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吃粽子
每年的端午節,大家都要吃粽子,一提起粽子呀,我就會情不自禁的流出口水,這東西可是我最喜歡吃的美食之一了,你喜歡吃嗎?
今天早上我兩眼一睜,一股濃濃的粽香味就撲鼻而來,我一骨碌就起了床,趕快跑到廚房一看,蒸鍋裡正蒸著一盤粽子,看到它們我就有點垂涎三尺了,我著急的在廚房裡打起了轉。媽媽說:「你先去洗臉,粽子一會兒就熱好了。」
我感覺今天早上的時間怎麼這麼慢呀!我的肚子早在「咕咕」地抗議了!我等了好長時間那熱氣騰騰的粽子才端上桌,看著那熱氣騰騰的粽子,像一個個威武的士兵冒著酷暑在站崗,又像一個個「五花大綁」的娃娃,那身上的繩子有紅有黃,味道還各不相同。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粽子,哇!燙死我了,粽子也不聽話的跑到了地上,這下可要把我氣死了,我要好好制制你們,看你們老實不老實吧!
我跑到客廳拿起我的終極武器——吹風機,插上電源按下啟動按鈕,把他們個個吹得直打哆嗦,亂打滾,連喊救命。還有幾個粽子我讓它們去冰箱裡旅遊了一圈,幾分鐘後,我大功告成,它們個個都乖乖的躺在盤子裡,終於把它們都制服了。爸爸和媽媽看到我的做法也笑得直不起了腰,這時我飛速地拿起一個粽子,用剪刀小心翼翼的剪斷繩子,再剝開粽葉,這時看到的是白色的糯米裡包著一個小小的蜜棗,像是蜜棗穿著一件厚厚的棉襖。我慌忙咬了一口,甜甜的,香香的,滑溜溜的糯米和甜甜的蜜棗吃在嘴裡,甜在心裡,讓我回味無窮,我一口氣吃下了兩個不同味道的粽子,真好吃,可是我的小手被弄得粘糊糊的!
哎!可惜今天的粽子是媽媽從超市買的,媽媽說明天要親手做一些各種味道的粽子,那時的粽子一定會更加美味十足的!
2包粽子
每到春節,我們家都要包粽子,今年也不例外。正月初一那天,我家開始包粽子了。
包粽子的材料都準備好了,以前我都是看媽媽包的,今年我想試試,媽媽開始不同意讓我包,在我的強烈要求下,媽媽勉強同意讓我參與包粽子,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我們開始包粽子了。我先看媽媽做示範:首先,她先挑了兩張比較小的粽葉,然後,舀了一些糯米,均衡地鋪在粽葉上,再鋪上一層綠豆,放上一塊肉,再鋪上一層綠豆,最好蓋上一層糯米,接著把葉子包起來,用一根繩子把粽子的中間綁好,再依次把兩邊綁好。
一個漂亮的粽子就這樣做出來了。我看了便躍躍欲試。迫不及待拿出兩張葉子,學著媽媽的樣子包起來,我的心裡有點緊張,我的手有點抖,雖然按著媽媽的步驟去包了,可是包出來的粽子看上去很彆扭,粽子都變成了「雞腿」了。媽媽說:「包粽子時要觀察,如果出現兩端大小不一樣,要抖動幾下,把大的那端壓緊,小的那端可以添些米,這樣包起來兩端大小就一樣了」。聽了媽媽的指點,我再包第二個,果然包起來的粽子比第一個好看了。但我包的粽子仍然沒有媽媽包的好看。我再看看媽媽包的粽子中間是突起來的,像個小山坡,而我的像個小土坡。我再包第三個時,我仔細觀察媽媽是怎麼放米的。哦,我明白了。
原來媽媽放米時,是讓中間鼓起來才包。我也學這樣做。這回我包的比前兩個好看一點了。我心裡暗喜。我來勁了,我接著包了一個又一個,每一個都有進步。我媽媽也誇我包的有點像樣了。我心裡高興了,我總共包了十多個。媽媽笑著說:「明年春節媽媽不用操心了,全讓你來包吧!」
包完了粽子,我用鍋來煮,兩個小時以後,粽子煮熟了。我專挑出我自己包粽子來吃。我覺得我比任何時候都吃得香,吃飽了還想吃呢!
3粽子情
記憶中的五月初五,沒別的,只有滿屋子的粽子香,或許這也注定了我與粽子間的不解之緣吧!
