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談清明作文
四月五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在這個節日裡沒有絢麗的煙花,沒有香甜的美食,更沒有人們的歡聲笑語。在這個節日裡有的只是對已故親人的濃濃的思念,這思念讓空氣變得愈發渾濁,讓春雨變得更加粘稠,不知怎麼的,淚已滿衣裳。
清明時節,往往是下雨天,細細的、密密的雨水織成一張網,網住了路邊的山、水和所有的人,也許老天也在哭泣。點燃幾支香,小心翼翼地插在香爐裡,短時心中有些酸。我想起了爺爺,想起了與爺爺有關的往事。
爺爺離開我已經有三年多的時間了。他生前特別寵愛我,我想吃什麼要什麼他都想盡一切辦法滿足我,不惜血本。而爺爺自己一件二十多年前的工作服直到去世那一年都一直在穿。
因為我小時候是爺爺奶奶帶大的,對他們特別有感情。很小的時候我會纏著爺爺,讓他給我講故事,唱童謠,爺爺也都絞盡腦汁地去撿回遺忘多年的小故事講給給我聽。很小的時候我還特別喜歡跟爺爺睡,記得有一次,因為我一直賴在爺爺的床上,爸爸媽媽生拉硬拽才把我從爺爺奶奶的床上拉下來,那一次我是哭的昏天黑地的。我犯錯誤時,爸爸媽媽要修理我,我就鑽到爺爺的懷裡尋求保護,爺爺成了我的避難所。
爺爺雖然已經離開我三年了,但是他在世時的音容笑貌還異常清晰,一幕幕都如同昨日。
篇二:談清明作文
清明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節日。在這一天,人們都拿著豐盛的食物去墓地追憶親人,寄托哀思。但是,此時此刻誰又會想起那些為了共和國的建立而光榮獻身的烈士們呢?比如黃繼光,邱少雲,董存瑞,趙一曼,劉胡蘭還有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王樸等等。他們都是用自己年輕而寶貴的生命為共和國的成立添磚加瓦。
中華民族是一個推崇「孝」道的民族,我們不應該那麼狹隘,也要學會換位思考,這些先烈們有的犧牲時才年僅十一二歲,和我們年齡相仿,和我們一樣都是普通人,然而他們的做法卻遠遠勝過那些成年人。為什麼呢?那是因為他們有堅定的信念和意志,有明辨是非對錯的睿智,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
現在的中華民族繁榮昌盛,不需要我們付出生命才能為祖國做貢獻了,可是我們仍然要學習先烈們的精神,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為國家為人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保護環境衛生,在街道小區帶頭清理垃圾。樂於助人,在學校認真學習,主動幫助後進生。勤勞勇敢,在家裡幫助家長干家務。這些都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充實更加美好!
更重要的是還得有一顆感恩的心,不僅在清明節時要追憶先烈還要把烈士的精神發揚光大。在明年的清明節時,我希望能看到由我們小學生及社會各界人士自發組織的紀念英烈的活動,更希望在以後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能做出更大的貢獻來安慰先烈!
