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忘了植樹作文
三月,春芽萌動,在這融融春意中,美,悄然爬上城市的陽台,走進鄉村的農家院落。變化就在我們的周圍,我們每個人都能從身邊所發生的變化中感受到偉大祖國的親切和壯美。
(1)從人們對綠色的需求量來看: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百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在地球上已星羅棋布。但不管城市人口的多少,人們衡量一個城市的現代文明程度,總離不開這一城市的綠化狀態,離不開人均綠地面積。
現代科學研究認為,花草樹木,是天然的制氧機、吸塵器,是美妙的隔音板、殺菌劑,是調節氣候的能手,保護環境的衛士。以制氧功能為例,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如果以一個成人每日呼吸需要0﹒75千克氧氣,排出台0﹒90千克二氧化碳計算,則每人需要有10—15平方米的樹林或20—30平方米的草坪。城市「綠肺」太小,人肺就得不到充裕的氧氣。可以說,沒有綠色植物,就沒有人類。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一刻也離不開哺育她的慈母——綠色大地。
(2)從中國古代詩人墨客對綠色的向往來看:他們不但酷熱植樹,而且還為後世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植樹詩篇:「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榆柳蔭後園,桃李羅堂前」、「天荒南野際,守拙歸田園」、「縈縈窗下蘭,密密堂前柳」等等,這些都是東晉詩人陶淵明終身愛柳植柳的傳世佳作。詩聖杜甫:「紅人桃花嫩,青歸柳葉新」、「奉乞桃花一百根,春前為送浣花村」這是詩人鍾情楠木,癡愛桃花的生動寫照。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生平最愛松和柳:「小松未盈尺,心愛手自移」、「栽松滿後院,種柳蔭前墀」、「無根亦可活,成蔭況非遲;三年來離郡,可以見依依」、「曾栽楊柳江南岸,一別江南兩度春;遙憶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從這首膾炙人口的《憶江柳》小詩來看,白居易果真對柳樹「癡情」得很。
植樹去!植樹去!我們的億萬大軍、幾億萬雙主人公的手,一齊驅散荒涼和貧窮,創造著美麗和輝煌。祖國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治理河山,綠化祖國的功勳將同太陽和綠色一樣永存!
千秋大業,任重道遠,我們必須一代一代地幹下去!「無山不綠,有水皆清,四時花香,萬壑鳥鳴,替河山裝成錦繡,把國土繪成丹青。」
和風十里,春暖花開,正值中國植樹造林季節。朋友們,讓我們手拉手,心印心,扛起鋤頭,拿起鐵鍬,走向田野,走向山坡,發揚古人「迷醉癡情造綠誰」的植樹精神「讓山山坡坡都穿上綠衣裳」好讓中華民族的千秋萬代,千古萬古搖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