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寫中秋節的作文

高一寫中秋節的作文

高一寫中秋節的作文篇【1】

今年的中秋節我是在姥姥家過的,我過了一個很開心,很愉快,很難忘的中秋節,其實,每年只要是在姥姥家的日子都是開心難忘的,只不過今年去姥姥家的時候是中秋節而已。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到了,我按照慣例和爸爸媽媽一同去姥姥家過中秋節。俗話說:中秋節是團圓節。這天天公也作美。天氣格外好,艷陽高照,金風送爽。心裡像喝了蜜一樣甜。我給姥姥準備了禮物,那就是一盒月餅。雖然很不起眼,但禮輕情意重。這是用我攢下的零花錢買的。

到了姥姥家,我和妹妹一起歡快的玩耍。妹妹還不懂事,但是從她的表情當中看出了歡快。晚上,我們一大家子人都坐在陽台上一起賞月,吃月餅,我還給妹妹講了幾個關於月亮的傳說。大家在一起說著,笑著,看著月亮,在一起說家常,在一起說說笑笑,不亦樂乎。這時我把我準備的禮物送給了姥姥,姥姥非常高興,接過月餅還誇我是一個懂事的孩子。我會心地笑了。

送出的是我對姥姥的祝福,得到的是快樂。姥姥表揚我的那句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坎上。已是夜闌之際,我們一家伴隨著皎潔的月光進入夢鄉......

高一寫中秋節的作文篇【2】

中秋是什麼?也許問不同的人便會得到不同的回答,對於孩子來說,中秋是一輪明月和香甜的月餅;對於老者來說,中秋是暮年的感傷和那深深地惆悵;對於異鄉的遊子來說,中秋是解不開的相思和情結;對於久別的戀人來說,中秋時千里月明共團圓的情懷。

中秋給人們以回味的不僅是那輪明月和那月餅。中秋是一個奇妙的日子,中秋之夜、皓月當空、涼風習習,家家餐桌前一定會圍滿了親人。平日裡,大家各都為了事業學習終日奔波。難得聚在一起,此時所有的瑣碎之事都被瞬間拋開,家人們圍坐在一起輕鬆的說笑著談論著。這時平日裡很難覺察到的暖融融的氣氛開始瀰漫在每一個人周圍,也許就在這時我們才會發現,同輩的孩童們已經長高不少了,父母的皺紋和那絲絲銀髮又添加了不少,爺爺奶奶的手腳漸漸不靈活,也許在這時候心裡都會有莫名的傷感,也許會發現在我們平凡的生活中,這些最簡單的幸福卻是最珍貴的。那是一種稍縱即逝的美,是一曲無詞無韻的歌曲,是一首蘊含生命與活力的詩篇。

遙望中秋明月,皎潔明亮,珠圓玉潤,散發著清涼的光澤,照亮孤寂的夜空,也照亮了眾人的眼,那雙雙迷離的眼神,因為明月而神采飛揚,那雙雙慾望的目光也因為月而純真平靜。

可是月亮自己呢?月,就這麼孤獨的駐留在夜空,將攝人心魂的冷艷植入每個人心深處。遙望整個夜空,竟然沒有一顆星星可以和她爭輝,她的美,是供世人觀賞的,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因此,明月才會如此美麗,才能夠美得讓人癡迷,不知道世人的目光給了明月何種的滿足,讓她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青春不老,冰清玉潔。

依稀想起,初中時度過的一個中秋,在皎潔的明月下,與友人一起,學著古人的豪邁多情,踱著步子在庭院中吟詩作對,飲壺觴以醉月,舉杯起而邀月。

如今的我們,離古人太遠,距離詩詞太遠,對於詩詞越來越陌生。但是我認為,中秋之夜的確需要詩詞的陪伴。假想一下,如果中秋留給我們的僅僅是纏綿交織的星月神話,和那月下瓜果,沒有一絲絲詩律的情調,那我們對中秋還有什麼回味?

中秋,就是詩。中秋月下低吟詩詞,詠賞秋香皓月。

於中秋明月下,低吟「不應有恨,何時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時才有了對中秋明月更深的理解。

高一寫中秋節的作文篇【3】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處於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為團圓節。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為「仲秋」。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根據我國的曆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西湖遊覽志余》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古人賦予月亮許多傳說,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藥,從吳剛伐桂到嫦娥奔月,豐富的想像力為月宮世界描繪了一幅幅斑駁陸離的勝景。自漢至唐,墨客騷人紛紛吟詠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圓時成為抒發感情的極佳時刻。至北宋太宗年間,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取意於三秋之正中,屆時萬民同慶。中秋之夜,明月當空,清輝灑滿大地,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徵,把八月十五作為親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又被稱為「團圓節」。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作文
金牌測算
免費起名
免費測名
個性網名
個性簽名
個性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