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粽子的作文參考範文一
小時候,只要一到端午節,我多會求這奶奶給我做十幾個小粽子。可是去年端午節的時候奶奶卻對我說:「小旭呀,你也不小了,該學會自己包小粽子了。」我高興地點了點頭,因為在我的眼裡,包粽子是件非常有趣的事。
開始包粽子了,奶奶幫我準備好了粽子餡和粽葉,她就開始一步一步地教我包粽子。奶奶說:「包粽子首先要把粽葉捲成你想要的粽子的大小」。奶奶一邊說一邊給我做示範動作,「接著在捲好的粽葉裡放上糯米,還要把糯米壓緊,這樣包出的粽子才好吃,然後在中間放上一個小棗,最後把粽葉包起來用繩子紮好。」這樣,一個可愛的小粽子就包好了。
我迫不及待地拿了粽葉,把粽葉先捲成了非常小的一個「窩」,然後就照著奶奶教我的步驟包起了粽子。可是在奶奶手裡聽話的粽葉,到了我這裡卻不聽使喚了,還沒等我拿繩子扎,餡就全散了,第二個,第三個,……一連包了好幾個,都是如些,我有點洩氣了。原來粽子好吃,卻這麼難包呀!奶奶看出了我的變化,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做什麼事都會遇到困難,可不能在困難面前低頭。」聽了奶奶的話,我不好意思放棄,只好接著包。不知道是第幾個了,我包第一個粽子終於「問世」了,它雖然沒有奶奶包的好看,但我還是很高興,我總算學會了包粽子。一個下午過去了,我包了好多小粽子,後來包的比前麵包的就好看多了,奶奶看了,一個勁地誇我心靈手巧。奶奶還把小粽子串在一起,據說這樣象徵著好運連連。
我不僅學會了包粽子,而且還懂得了要不怕困難的道理。
包粽子的作文參考範文二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羅江。當地的漁夫划著小船去把竹筒裡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盛著竹筒的米改為粽子,把划小船改為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
由於端午節和兒童節挨得很近,所以美術老師教我們包「粽子」,一方面是讓我們學會怎麼包「粽子」,另一方面嘛,就是為即將到來的六一兒童節做準備。
剛開始包的時候,我們都以為很簡單,就沒聽老師的「教程」,自顧自的包起來,沒想到第三部的時候就弄不起來,但就住在這個時候,陳洋包起來了,我們有的就去請教陳洋,有的讓陳洋幫他包。陳洋忙的不可開交,我在旁邊一邊看陳洋包,以便自己摸索著,結果還是失敗了,我還是沒有放棄,把紙拆開來以次一次的重新折,一次一次的重新包,然後我總結了經驗(其實是失敗的經驗):每次做第四步時,老是折不立體。我只好讓陳洋幫我折了一個。
後來我仔細觀察了陳洋幫我著的那一個「粽子」,原來是要把那個上去,我若有所思。後來,我又折了幾次,但還想剛開始的時候,邊對不齊,氣得我火冒三丈。
回到了家,想到還要做一串粽子和一串千紙鶴,就暈菜了,看來我還得慢慢的摸索,或者去請教大人。
包粽子的作文參考範文三
桂子開花,十里飄香,粽子成熟十里米香,親手包粽子!
下午我從英語班回來,一進門,一陣陣米香從廚房向我撲來,我似乎飄起來了,我慢慢地走進廚房,一進廚房門,只聽一聲喊:「哲哲,回來了!」我抬頭一看,頓時目瞪口呆,只見老媽手疾眼快,一分鐘就包了兩三個,我忽然想起了老師佈置的作業,便大聲說:「母親,讓我也包幾個粽子吧!」不行,起初母親堅決反對,但在我的軟磨硬泡下,母親只好讓我試包幾個。
起初,我精神抖擻,拿著粽子葉開始包,可才包了兩個,就已經無精打采了,當我再拿下一個粽子葉的時候,母親按住了我的手,用有點請求的口吻說:「你別包了,去玩吧!」我低頭一看,頓時傻了眼,那兩個粽子哪像完好的粽子,簡直就像漏網之魚!一個個都咧嘴笑著,露出白白的米粒!另外一個則更誇張,一個粽子葉那麼大,可我只填了一丁點米,連蜜棗都沒有塞進去!
開始下鍋了,首先煮了十幾分鐘,又悶了半個小時,剛一開鍋,我馬上目瞪口呆,石化在一旁,好一會兒才緩過神來,我包的粽子只剩下了個粽子葉,餡都流到鍋裡了!
從包粽子這件事中,讓我懂得了天才是要付出1%的智慧與99%的汗水,功夫是一步一步練成的,就如母親包粽子手疾眼快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