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節日春節作文
春節,是農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曆,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歷,公歷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我國人民有的傳統習慣。
然後就是家家戶戶準備年貨,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於採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採買充足,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準備過年時穿。
在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粘貼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也就是用紅紙寫成的春聯。屋裡張貼色彩鮮艷寓意吉祥的年畫,心靈手巧的姑娘們剪出美麗的窗花貼在窗戶上,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像等,福字還可以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的意思,所有這些活動都是要為節日增添足夠的喜慶氣氛。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過年的前一夜,就是舊年的臘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北方地區在除夕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歲交子之意。
這就是我們的節日——春節。
我們的節日春節作文
我們的春節,自然由我們做主,聽: 「辟里啪啦,辟里啪啦!」哈哈,你知道我們正在幹什麼嗎?或許你已經猜到了,我們正在放鞭炮!今天是大年初一,是今年的第一天,昨天是大年二十九,是去年的最後一天,也就是除夕。在這一天裡,我們干了好多有趣的事情。
第一:貼對聯
為了貼對聯,我們早早就起來了,洗漱完畢之後就開始貼對聯了。爸爸媽媽貼對聯,我在一旁看著他們,我記得一副對聯的內容是這樣的:「春滿人間歡歌盈盈,福滿門第喜氣洋洋。」橫批是:「五福四海」。
第二:吃團圓飯
貼完對聯後,我們就去了奶奶家。時間過得真快,不一會兒就到晚飯的時候了。今天的晚飯可真豐富呀!有燒肉、丸子、甜飯,還有身子扁扁的比目魚……
第三:看春晚
今年的春晚真好看,比去年的春晚還好看,它的背景和LED效果很好。這次春晚給我印象最深的地方就是劉謙表演的魔術,魔術中的那隻手是怎麼來的呢?
第四:放爆竹
現在到了最熱鬧的時候了,外面的人有的放禮花,有的放鞭炮,有的放一些小花……我們也放了我們買的爆竹,噴花、禮花、鞭炮……
在這個時候,我給爺爺奶奶拜年,爺爺奶奶給我壓歲錢。在這十分熱鬧的時候,我們辭去了狗年,迎來了豬年。在新的一年裡,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學習更上一層樓!
我們的節日春節作文
春節,是我國民族傳統節日中影響最為深遠,禮儀最為隆重,人們最為重視的節日。因其時適值隆冬將盡,新春界臨,故又稱春節。
過春節,糕和饅頭是一定要蒸的,糕諧音「高」表示高昇發財、蒸蒸日上的意思,;饅頭象徵「滿」、「發」。寓意這一年中能有個好綵頭。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每逢春節來臨,各家各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撣拂塵垢蛛網。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掃塵過後,家家戶戶紛紛上街購買春聯,窗花,年畫等,將宅子裡裡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它們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而且也為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更寄托著人們對未來的希望。
除夕夜,大地被一種和諧的氣氛籠罩,一家老小圍坐在一起共敘天倫。隨著陣陣的歡聲笑語,一個個煙花爭先恐後地飛向空中,在空中開出各種美麗的形狀,有花朵狀的,有柳條狀的,有圓形的,數不勝數,把整個夜空映得五彩斑斕。孔明燈點綴著夜空,隨風四處飄散著。爆竹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這時,屋內是通明的燈火,屋外是震天的響聲,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高潮。午夜,新年鐘聲的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這聲聲爆竹寄托了人們的美好願望。
人們都穿著新衣服,打扮整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共祝新年大吉大利。春節最高興的就是我們這些小孩了,因為過年了,我們不僅都有新衣服穿,還有吃不完的好東西。更重要的是能得到長輩們的壓歲錢,它寄托了長輩們對晚輩的關愛和希望。
春節是新的開始,是播種希望的季節。它以祭祖敬老、感恩祈福、闔家團聚、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象徵著團結、興旺,對未來寄托新的希望的佳節,是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一種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