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人口相傳,騰訊的標識——QQ企鵝已成為中國互聯網兇猛的商業動物。據Alexa權威數據表明,騰訊網流量連續3個月超越門戶老大新浪,成為中國互聯網用戶最多的綜合門戶;騰訊網流量超越新浪,僅次於百度,在中文門戶中位列第二。而在2006年世界盃期間,第一次報道重大體育賽事的騰訊網,其世界盃站點用戶達到4560萬人,直逼新浪。
第一門戶易位騰訊巨大的能量在於QQ即時通訊社區的強大附著性。QQ擁有總計達到5億的註冊賬戶,每天同時在線人數接近2000萬。到2006年初,中國只有1.13億網民,平均每5個網民就有一個正在頻繁地使用QQ,依靠這款「殺手級產品」,騰訊擁有可以進入互聯網上任何領域的潛力,並且在其進入的領域都有足夠機會獲得足夠量級的穩定用戶群。
正是有了這麼龐大的用戶群,騰訊已經把觸角從即時通訊領域延伸到了門戶,攪起了中國門戶之變。
「QQ的用戶比新浪的更活躍。」從無到有,一手打造起騰訊門戶網站,卻始終低調的騰訊副總裁、網站部總經理孫忠懷分析道。他認為,騰訊網新聞與QQ的捆綁,是其投身門戶競爭的後發優勢。借助可隨時彈出重大新聞題材的QQ新聞窗,騰訊如今創造了每天4億人次的用戶訪問量,而新浪用戶增長速度則明顯放緩。此消彼長,新浪新聞流量的優勢猶如昔日黃花。
不久前,騰訊公司公佈了2006年第二季度財報,其互聯網門戶和廣告業務全線飄紅。如今,騰訊公司總市值達40億美元,其最近幾個月的Alex流量也顯示,QQ.com已一躍成為中國最大的互聯網門戶和全球第五的網站。
「未來最大的競爭對手是騰訊。」網易公司首席運營官董瑞豹承認,雖然網易整合各項產品之後,用戶群的基數幾乎與騰訊的註冊人數相當,但是騰訊QQ天然用戶粘性,遠遠超過任何一個博客服務提供商。
事實上,馬化騰擠進「門戶前三」的目標早已遠遠超過。憑借QQ龐大的用戶群,QQ.com迅速崛起成為一大門戶網站。而原本流量第一的新浪,現在已經變成第三。
騰訊實施門戶網站策略後,其主要進攻目標是網易(單從市值來看,已經略勝一籌了)。但事實上,騰訊門戶策略的真正目標是新浪,因為這兩家網站有太多的相似之處,如都能提供即時通訊和休閒遊戲,內容方面也在逼近。騰訊的收入源還包括無線增值服務、互動娛樂和電子商務服務等。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給予了騰訊很高的評價:「騰訊是中國Web2.0的領導者,而騰訊核心優勢在於龐大而有黏性的網絡社區,還有用戶自己創造的內容。在即時通信領域,就提升服務並從中盈利的能力而言,騰訊可能是全球的領導者。」
甚至高盛的一個報告也分析認為,在中國的互聯網公司中,騰訊最有可能實現溝通、門戶、商務、搜索和支付五類業務的最佳組合。
新浪光環漸退儘管世界盃爭奪戰已塵埃落定,勉強保住了老大尊嚴的新浪網卻尷尬地發現,來自競爭對手搜狐和騰訊的攻勢不僅沒有緩解,反而更加激烈。
實際上,後者帶來的衝擊幾乎是全方位的。比如IM、社區、遊戲等方面,QQ完全得益於有創新的模仿的力量。
儘管在2003年下半年,新浪推出自己的即時通信軟件,隨後又花3600萬美元買了8000萬用戶UC,意圖在即時軟件上和QQ、MSN等做正面競爭。但最近的一份關於最熟悉的網絡聊天工作調查顯示,選擇QQ的人達到了90%,而QQ也佔據了超過70%的市場份額,這足以將想在即時通信軟件打拼一下的新浪UC打入地獄。
