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粽子的步驟作文一
在今天下午,我們班舉行了包粽子的活動和六一表演。包粽子包的時候可有趣了,待我向你們一一道來。
在剛開始時,我的外婆給了我們做了一個示範。我們是這樣包的:先拿出三四張蘆葉,凸出來的那面朝上,要依次放好,然後用手指夾住那幾片蘆葉,順時針旋轉之後就成了斗型,感覺像是金字塔的形 狀。在包的時候,要把底下的尖角包的沒有空隙,否則的話,放進去的糯米會掉出來的這樣可就要從新包了。我學著外婆的樣子做,看見她怎麼做我也怎麼做,我就照瓢畫葫蘆,我就照貓畫老虎。怎麼 做也不像,也不會做。而且是第一步。我心想:這包粽子看起來很簡單,沒想到那麼難,我做了好幾次都沒有成功,反而弄壞了好幾片蘆葉。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好在外婆幫了我一把,我才做完了第 一步。我身邊的姜怡文說道:「做粽子簡直比登天還難。」做完了第一步的我正要放糯米,可沒有勺子,我們無可奈何,只好用手抓。等我放完了糯米和蜜棗,我也把剩下來的幾步做完了,我剛要扎線 ,沒想到沒有抓緊,卻有很多的糯米掉了出來,我只好把蘆葉恢復原狀從新做。我好不容易才包好一個,卻醜的要死,像一個三角形的。
我看見我們組的湯藝林做完了平常的那種之後,又做他外婆教他做得了,那種粽子像飛鏢形的,也像蝴蝶。我也學會了。我便拿出他做的一個成品去炫耀炫耀。別的組裡的同學大多數都來「求學」了。 在我們前面一組的家長也都來學了。我對湯藝林說:「你做這個做的出名了啊。」
在愉快的包粽子和劉一表演中,我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下午。
包粽子的步驟作文二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又是包粽子的時候了。
其實在我的家鄉茂名,端午節包粽子的人不多,記憶中家裡也從未包過粽子,市面上也很少箬葉買,因此我也是無從學起,直到在江門生活後才學會包粽子。在江門,端午節吃粽子幾乎是遍及每家每戶 ,因為江門的市民一般都在家裡設有神位,每到五月初一初二和初五,都要拜神,所以很多市民都會分兩次包粽子,這段時間包粽子就成了江門市民最關注的話題,見面都會問:「包粽了嗎?」我家也 入鄉隨俗,包起了粽子。
江門包粽子的材料很多,我家主要是按傳統的材料去包:糯米,豬肉,綠豆,花生。鹹蛋黃本來也是當地人不可缺少的,但比較貴,還要浪費那些蛋白,所以精打細算的公公就把它排除在計劃之外啦!
婆婆不會包,拿著粽葉在那比劃來比劃去,包出來的粽子——哈哈!不可說,不可說也!經我的一再示範,還是學不會,平時要強的她自嘲「是世上最傻的人,學不會的了,做後勤去」;公公包 粽嘛,感覺就像在編織籮筐,很認真很帶勁,那粽子綁得很結實,只是弄斷了不少繩子,包的粽子一頭大一頭小,夠特別!他說他包的自已吃,包了一半就累得停工啦;沒辦法,我這個懶媳婦這回可當 了回巧媳婦——靠我啦!近二十多斤的材料啊,我坐不住了,乾脆站起來包,只見材料在我手中翻飛,我包得越來越快,只用幾十秒就包好一個,這是前所未有的速度!包出來粽子模樣自我感覺非 常不錯! 想想以後若沒工做了我就包粽子賣去,應該不愁兩餐,哈哈!
包粽子的步驟作文三
我愛吃香噴噴的粽子,也看過別人包粽子,卻從未自己動手包過。直到今天,我才算是大開眼界了。
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認為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天才的我,不學自通。誰知,當我真正去包時,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能包得漂亮而結實非常不容易。
開始動手,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粽葉,學著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了,比想像中還順利地完成了 一大半。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割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
哈哈,經過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後的,也是最簡單的步驟——扎棕繩。小KS(小意思),看我大顯身手。地球人都知道,粽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我接過棕繩,先把粽子五花大綁捆一圈,還認為 奶奶她們抱的樣子特老土,不好看,就自作主張地用棕繩打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理由很充分,只要不隨便碰到繩子,也是十分結實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準備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繩 那短的一部分,只聽得「嘩啦」一聲,粽葉散開了,糯米們像飛珠滾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
我不甘心,各中各樣的粽子在奶奶手中誕生,可我連一隻都包不好,骨子裡的牛勁兒頓時上來了。有了失敗,我小心了許多,也成功地包出了幾隻。
吃著自己做的可愛的粽子,我心裡有說不出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