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秋節節日習俗作文

關於中秋節節日習俗作文

關於中秋節節日習俗作文篇【1】

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過中秋,在我國是一項十分古老的習俗。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到了。我們早早地吃了團圓晚飯,迫不及待地坐在電視機前看中秋晚會,我們一邊看晚會,一邊吃月餅。就在吃月餅的時候,我問爸爸:「爸爸,中秋是怎麼來的?」爸爸得意地說:「你說呢?呵呵!」我心想:賣什麼關子?以為我不知道,哼,讓他吃驚一下!我說:「哈哈,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浠,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才定為節日。爸爸,你說是吧?」爸爸驚訝地說:「這你也知道?」我得意地說:「你不要瞧不起人呀!」媽媽說:「就是啊,你不要小看兒子喲!」說完我們哈哈大笑起來!我接著說:「常言道:月到中秋分外圓,我們去賞月吧?」大家同意了,於是便一起走出了家門。

我走在路上,抬頭看天空,天還是那片天,月亮還是那個月亮,可是今晚的月亮比以往更圓潤、更皎潔了。仰望著那美麗的月亮,好像嫦娥姐姐和玉兔弟弟正在向我招手,想邀請我和他們一起在月亮上遨遊……不知不覺的我們就來到了嘉陵廣場,廣場上的人真多啊!人們或休閒,或娛樂,或跳舞,或聊天,或賞月,一家家,其樂融融,到處是一片***溫馨、國泰民安的景象!

每逢佳節倍思親。此時此刻,我的思緒早已飛到了遙遠的邊關——新疆和田,因為它是我的第二故鄉(爸爸以前在這兒當兵),那裡有我最要好的小朋友,還有我最敬佩的解放軍叔叔,他們捨小家顧大家,「一人辛苦萬人甜,一家不圓萬家圓」,如果沒有他們無私奉獻,哪有祖國現在的和平安寧,哪有人民的幸福安康!請月亮帶去我對他們無盡的思念,並捎去最美好的祝福:「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祝大家節日快樂,願天下永享太平!

關於中秋節節日習俗作文篇【2】

中秋節是漢族和少數民族的民間傳統節日。早在三代時期我國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晚上,有賞月、遊湖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遊玩的習俗,已很少了。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

古時還有祭月和拜月活動。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梨,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有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地方,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

月餅與中秋節的聯繫是在明代。具有關資料說,當時,北京城市裡出現了一種以果做餡的月餅,而人們在中秋節這一天自己製作月餅,用於自身和贈於親朋好友,以表達團圓和祝賀之意。那時的月餅大小和形狀很不規範,差別甚大,其名稱也頗特別。比如,山西省介縣一帶在中秋節這天,當地老百姓已有閤家圍坐分食團圓月餅的習俗其製作的月餅名堂多且有趣,如有專供男的食用的月牙月餅,有只限於女的享用的葫蘆月餅,還有特別為小孩們準備的「孫悟空」,「兔兒爺」之類的月餅,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關於中秋節節日習俗作文篇【3】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中秋節是人們一直都喻為最有人情味,最有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人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

說起中秋節,民間一直流傳著多個不同的傳說和神話故事,其中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餅起義,唐明皇游月宮等故事。最為人熟悉當然是嫦蛾奔月,嫦蛾偷了丈夫的不死仙丹,飛奔到月宮的故事也有許多說法。在較早的記載中,嫦蛾偷吃了仙丹,變成了癩蛤蟆,被叫月精,奔月後,嫦蛾住在月宮其實是一個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樹和一隻兔子,就別無他物了。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作文
金牌測算
免費起名
免費測名
個性網名
個性簽名
個性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