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濃元宵情作文

濃濃元宵情作文

篇一:濃濃元宵情作文

今天,我看著我未用完的煙花,我想起了鬧元宵時的事情來。

在正月十五的早上,陽光明媚,天空格外的藍。我做完我要做的事情後,想打開窗戶呼吸新鮮空氣。但一打開窗戶,就聽見了一陣陣吵鬧的聲音。我循聲望去,只見有許多人站在馬路上,把馬路圍得水洩不通。

天好像知道我們的心思,不久就快中午了。過了半個小時後,轎子出現在右邊的十字路口上。我本以為隊伍會直走,但出乎意料,隊伍向右走了。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又過了半個小時,鞭炮聲越來越近了,隊伍向我們這條路過來了,到處煙霧瀰漫,我們也點起了早就準備好的鞭炮。「啪,啪,啪……」鞭炮打完後,隊伍繼續向前走了。

轎子又到十字路口時「打結」了。原因是隊伍太長了,把街圍了一圈,隊伍都還沒走完。實在太壯觀了。在那兒真是讓人眼花繚亂,幾十頂轎子交叉著行走。

花轎上人的裝扮也有很多:有的人扮文武狀元;有的人扮二郎神;有的人扮觀音送子;有的……真是各式各樣啊!其中,扮二郎神轎子上的那只哮天犬真是活靈活現,頭朝天叫著,好像在向人們報告:「元宵節來啦,元宵節來啦。」真是有意思。還有那扮觀音送子的,蓮花下是用棉花湊起來的,從遠處望去,真像是一朵雲,打扮花轎的人真是匠心獨運。這不,我把那場面拍下來了。

時間過得可真快,一轉眼就一點多了,轎子也看完了。聽叔叔說在車站那有放禮炮。吃完飯後我們馬上下去。到了車站後,還等了半個小時,這半個小時可真難熬啊!大家都翹首望去,盼著放禮炮的人快點到來。

工作人員終於來了,他們小心翼翼地把火硝放進禮炮筒裡。突然,警察叔叔叫我們退後,別傷著了。「轟,轟,轟。」禮炮打響了只見在一瞬間火花飛了出來,然後有許許多多的彩紙飛了出來。彩紙有紅的,黃的,藍的……真是五顏六色呀。「彩蝶」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飛舞著,在向我們招手微笑。接著,禮炮接連響起。空中「彩蝶」飛舞,地上人們喊著、跳著。

天上雲彩賀元宵,地上人們鬧元宵,鬧元宵的熱鬧壯觀久久在我的腦海中迴盪。

篇二:濃濃元宵情作文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節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綵燈萬盞人們觀燈、猜燈謎、吃元宵閤家團聚、其樂融融。

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據說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後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後死後,平除呂後勢力,擁立劉恆為漢文帝。因為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後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並把正月十五日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 "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在正月十五。司馬遷在「太初歷」中就把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

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民間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為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粽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徵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托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製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節燃燈放火,自漢朝時已有此風俗,唐時,對元宵節倍加重視;在元宵節燃燈更成為一種習俗。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元宵節燃燈的習俗,經過歷朝歷代的傳承,節日的燈式越來越多,燈的名目內容也越來越多,有鏡燈、鳳燈、琉璃燈等等。元宵節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綵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

篇三:濃濃元宵情作文

元宵節曾經深深吸引我的,倒不是熱乎香甜的湯圓,而是那些讓人看得眼花繚亂、近乎暈眩的舞龍舞獅和綵燈,我也僅僅有一次真正感受到元宵的「鬧」。

這份記憶當然要屬於鄉村和童年。那還是元宵節的前兩天,奶奶帶著我出去串門。老人們一聚起來總是有話說,我就被允許在那家人的院子裡到處看看。村子裡的人家喜歡在房子旁砌上或小或長的屋子,我透過窗戶看見裡頭泛著橙色的燈光,還有彩色的什麼,只可惜玻璃太模糊。「進去看看吧,不過不能亂碰哦。」那家主人對我說。我一邊想著是什麼這麼神秘,一邊推開門進了屋。