很小很小的時候,最期待的莫過於端午節。等到了那一天,外婆總是忙裡忙外地包粽子。而我,就站在一旁,饒有興趣地看著,自以為這就是生平最大的樂趣。看著外婆嫻熟的動作,將蘆葉捲好,把糯米倒入其中,用繩紮好,這樣,一個稜角分明的粽子就完成了,看著看著,我也有點耐不住性子了,於是,也學著外婆的樣子,將蘆葉捲好,倒入糯米,只是蘆葉捲得不行,漏洞百出,害得糯米滿地都是,到了扎繩子時,又是手忙腳亂,不知如何是好。這時外婆就會開心地笑著,並認真地教我,於是形狀各異的粽子就在我手上誕生了……待粽子香飄滿屋時,我就迫不及待地品嚐自己包的粽子,心裡美滋滋的。
到了再大一點的時候,沒有時間看外婆包粽子了,只是等到了粽子飄香時,品嚐幾個。不過,此時心境不同了。有一次,天真的我曾這樣問外婆:「為什麼要送粽子給屈原呀?」外婆笑笑說:「他很善良而且愛國呀!」於是,我開始瞭解屈原的品質,屈原的精神內涵。之後,品嚐著清香醉人的粽子,靜靜地體味著歷史的滄桑,真是別有一番情趣啊!
而現在,端午節的時候,多數情況下已不能在家中與父母團聚了。回想起童年包粽子的趣事,回味著外婆的那句淳樸的話,我頓時百感交集,一陣陣的甜蜜也會湧上心頭……
去年端午節,我又回到家中,外婆仍然在忙著。我悄悄地坐下來,像小時候那樣,學著外婆的樣子包粽子,於是就有了方粽,菱粽、子母粽……仔細一看,跟以前包的差不多,技術沒有太大長進。
我又品嚐著自己包的粽子,一種熟悉的滋味湧上心頭,如同粽子餡中的糯米那樣純正,又如蘆葉般的清香脫俗!
4一個粽子
一個7歲的女孩佳蒂在一個富裕的人家裡做保姆。
一天,女主人回來了,那天是端午節。女主人給自己可愛的小兒子迪樂一個大大的粽子,看了看小佳蒂,給了他一個不大不小的粽子(中等的)。
佳蒂要求回房間吃,迪樂也要跟著去。迪樂吃完了,問:「蒂蒂姐姐,你怎麼不吃呀?」「我……這麼貴的粽子,我捨不得。」「就幾塊嘛,快吃吧!」迪樂催佳蒂吃,可是佳蒂就是捨不得,對粽子摸了又摸。「你那麼捨不得呀!」迪樂說完,給了他三個粽子:「吃掉一個,兩個就保藏這把!」「好!」佳蒂準備吃的時候,忽然,眼睛濕潤了,想起了殘疾的爸爸、衰老的媽媽和辛苦的姐姐。爸爸因為車禍,失去了左手和右腳;媽媽要支撐起一個家;姐姐要去美國留學,可是,火車票的錢根本不夠,爸媽幾乎都跪下來求售票員了,可是不行,姐姐就跟著媽媽一起幹活,養家……而她自己,雖然要幹活,可是小迪樂總會給他好吃的;雖然要做家務,可是吃的飯總是很好……比起爸媽和姐姐,自己已經很幸福了!佳蒂留下了熱淚,將粽子放下,擦去淚水,對可愛的小迪樂說:「我現在不想吃。」於是把粽子用報紙裹了一層又一層,仔仔細細的放入包裡。
過年了,佳蒂8歲了,他終於可以回家了。她將兩個鮮美的粽子遞在爸爸媽媽姐姐面前,可是,粽子已經發霉了。
或許你會笑他蠢,可是小女孩的孝心卻是十分偉大,我們應該學習。
5美味的粽子
粽子,這個美食我最喜歡了,它有好種味。我給粽子起了一個外號,那就是三角粘,為什麼叫三角粘呢?因為我喜歡三角形,而且它又很粘,所以,三角粘這個外號,就誕生了。
粽子也是有來歷的: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淚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把竹筒裝米投入江中,引魚蝦來食。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
我們先把米弄濕,再用竹葉包起來,但竹葉會散開,所以我們就用草繩包住。最後把它燒熱,香氣撲鼻的粽子就做好了。
我們開吃了,有白米粽、肉粽……我們都選白米粽吃,因為爸爸說:「米飯有對身體好。」
我們都同意,吃的時候,陣陣香味直向鼻子裡鑽。吃飽了,我們就開家庭會議。
媽媽說:「寶貝兒,媽媽就給你講一個故事吧。」
我急忙說:「好的,好的,快點講,我好期待啊!」
媽媽說:「清代乾隆皇帝,端午節在宮中吃了九子粽後,龍顏大喜,讚不絕口欣然賦詩一首:」四時花竟巧,九子粽爭新。「
爸爸說:」還有一首清代詩人吳曼雲寫的讚美九子粽的詩篇:哀就連筒來宿春,九子彩縷扎重重。青菰褪盡雲膚白,笑是廚娘藕復松。「
」還有一個故事。「我說道,」為什麼後來又用艾葉或葦葉、荷葉包粽子呢?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三閭大夫,對他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困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了。「
我和爸爸、還有媽媽都笑了,嘴笑起來彎得就像一個倒著地小月牙兒似的。
6粽子的味道
每到此時家裡都會從外買現成的來吃,雖說各式各樣,有三角,有五角,有枕頭樣的;也都很好吃,有肉餡的,有蛋黃餡的,但還是沒自己包的吃的爽。今年,我再也不想錯過這個大好時機,商量好下午跑到有包粽子習慣的鄰居家去學包粽子。
一到鄰居家,受到熱情款待,吃吃這個嘗嘗那個,小半時間都過了。「辦正事,包粽子」他們便拿來粽葉,肉,米等一系列工具,開始包粽子。鄰居家奶奶先把洗乾淨的粽葉疊成一個「蛋筒」形狀,上面露出一片「大葉子」,再把糯米倒入「蛋筒」中,塞肉,然後再倒糯米,用筷子剁實,最後,把粽子折成一個狗頭形狀,用繩子把它捆起來。就這樣,一個粽子完成了,看起來挺簡單的。我開始動手,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著她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了,比想像中還順利地完成了一大半。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有奶奶她替我「解了圍」——割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到了最簡單的步驟——扎棕繩,看我大顯身手。我想粽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我接過棕繩,把粽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準備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繩那短的一部分,只聽得「嘩啦」一聲,粽葉散開了,糯米們飛快的飛出粽葉,還好我反應算快,及時捧住,減輕傷亡,但還是給鄰居添了不少麻煩。幸好兩家交情很深,要不然……