在內容方面,新浪第一門戶的光環也正漸漸褪色。在與搜狐的世界盃網絡視頻獨家播放權之爭之中,以搜狐的後來居上的「大逆轉」
告終。此前和上海文廣有著密切聯繫的新浪CEO曹國偉曾信誓旦旦地公開宣稱新浪已經穩操勝券,但幾天之後,搜狐宣佈獲勝。
甚至在社區方面,新浪也已經落下來了。騰訊公司CEO馬化騰也表示:「騰訊網是典型的以社區聚集用戶,以內容滿足用戶,反過來以用戶成就社區」,即在線生活3C模式:圍繞已經形成的社區進行全面的業務佈局,為社區用戶提供信息獲取、溝通、娛樂、商務等全方位的互聯網內容服務。
業內人士認為,騰訊的抗風險係數遠遠大於新浪,新浪分散的股權結構、樂此不疲的派系鬥爭、單一依賴網絡廣告的盈利模式,都缺乏足夠的抗風險能力。而且每更換一屆CEO,新浪的運營都會調整,這給新浪帶來極大的不安全因素。隨著騰訊的全面發力,新浪第一門戶的地位岌岌可危。
門戶之變不可否認,在騰訊的發展歷程中,確實有著太多的模仿痕跡,從早期的OICQ到最新的拍拍網,無一不散發出些許模仿的味道,但是騰訊的成功不僅僅是模仿那麼簡單。
當騰訊不再為用戶數量發愁的時候,馬化騰開始積極尋找各種可能的贏利點。借力於即時通訊軟件QQ,騰訊開始了互聯網行業的「花瓣形」擴張模式,圍繞即時通訊社區平台廣泛佈局了新聞資訊、搜索引擎、BBS、Blog、即時通訊、電子郵件、網絡遊戲、C2C電子商務等全面覆蓋互聯網應用的服務,這也同時成就了騰訊從QQ即時通訊服務商向門戶互聯網服務商的順利轉型,成為了騰訊擴張的新支點。
8年前,騰訊開始做IM(即時通訊),現在用戶數量第一;3年前開始做門戶,現在流量第一;做休閒遊戲,將業界老大聯眾取而代之;進入網游後成長勢頭兇猛,讓盛大、網易開始警惕;一年前開始電子商務,在拍賣和在線支付上一出手,讓馬雲、王志東等緊張萬分。在中國互聯網業,做到橫跨多個業務線的企業並不少,卻沒有一家互聯網公司能像馬化騰這樣在多條業務線上同時做到領先。
據瞭解,7年間,騰訊一直在醞釀一個轉變:從單純的IM提供商轉向依托騰訊網的綜合的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CP)。騰訊QQ所擁有的近5億註冊用戶和社區氛圍,為騰訊網「門戶+IM」模式發展提供了最佳原動力,網絡社區不但能夠活躍用戶,更重要的是具備極強的黏度且延展性強,能夠為其它業務擴張提供有利平台,如今騰訊已經形成了IM、QQ.com、3G.QQ和QQ遊戲四大平台,「在線生活」產業佈局初定。
騰訊網之所以能夠迅速崛起,在於其採取了與新浪截然不同的門戶發展路徑。新浪早期形成的鮮明媒體定位,加上「新浪之道」給予引導和約束,最終使其成為第一新聞門戶,然後再向IM、遊戲、無線增值、商城等周邊業務延伸。而新浪的軟肋在於,除了新聞,其他業務都缺乏核心競爭力,很容易被後來者趕超。
例如,新浪在投入巨資建立了新浪樂谷後,最終不見起色,被迫賣掉;新浪商城發展得很早,但迄今幾乎毫無建樹;而在web2.0應用上,新浪更是一無所成。反觀騰訊,在門戶網站、QQ遊戲、Qzone、拍拍網等方面都形成了強大攻勢。
業內人士認為,騰訊目前已經建起一個金字塔的門戶矩陣,從信息傳遞、知識獲取,到群體交流、資源共享、個性展示、互動娛樂,再到最上面的商務交易。憑借這樣的戰略佈局,在未來三到五年內,騰訊必將成為一個在中國乃至在世界上令中國人覺得驕傲的的互聯網企業。
蘇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