如今那景像在我腦海裡如同夢境一般,我記不太真切我說了什麼,那屋子是不是真的如我印象中的長,但我記得我眼前出現了一片用紙糊成的綵燈,有的掛著,有的放在桌椅上;有魚形的,球樣的,有元寶、燈籠、蝙蝠……我一路往屋裡走,在一盞魚形的燈前停住了:它是在一個用吸住條架成的魚的模型上用米糊糊上了不同顏色的紙做成的;魚嘴用紅紙裹住,眼睛是用類似紐扣的東西縫上的,魚身金色比較多,還被勾上了彩色的鱗片,底下露出來的竹條上迷糊還沒幹。屋子裡頭燈下的老奶奶藉著燈光把竹條削得細長。原來這些綵燈都是她的傑作。屋子被橙色的光籠著,灑在綵燈暖暖的顏色上,我恨不得馬上將它們全點上,那樣它們就有了生命。於是心裡就只盼著元宵這天快點來。

終於,這天晚飯後爺爺帶我來到了舞獅的地點,那是一家人的坪上。從爺爺那裡知道每年舞獅都會在一戶人家門前進行,只要有寬敞的坪地就行。舞龍舞獅的人還沒來,那兒就已經滿是人在走動。大嬸大伯們手裡都捧著花生瓜子,見著我就會塞一點過來,不久我的小口袋就撐起來了。天泛著冷冷的藍色,但隨著「咚咚的」鑼鼓聲和坪地裡紅色獅龍的顫抖,天地間剎那間就暖了。孩子們開始叫著、喊著,還有的扔手上的刮炮。一個小男孩扔了一個在我腳下,嚇得我往後直跳。爺爺乾脆讓我騎在肩上,這樣我就可以看得更清楚了。

那兩頭獅子像喝醉了一般,沿著場地周圍搖搖擺擺地走過來。起初走得有些像貓步,並不顯得多威武;等人都圍好了,一頭獅子開始猛地眨眼,由於睫毛被做得老長,都齊刷刷地抖動。它神氣地晃了晃頭,鬃毛也跟著一揚,泛著金色的亮光。另一頭也不示弱,撲騰著向前一躍,張了張嘴露出裡面的鮮紅色。一個繡球拋過來,它們彷彿是酒醒了,爭著去搶但也不那麼急促,總要放慢動作來把技藝展示盡。

一頭獅子向前一撲,另一頭便敏捷地向後一退。接著頭頂著頭搖晃,眨著眼,嘴一張一合,像是互相在嘲笑。經過人群時偶爾會把頭探過來嚇嚇孩子,不過大多數孩子都笑個不停。我看得入迷,本不知道什麼時候該鼓掌,但觀眾中會總會有人叫好,我就跟著大家一起鼓掌。這邊的舞獅已經讓人看得不想走開了,那邊舞龍的也變換著各種姿勢,追著球一圈一圈,加上拿綵球的人都翻幾個觔斗,地上鞭炮的煙霧還沒消散,我們一個個,連同獅子、龍都成了騰雲駕霧的仙物,一起沉浸在這傳統節日的歡樂中了。

天晚了,我實在禁不住瞌睡,爺爺背著我往回走。我瞇著眼睛往回看,發現一隊如長龍般的燈火正沿著小路蜿蜒移動。難道是誰把銀河請到了人間?噢!那一定是那位老奶奶做的綵燈被點起了,鄉親們舉著在村裡走。爺爺說:「那些綵燈會經過很多人家,驅走邪氣,是對新年的祝福……」

以後的歲月裡,我再沒過過那樣的元宵節。起初還看到過舞龍舞獅的表演,只是已沒有了那花生瓜子,沒有了那手工的綵燈,沒有了那傳統的熱鬧。之後也就是速凍湯圓一下鍋,一個個冒著熱氣躺在碗裡作為元宵節的標籤,除此之外,再沒有與平常日子不同的。

元宵節什麼時候還能如那般「鬧騰」呢?