篇三:談清明作文
今天是4月5號,是中國傳統的節日——清明節。早上,我5、6點就被拉起來,胡亂套上衣服,還沒有來的及吃早飯,就被塞進車裡,向老家出發。
今天的天氣好的有一些反常,不但沒有下雨,還出了太陽。掃墓要去的地方多著呢!什麼老奶奶老姥姥老爺爺——有的地方非常遠,但是不管多遠,我們每一個點都去了。
一路上我問這問那,叔叔們都說我太小,什麼都不和我說,不過我自己倒是對「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欲斷魂」三個字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這些墓裡面,和我血緣最近的就是爺爺了。爺爺在我還沒有出生就死了,我從來沒有見過他,但是我很想知道他的樣子。奶奶那裡倒是有爺爺的照片,但我怕引起奶奶的傷心,從來不敢給她要。看到別的孩子和他們的爺爺高聲談笑,我心裡有羨慕,又傷心。
來到爺爺墓前,伯伯叔叔們開始拔雜草,清垃圾。沒一會兒,墳墓就煥然一新。爸爸媽媽麻利的從袋子裡取出帶印章的黃紙、冥幣,在墳墓前燒成灰,給在陰間的爺爺送去錢財;然後擺上圓鼓鼓的雞蛋,香噴噴的豬肉,紅彤彤的蘋果——我們把香點燃,雙手舉香排成三排向爺爺祭拜,隨後,我們又燃起了鞭炮。
清明節是緬懷去世親人的節日,每年我們都會回家掃墓。是啊,沒有先人哪有後。
篇四:談清明作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這樣的日子,讓人平添了不少的懷念與愁傷。
本來要趁這個假期給姥爺上墳的,沒成想姥姥和小姨提前一天把墳上了。按照我們這裡的風俗,一個月不能上兩次墳,沒去成,心裡很遺憾。
在我心裡,姥爺比舅舅都年輕,我是從小看著他的相片長大的,那是他二十四歲時候的樣子,一直是那個樣子,那麼英俊。
去年暑假,媽媽帶著我和姥姥去了長江邊上,我是帶著去玩的心,一路上無憂無慮,除了吃就是玩,特別開心。可姥姥的心情和我卻完全不一樣,她是帶著一個念想去的,帶著對姥爺的思念去的。
姥爺年輕時在湖北宜昌生活過很長時間。姥爺在世時,常對姥姥說他年輕時在長江邊的事,怎樣上學,怎樣生活,以至後來怎樣在長江邊撈木頭,籌集回家的路費,怎樣回到的家。姥爺的這些事情深深的烙在姥姥的心裡。她常給媽媽、小姨和舅舅講,我們長大了也常給我們講。
姥姥站在長江邊上待了許久許久,向來頑皮的我也不敢去打擾她。看著姥姥面對長江那複雜得表情,我似乎讀懂了近七十歲老人的心情。「風大了,」姥姥說「我們回去吧。」我扶著她,偷偷的看了她一眼,發覺她眼角掛著淚珠。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或許許多年以後,我也會站在長江邊追憶起今天的人或事……
篇五:談清明作文
「清明節」,一個既讓人悲傷,又讓人憂愁的詞,清明節似乎都會下雨,更加了那令人斷腸的景象,杜甫的那一首「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無比準確地描述了那讓人傷心不已的場面。
那是一年清明。我隨著汽車的「轟隆」聲,奔回了老家,老家還是那樣:樸素的人們、蔚藍的海面、乾淨整潔的街道、零零星星的車輛。
天上的烈日,肆虐地灸烤著路面,似乎連老天都在勸我們不要太悲哀,可是燦爛的陽光並沒有遮掩住人們的悲傷,街上依然死氣沉沉。我也默默無聞地走在路上,山上林茂草豐,走起來不免有些困難。
忽然,腦中隱約現出細時外公與我之間發生……
那是一歲的時候,那時稚嫩的我還不會走路,總爬在自家的地磚上,身上不免有些髒髒。外公見我還不會走路,便伸出那粗糙的雙手,扶了我一把。我望望外公,固執地走起自己的路來,一步、兩步、三步,我倒,剛走了三步,又摔了下來,我心中的無名怒火沒處撒野,只好讓外公受罪,外公和藹地說:「別急,馬上就學會了,來,一二一,一二一,不一會兒,我便走得十分流暢。外公看了看我,會心地笑起來……
經過千難萬險,終於到了外公的墳墓,想起火葬場的那一幕,我仍然心有餘悸。
外公的墳墓建在一個斜坡上,那斜坡十分陡峭,摔下去保證屍骨無存。
我小心翼翼,一步一步地向下走去,腳下的沙石不經意的滑落,我慢吞吞地走到墓前,望著那墳墓上的一字一句,眼淚不禁溢滿眼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