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由來作文250字篇一:
端午節到了!人們的心情都特別高興。
晚上,我和爸爸媽媽高高興興的去了姥姥家。當時,我的心情是多麼的興奮,到了姥姥家網 ,我看見了一盤的粽子,這讓我想起了屈原的故事。
屈原是楚國人,他是左徒,專門提醒楚王的,屈原還被流放了兩次,後來,屈原收到了秦國把楚國打敗了的消息,屈原很傷心,於是跳下了汨羅江自殺了。
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把飯團扔下了河,蛟龍把飯團吃掉了,人們把飯團用樹葉包起來,再用五彩線把樹葉綁了起來,放入河中,蛟龍害怕,沒有吃。魚蝦吃了,就不去傷害屈原了。以後就成了包粽子的習俗了。
人們坐上船,去打撈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演義成了賽龍舟。
每年過端午節,我卻要想屈原的故事。
端午節的由來作文250字篇二: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又名端陽,端是「開端」、「開始」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農曆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重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將端午節稱之為五月節、艾節、夏節。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於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
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壓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