篇四:濃濃元宵情作文

我最喜歡的傳統佳節就是元宵節了。

今年五年在家裡過元宵節。走上陽台,只見小區裡掛滿了彩色的燈籠,行人們也都穿上了節日的盛裝,孩子們提著燈籠在小區廣場上玩得不亦樂乎,不時發出一串串清脆的笑聲……可是今天我卻不打算加入他們的遊戲行列中,因為我準備趁著媽媽出門這會兒,包一回元宵,給她個驚喜。

首先,我拿出媽媽慣用的盆在裡面放了半盆水,倒進麵粉,學者媽媽的樣子揉了起來。邊揉邊想:看了那麼多回媽媽、奶奶做元宵,這點兒小事怎麼難得倒我!可是——啊呀!水倒太多了,這一盆麵粉都搗成漿糊,根本揉不起來了!

第二次我吸取了教訓,只沾一點兒水,一邊揉一邊再一點兒一點兒地加水,終於慢慢地把麵粉揉成了一個大麵團,然後我學著媽媽的做法再揪出一個個小麵團。接著就可以真正開始包元宵的工程了。

我一手托著小麵團,另一手以大拇指為圓心,從它的正上方輕輕往下按,再慢慢從中間向四周碾開,好不容易捏出了一個小圓盞,可以往裡放餡料了。我挑了我最愛的豆沙餡兒,舀了一大勺,心想,這回可以一口一個過癮了。可是沒想到餡兒太多,我捏出的「面盞」根本收不住口,我只得忍痛割愛,把餡兒料再放回去了好一些,這才剛好包攏。眼看第一個元宵成功在望,我別提多高興了,一心想把它搓得更圓更光一點兒。沒想到,一個得意忘形就晚節不保——我揉得太用力把餡料都擠了出來,本該雪白的元宵抹上了一條暗紅色的傷痕,我只好趕緊給它再沾點兒麵粉補一補。就這樣我的第一個元宵掛滿了「補丁」誕生了,新接著,第二個、第三個……我越干越起勁,第五個、第六個,我越來越順溜……

這時,媽媽回來了,她一看見我的臉,還沒來得及誇我就笑開了懷。我帶著滿肚子的疑問抬頭一看鏡子,「啊——」我一下子衝進了洗手間。原來,我臉上也沾滿了麵粉。等搓掉這些麵粉,我的臉也羞成了一個紅蘋果了。

雖然鬧出了個小笑話,但是吃著我自己包的元宵,我別提多高興了。因此,我更喜歡元宵節了。

篇五:濃濃元宵情作文

時光飛轉,正月十五又在元宵的香甜中匆忙地來趕赴這團圓的盛會。在科技發達的二十一世紀,這個歷久彌香的傳統佳節不但沒有褪色,而且愈發的蓬蓽生輝。

元宵之夜,千家萬戶都被團圓的喜悅所包圍著。我們一家人圍坐在桌子邊上,碗裡漂浮著白白嫩嫩的元宵,騰騰熱氣暖著每個人的心。爸爸指著它們說:「吃元宵的學問也有不少,四個代表四喜臨門,八個代表八面玲瓏,十個代表十全十美……它們可是寄托著人們無數的心願呢!」帶著這些美好的祝福,品著嘴裡入口即化的甜蜜,我們家的猜燈謎比賽也拉開了帷幕。媽媽不緊不慢地讀出了謎面:「天女散花,打一新詞。」我腦筋一轉,竟與爸爸同時報出了正確答案:「高消費!」媽媽讚許地點點頭:「不錯嘛,腦袋很靈活,每人獎一個元宵!」我暗自得意:這個我在網上看過,現學現用。接下來,我也嘗試了一回考官的滋味:「無可奈何花落去,打一常用詞。」這下可把爸爸媽媽給難倒了,我搖頭晃腦地公佈了謎底:「哈哈,不知道了吧!是『感謝』。」聽了這個答案,他們面面相覷了一會兒,隨即,銀鈴般的笑聲便久久縈繞在我家上空。這時,絢爛的煙花綻開了笑靨,映得人間溢彩流光。好像在點綴元宵佳節,又好像是在慶賀虎虎生威的嶄新的一年……

