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肩負重任 向新新人類弘揚中華美德
「暈倒,樓主剛從火星歸來?」
「偶8素米女,偶素恐龍的說」
「584520 」……
咋一看去,真有點目眩。其實這些都是新新人類的網絡語言。這些讓人「匪夷所思」的Q語Q言、喜愛惡搞的無厘頭精神正成為新一代新新人類的銘牌,他們注重宣揚個性和自我感受。他們熱衷於網絡,癡迷於虛擬世界,喜歡「駭客帝國」式的扮酷,無所不在的網絡成為他們武裝到牙齒的利器。然而這些令人目眩神迷的表象背後,湧動著另一番景象:他們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只會借助網絡來娛樂和消遣,甚至瀏覽不健康的內容,而對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卻漠不關心,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認識更是嗤之以鼻。如何讓傳統文化在現代化的網絡社會中煥發新的光彩、以新的姿態去吸引新新人類?又如何能讓新新人類接受、認同並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看來只有找到彼此的交叉點,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新新人類有自己的特點,如果能找到屬於他們自己的方式來學習和認識傳統美德,必然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為新新人類的滋養土壤,作為擁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企業,騰訊最容易、也最應該為這些新新人類找到這樣一個交叉點,為他們提供一個新興技術與傳統文化交疊的網絡盛宴。目前,騰訊已開始突破傳統模式,逐步實施對「傳統文化精髓」的保護戰略:以在線互動的方式關注大家的心理訴求和體驗感受,用虛擬聯繫現實的方式延續民族美德,讓以QQ用戶為代表的新新人類由被動到主動地學習和弘揚傳統美德,讓這一切變得順理成章和水到渠成。日前,騰訊和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攜手啟動的「激活·傳承·弘揚--保護中華文化瑰寶」的系列公益活動就為網絡傳揚中華傳統美德提供了一個嶄新而又頗具現實意義的方式。
目前,騰訊QQ擁有超過5億註冊用戶,QQ儼然已經成為新新人類的一種生活方式並形成受廣大網民熱烈追捧的一種文化現象。擁有如此龐大的忠實用戶群,再加上先進的技術和創新的思維作保障,正如騰訊公司高級副總裁許晨曄先生所言,「騰訊將健康的網絡生活和中華傳統文化保護結合起來,引導和加深青少年對傳統文化的瞭解和喜愛,同時,利用騰訊網絡科技的手段結合青年志願者的形式,為中華優秀文化遺產的弘揚提供創新的思路」,有了這樣獨具匠心的想法和腳踏實地的行動,騰訊在保護文化遺產的工作上可謂一枝獨秀。
更令人鼓舞的是,QQ群、QQ空間、QQ.com等騰訊公司強勢產品都參與到保護文化瑰寶的活動中來,未來將相繼以不同方式在全國各地展開「天羅地網」,搜尋優秀文化遺產,在民間藝術家與新新人類之間架起無縫的網絡橋樑,想必這樣的優勢是任何一個組織都無法比擬的。試想,在以老藝術家為群主的QQ群裡,一大批中華傳統文化的「粉絲」聚在一起,不但可以「聽」老藝術家的殷殷教誨,而且各「粉絲」與老藝術家又可以互相探討傳統文化,而且隨著QQ群的擴大,越來越多的QQ用戶都可以加入到這個大集體;在QQ空間裡,傳統藝術的愛好者幫老藝術家設計各具特色的個人博客、發表自己的所思所想,老藝術家公佈自己的技藝訣竅、藝術品圖片、甚至在博客裡公佈收徒條件等,這些互動交流、切磋技藝的畫面一定比比皆是。
作為深受傳統文化熏陶,在中國文化背景下成長、發展並不斷創新的互聯網企業,騰訊人深深懂得民族文化、傳統美德對他們的影響和啟示:在不斷的發展中關注、回報社會,將企業社會責任納入到企業文化的建設中來。當然,對社會的貢獻不僅僅局限在保護優秀文化遺產一個方面,長期以來騰訊這隻小企鵝一直在利用自身的企業特點,從各種不同的角度默默的投入。正因為有了這樣的理念和使命,才有了騰訊2005年聯合全國上百家媒體舉辦的「大河之旅」保護母親河的公益活動。這是第一次由網絡媒體發起組織,從黃河源頭到出海口對黃河沿線生態、環境、民生問題進行定點採訪與報道,保護「民族根」的心靈之旅;也正因為有了這樣的使命和執著,才有了成立「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的壯舉,騰訊初期將投入超過2000萬人民幣用於項目的啟動,今後每年都將會投入千萬元以上作為對基金會的持續支持,這也是我國互聯網企業首次以設立基金會的形式服務公益事業。
有了如此廣泛的群眾基礎,再融入與時俱進的精神,中國的新一代互聯網企業已肩負起社會文明健康發展的重任;通過自身的影響力來帶動更多的受眾,尤其是新新人類投入到中華傳統美德的弘揚、傳遞過程中來。相信以騰訊為代表的中國高科技企業會將這份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