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此類新聞越來越多,看來一場媒體轟炸要開始了.
本報(成都商報,CB注)近日報道的“網上交易Q幣衝擊人民幣”一文引起多方關注,除網友及專家大討論外,昨日,來蓉參會的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李超表示,央行已開始關注虛擬貨幣的發展,目前正認真研究.
與此同時,騰訊公司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否認了Q幣是“虛擬貨幣”的說法.他強調,Q幣只是一種商品,類似於手機充值卡或遊戲點卡,不能兌換成人民幣.“我們公司堅決反對私下將Q幣兌換成人民幣的行為,並多次聯合警方予以打擊.”
各方反應
騰訊:Q幣並非無限制發行
昨日,騰訊公司公關部助理總經理宋暘對記者說,Q幣僅限於騰訊業務範圍,不能在不同企業主體間交換,不具備一般等價物性質.他強調,Q幣只是一種商品,類似於手機充值卡或遊戲點卡,不能兌換成人民幣.現實生活中,公司也多次聯合警方打擊私下將Q幣兌換成人民幣的行為.“獲得Q幣的前提是需要支付人民幣,而人民幣是有數量控制的,所以Q幣的發行量也是有限的,並非無限制發行,更不具有攪動貨幣市場的能力.”
網友:銀行網絡支付亟待加強
針對本報報道,搜狐網專門開設辯論台,針對Q幣是否會衝擊人民幣展開論戰.有網友分析Q幣產生的原因時稱,它的產生和我國銀行系統不完善有關.比如,一些國家即時通訊和網絡遊戲比中國更發達,卻沒有衍生出類似的虛擬貨幣,原因是這些國家的銀行普遍支持發達的網絡功能,通過網絡支付款項非常方便.中國的銀行也需要加強自身的網絡支付能力. 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王遠均也認為,我國網上銀行起步較晚,最近兩年才開始在網上建立銀行支付系統,也是造成Q幣等具有貨幣性質的產品在網上流行的原因之一.
央行:正在研究網絡虛擬貨幣
昨天,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李超正好出現在了成都.他此行的目的是出席“全國金融知識展覽成都巡展”的新聞發佈會.
在新聞發佈會上,有記者針對最近網絡上有關“Q幣等虛擬貨幣可能衝擊人民幣”的說法,提問央行對此有何看法.李超稱,關於網絡虛擬貨幣這個話題,人民銀行已經開始關注,並且正在認真研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