元宵節歷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是我國非常有名的傳統節日。它的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擴展的。起初只是白晝為市,夜間燃燈,到了清代才增加了舞龍、舞獅、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流傳至今。

這個傳統節日是人們情感的一種載體。它讓平時不能經常見面的親朋好友們能有一個機會聚在一起,共享天倫。傳統食物元宵那圓圓胖胖的形象就是寓意著一家人能幸福美滿,那餡兒也讓人甜到了心裡,不由地對未來一年充滿了希望與信心。

元宵,你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塊瑰寶,你讓無數外國友人感受到了中華民族的古色古香;元宵,你是聯結人們情感的一座橋樑,你讓常年出家在外的人感受到了親情與友情的溫馨;元宵,你是閃耀在雄雞心中的一顆耀眼的明珠,你讓炎黃子孫為古老而富有魅力的祖國感到驕傲與自豪!啊,我愛我們的節日——元宵!

篇六:濃濃元宵情作文

有句古話說得好:「正月十五鬧元宵」。這句話生動地體現出了元宵節最大的特點,對,元宵節就是親戚朋友從五湖四海趕來歡樂地聚在一塊兒,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結伴到街上觀看人們舉行的盛大的舞龍遊行,觀賞由平民老百姓創作的歌舞節目,欣賞那夜空中的光彩奪目的火樹銀花。

我們一家人在家中早早地吃好了湯圓,然後一塊兒到街上去賞花燈。剛走到路口,一支龐大的舞龍隊伍也恰巧經過,舞龍的叔叔們精神抖擻,挺直了腰板,箭步如飛,好似一棵棵不老的青松,將那原本毫無生氣的巨龍舞得活靈活現。隊伍所到之處,鑼鼓喧天,所見之人,都為之喝彩,拍手叫好。月光如流水一般瀉在草坪上,一切事物都像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令人浮想聯翩,是一盞盞五彩繽紛的花燈打破了這份沉靜。

看,那邊的十二聲肖花燈尤其引人注意。瞧,十二聲肖的大哥—老鼠正在驕傲地向大家問好;勤勤懇懇的老牛正在不服氣為什麼老鼠當老大呢;兇猛的老虎大吼了一聲;嚇得小兔躲到了一邊;勇猛的巨龍正在雲海裡騰飛;而小蛇則在水裡歡快地游;馬兒正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奔跑;羊兒則在「咩咩」叫,小猴子淘氣地爬到樹上摘桃吃;大公雞正在「喔喔」地報鳴;今年是狗年,當然少不了小狗了,你瞧,它正高興地活蹦亂跳呢;而小豬則在窩裡睡懶覺呢!

天空中一朵朵禮花開放,我們一家人依依不捨地離去了。

篇七:濃濃元宵情作文

今年元宵節,吃過晚飯,我們就去看花燈、焰火了。

七點剛過,我們就來到新市區看花燈,這裡人山人海,花燈會種類繁多,設計新奇,造型各異,市政府前的整個街道火樹銀花,璀璨奪目,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人們前來觀賞;有做生意的人早早來到擺好攤位,有的坐車從幾十里路的農村趕來,還有的小孩騎在他爸爸脖子上,手拿著糖葫蘆邊吃邊看。八點多鐘,在市委大樓旁邊一朵朵綻放的禮花騰空而起,哇!好美的夜空呀!只見深藍色的天空佈滿了五彩斑斕的禮花,開放的禮花如一個個綵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顆顆拖著綵帶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晝一樣,把元宵之夜變得無比美麗,我簡直被迷住了。

