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頌國慶的優秀作文
「主創造了今天,我們為活在今日而歡欣雀躍。」這是《聖經——詩篇》第一百一十八章第二十四行的一句話。誠然,我們都不是基督教徒。我們不會去相信上帝,我們只會相信我們所看見的——無數的革命烈士用自己的鮮血鑄成了我們中國的這一龍的圖騰。直至1945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國慶節的誕生。
興國安能安邦,國慶節我想不僅僅是慶祝一個國家的獨立,更深層次的應該是慶祝一個完整的國家的繁榮,他的子民在這片土地上能夠得以平安和睦的生長。於是,我們的國慶節賜給了我們這樣的禮物。我們坐在快速前行的火車上,窗外亮麗的流動的風景在我們面前一掠而過;附近高速公路上馳騁的汽車;十字路口面帶天真的揮手的孩童;遠處山坡上無憂的放牧牛羊;電廠排放的裊裊煙塵;成片的茁壯成長的玉米地和小麥地;還有,富有生機的平原,擠滿旅客的峽谷,愜意十足的山脈和歡聲笑語的丘陵;城市繁華的輪廓和鄉間古老的農舍。這是一個多麼幸福的一個民族,多麼幸福的一個國家。我們生活在這樣的天地,何樂而不為呢?
小的時候,我還清楚地記得家住茅草屋,人伴河邊竹的情形。然而,爺爺卻意味聲長的敲著我的小腦袋說:「孩子,不要不懂得滿足,這樣已經相比以前很好了。」直到上了初中,學了歷史,我才漸漸的明白為了掙脫枷鎖的祖國受了多少的苦,我才慢慢的意識到今日的美好生活是多麼的不容易。「誓竭心力,以拯生民。」這是我們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座右銘,當他面對著被戰火的硝煙玷污的一毛不拔的土地時,當他對視著飢寒交迫家破人亡的沿途乞丐時,當他怒目著外國侵略者花天酒地燒殺搶掠的種種惡行時,他毅然決然地背負起了拯救國民的責任,「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林覺民不忍看一家安逸而大部分的人民處在昏暗淒涼中,「革命,便要流血。」黃花七十二烈士的犧牲最終換來了受清王朝壓迫兩千多年的自由。「外患不除,怎能安內。」毛澤東這一受萬人尊崇與愛戴的領袖指點江山,揮斥方遒。他帶領著紅軍爬雪山,過草地,飛奪瀘定橋,千里躍進大別山,最終在1945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站起來了。
10月1日,讓我們不再苟活在黑暗中,這一天值得我們心血澎湃;10月1日,讓我們能夠獨立的自食其力,這一天值得我們驕傲自豪;10月1日,讓我們得以在自己的土地上落葉歸根,這一天值得我們手舞足蹈的慶祝,我們歡呼雀躍。10月1日,這一天讓我們的幸福指數有了超人意料的提升。現在,我家再也不是陶淵明的農畝陋室了,小轎車代替了腳步機,天天有電視看,天天有電腦玩,爺爺也笑呵呵的摸著我的頭:「看來我們國家發展起來了,國家發達了,感謝領導們的正確領導啊。」——國慶節,我們得學會感謝,感謝老一輩的無私奉獻與艱苦創造,感謝老一輩用自己的鮮血為我們後代換來了這樣美好的生活;國慶節,我們得學會珍惜,珍惜現在的一切,我們住的洋房,我們吃的海鮮,我們玩得麻將。珍惜現在的安寧而不是以往的炮火連天,珍惜現在的喜悅而不是以前的痛不欲生;國慶節,我們得學會創造,即是不安於現狀,官高而不貪,位低而不卑,人富卻不傲,他窮也不餒,我們時刻以最積極的心態去對待今天,去籌劃明天,去期待後天,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有所獲取,只有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越來越好。
時代在飛速發展,我們的腳步也踏上和它一樣的拍子愈行愈遠,可是我們腦子得保持清醒。或許我們現在已經成為了所謂的「潮人」,或許我們現在已經變成了「網蟲」,又或許我們現在特有個性,認為以前的文化與節日都是走形式,都是封建迷信。但是我們不能忘記國慶節這些具有重大意義的日子。相反地,我們要銘記,銘記到今天為止的66個舉國同慶的節日,銘記這66年來中國的發展——不管是一個邊遠貧困的山村到現在一夜崛起的繁華的大都市,從文化大革命到改革開放。或是只能坐蠔牛上山的世界屋脊到現在條條大道通南北,從萬里長徵人未還到車如馬龍。還是以前的上海灘現在成為了四大國際大城市之一。總之,10月1日國慶節,有著非凡的意義,我們要銘記。
10月1日,我們手牽著手,我們肩並著肩,我們五十六個民族共同笑意盈盈的迎接這一歡騰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