,我們把粽子放到鍋裡煮,煮了好一會兒。我迫不及待地吃了我包的粽子,非常美味,而爸爸的粽子中間還沒有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