一顆顆五彩的禮花騰空而起,禮花炸開以後,一朵朵紙花飄落下來,甚至有的紙花還帶著一顆顆亮閃閃的東西,真像一顆顆彩色的流星;有的禮花炸開以後是雙層的,接著變成動物形狀了;有的炸開以後就像下起了流星雨,刷刷地往下落;還有的如同一道道彩色的金環,把天空變得光彩奪目,整個市區都沸騰了……

五彩的花燈被高高的掛在了半空中,閃著耀眼的光芒。美麗的花燈給這裡增加了秀麗的色彩。這些造花燈的人手還真巧,什麼羊形、龍形,拖拉機耕田形的……都能造出來,真了不起。

當我們看到一半時,我驚訝地叫了一聲,因為在花燈裡,這個是我見到的最有意思的是:花燈裡居然還有三隻活羊,燈箱裡還有一群小雞,據介紹,它們是從國外引進的新品種呢!真讓我佩服不已。有些大膽的人甚至還過去摸摸它,而那些羊只是晃晃腦袋,不時地抬起頭「咩—咩—」地叫喚兩聲,然後又繼續吃它的草,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當我們往回走時,看到一群人在猜燈謎,其中有一個字謎是:天下人間會七星,我和爸爸媽媽猜了許多次也沒猜中……時間不知不覺已過去了三個多小時,但我們一點也沒覺得累。

啊!今年的元宵節之夜真美呀!

篇八:濃濃元宵情作文

熱鬧的春節剛過,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元宵節。今年的元宵節特別隆重,我們學校還舉行了看元宵,吃元宵,鬧元宵的主題活動。

下午一到學校,同學們就忙開了,從教室這頭跑到教室那頭,拉綵帶的拉綵帶,掛綵燈的掛綵燈,精心地打扮著我們的教室。轉眼間教室裡張燈結綵,煥然一新。不一會兒,廣播裡傳來了音樂聲,同學們排著整齊的隊伍來到操場。升旗台上,校長給我們講述了有關元宵節的來歷,同學們個個聽得聚精會神。回到班級後,我們開始了猜燈謎大賽。「鐵公雞」打一成語,「一」打一成語,教室裡一下沸騰了起來,笑聲喊叫聲一片。猜燈謎結束後,同學們又親手學做湯圓,每個人的手都被麵粉粘得雪白的,有的人臉上都貼到了麵粉。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每一個同學都吃到了親手做的湯圓,那滋味可不是一般的好。

晚上,我和媽媽有個約定,就是去水街逛燈會,這可是我第一次看花燈,心情無比激動。很遠處就看到水街的大門樓,它被火紅的燈光照得喜氣洋洋。我們的車子慢慢靠近,哇!真是燈的世界,人的海洋啊!我和媽媽買了門票排隊走進大門。首先映入我眼簾的就是一條大約長幾十米的銀白色的長龍,好亮啊;接著是一組象徵著和詣盛世的綵燈,除了有高飛的和平鴿還有各族人民在歌唱;再往前是笑口常開的哈哈佛。

我的腳步越來越輕盈,頭頂掛著一排排大紅燈籠,兩邊是各種各樣,千姿百態的綵燈,每一座燈前都圍著許多人,有的觀燈,有的留影,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魅力鹽城》,《一「鹽」九鼎》,《鶴舞鹿鳴》,這些代表著我們鹽城的綵燈,讓我頓時為我是鹽城人而感到自毫。這時,我抬頭仰望夜空中的明月,只見它已害羞地躲進了雲層裡,不與這壯觀的燈會比美了。

夜深了,我在媽媽的催促聲中離開了燈會,真是意猶未盡,這個元宵節過得實在是太開心了。

作文
金牌測算
免費起名
免費測名
個性網名
個性簽名
個性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