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情小學五年級作文600字
記得小時候,每當快到農曆五月初五,就家裡家外處處飄散著粽子的清香。
記得那時,五月節前幾天,外婆就忙裡忙外,又是泡米,又是泡粽葉,等到端午節前一天,外婆就開始包粽子了。而我就站在一旁,饒有興趣地看著。外婆嫻熟地包著:將蘆葉捲好,把糯米倒入其中,再用繩紮好,這樣一個稜角分明的粽子就完成了。有時看著看著,我也忍不住動起手來,也學著外婆的樣子,將蘆葉捲好,倒入糯米,只是蘆葉捲得不行,「漏洞百出」,害得糯米灑得滿地都是,到了扎繩子時,更是手忙腳亂,不知如何是好。這時,外婆會笑著手把手地教我,於是形狀各異的粽子就從我手下「誕生」了……待到粽子香飄滿屋時,我就迫不及待地品嚐自己包的粽子,心裡總是美滋滋的。
到了大一點兒的時候,沒有時間看外婆包粽子了。只是待到粽子飄香時,品嚐品嚐而已。不過,此時的心境不同了。有一次,天真的我曾問過外婆:「為什麼要送粽子給屈原呢?」外婆笑笑道:「他很善良而且愛國呀。善良人、愛國人永遠是值得紀念的。」我從外婆那裡初步瞭解了屈原,也能輕輕地吟上幾句《離騷》《九歌》了。品嚐清香醉人的端午粽子,靜靜地體味著歷史的滄桑和變遷。然後自己在心中默默地感悟著勞動人民的淳樸與善良,真是別有趣味。
而現在,端午節的時候,我已不能在家中與父母團聚了。回想起童年包粽子的趣事,一陣陣的甜蜜頓時湧上心頭……
偶然間,去年的端午節我回到家中,外婆仍在忙著。我悄悄地彎下腰,像小時候那樣,學著外婆的樣子包起來。於是就有了方粽、菱粽、子母粽……細細一看,比以前的美觀大方多了。「人大了,做事比以前乾淨利落多了!」外婆邊說邊笑。
又一次吃到家中的粽子,一種熟悉的滋味湧上心頭,如同糯米那樣綿軟、香甜,又如蘆葉那般的清香、悠遠!
這篇習作的最大亮點是,從一個小角度切入,抓住故鄉的習俗——端午節包粽子著筆,以「粽子情」為線索,按照時間順序,敘寫了包粽子、問粽子和再包粽子等幾件事,寫得真切生動。作者從不同側面、不同層次來寫粽子,處處扣住一個「情」字,寓情於事,以事傳情,以情感人。一篇描述風俗的文章,既有民風民俗,又有人文內涵,更有小作者思想情感的流露,實在是匠心獨運。另外,文章語言平實而有味,細細品來,似乎散發著端午粽子的味道,清香四溢,沁人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