「不要緊,繼續學,殘局我來收拾」聽了鄰居家爺爺的話,寬慰了很多。有了失敗,我小心了許多,也成功地包出了幾隻。幾個包完後,我想給粽子換換照形。我用心地包著,一個比一個有趣。粽子下鍋後,我沒嘗到我親自包的粽子,我也不知道我最愛的蛋黃餡的粽子怎樣包,但是我從包粽子的過程中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
7端午包粽子
我愛吃香噴噴的粽子,也看過別人包粽子,卻從未自己動手包過。直到今天,我才算是大開眼界了。
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認為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天才的我,不學自通。誰知,當我真正去包時,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能包得漂亮而結實非常不容易。
開始動手,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著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了,比想像中還順利地完成了一大半。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割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
哈哈,經過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後的,也是最簡單的步驟——扎棕繩。小KS(小意思),看我大顯身手。地球人都知道,粽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我接過棕繩,先把粽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還認為奶奶她們抱的樣子特老土,不好看,就自作主張地用棕繩打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理由很充分,只要不隨便碰到繩子,也是十分結實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準備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繩那短的一部分,只聽得「嘩啦」一聲,粽葉散開了,糯米們像飛珠滾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
我不甘心,各中各樣的粽子在奶奶手中誕生,可我連一隻都包不好,骨子裡的牛勁兒頓時上來了。有了失敗,我小心了許多,也成功地包出了幾隻。
吃著自己做的可愛的粽子,我心裡有說不出的喜悅。
8端午節的粽子
又到了端午節。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想起端午節的粽子。
端午節前幾天,媽媽就從市場上買來包粽子的粽葉、糯米、綠豆等,到端午節那天,就把它們拿出來,用水浸濕,洗乾淨,然後開始包粽子。她拿起一些粽葉,疊成開列一排,隨後一層糯米、一層綠豆、一粒豬肉,最後加上一層糯米把綠豆和豬肉包在中間,再把疊好的粽葉,壓緊,按平,折疊,最後用線捆住,就這樣一個粽子在她們的手上包好了。
粽子包完後,她就把粽子放進鍋裡,加上合適的水,讓它蒸煮。大約煮到兩個小時吧,廚房裡飄散出一股粽子的清香,深深地聞一口,沁透心脾。這時,饞嘴的我就迫不及待地讓媽媽從鍋裡抓起一條粽子,不管它炙熱燙手,就解開線團,送進嘴裡,用牙齒咬一口,滾燙的粽子,有時弄得我牙齒根,舌頭嘴上頓時起滿了大大小小的泡泡,儘管這樣我還是不肯吐出來,味道好極啦。
聽大人們說,端午節這天有一個古老的故事。據史料記載,春秋時期楚國的大詩人屈原因仗義直言遭革職放逐。眼見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屈原是有心報國而無力回天,憤然之下,於五月初五,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傳說屈原死後,百姓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劃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的還拿出食物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因此,在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等的風俗,以此來紀念屈原。時過境遷,人事物非,可端午節一直流傳至今,成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