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看龍舟的作文

端午看龍舟的作文

1端午看龍舟作文

6月4日,端午節的前夕,作為《東方今報》的一名實習小,我很榮幸的隨小成長中心的帶隊老師來到了位於鄭東新區蝴蝶橋旁邊的龍湖龍舟訓練基地。由於對龍舟不太瞭解,我們首先聽了國家一級運動員——宋老師對龍舟的相關知識進行了講解和一些具體划龍舟的方法及技巧。

殊不知賽龍舟還有這麼一段傳奇故事:每到每年的端午節,人們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通常在南方舉行賽龍舟,在北方吃粽子,目的是為了保護屈原的身軀不被魚類損傷。我懷著對傳統文化的進一步瞭解,隨小團隊也加入了排成「一」字型的觀看隊伍。放眼望去,湖面已成了龍舟的戰場,一條長12米的龍舟由劃手、鼓手和舵手共十二人組成,他們必須相互配合才能達到最佳效果。湖面上一隊隊的劃手在鼓聲、號子聲、划水聲中有節奏、有規律的在水中穿行。雖說很累,但他們配合得十分默契,隨著鼓點的節奏快慢,他們完成從起步、勻速調節、加速衝刺等一套訓練程序。雖說是訓練,但他們頑強的拚搏和不畏艱辛的精神使我已看到龍舟賽戰場上的「火藥味」。岸邊上的觀眾也時不時鼓掌加油助威,有時我也騰出手來加入到鼓掌聲中,整個湖水都興奮得激起浪花,向劃手們歌唱,激勵他們勇往直前。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眾人划槳開大船」這首歌——一支竹篙耶,難渡汪洋海;眾人划槳喲,開動大帆船;一棵小樹耶,弱不禁風雨;百里森林喲,並肩耐歲寒,耐歲寒;一加十,十加百,百加千千萬;你加我,我加你,大家心相連;同舟嘛共濟海讓路,號子嘛一喊,浪靠邊;百舸嘛爭流,千帆進,波濤在後,岸在前……

我相信,只要齊心協力,團結奮進,團隊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據說我們河南才開始組建龍舟隊伍,時間雖短,但是通過他們的刻苦訓練,團結協作,成績一定會突飛猛進,這不但使我看到他們訓練的勁頭,看到了一個有向心力的團隊,更使我看到了河南劃手隊伍的希望,他們將在未來的龍舟文化征程上闊步前行。

觀看結束後,我隨小們依依不捨的離開了龍舟訓練基地,劃手們的拚搏場面時時浮現在我的眼前,他將永遠激勵我去努力學習,頑強上進。

2端午節作文

盼呀!盼呀!終於盼到了我們村一年一度的賽龍舟了。

農曆五月初六是家鄉的龍舟節。我剛吃過粽子,就和爸爸媽媽、哥哥一起來到潢湧河邊看賽龍舟。河兩岸人山人海。

下午2時,比賽開始了,龍舟隨著鞭炮聲起,來自各村的12條龍舟一字排開。鑼鼓聲霎時震耳欲聾。河兩岸頓時沸騰起來,升空的氣球、迎接的彩船、劃過的龍船……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圖畫。你們看呀!那些龍舟多麼威風呀!像凱旋歸來的勝利者。撓手們分別穿著紅短衣、藍短衣、黃短衣、白短衣、青短衣……頭上綁了塊白布,上面寫了幾個字——「奮鬥!奮鬥!努力奮鬥!戰勝困難!」他們如同軍隊一樣威風。比賽到了緊要關頭,人們的心開始緊張起來,突然,從人群中爆發出一陣陣「下二村加油!下二村加油!」的吶喊聲,我放眼看去,原來是下二村旗子的紅隊落後了,在觀眾的的支持下,撓手們更沉著了,拚命地劃著,下二村龍船,迎著洶湧澎湃的浪花,「踏著」乘風破浪的強風,在潢湧大河上劃出一條長長的水紋,衝上了前頭,其它龍船也你不讓我,我不讓你,你追我趕。最後,下二村龍船一舉奪冠。隊員們團結合作的精神鼓舞廣大群眾。

據說,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楚國大詩人——屈原的:屈原生活在春秋時代的戰國時期,那時,七個皇帝各鎮守一方,分別是:楚國、燕國、秦國、魯國、齊國、魏國、趙國。其中,北方的秦國最為強大,虎視眈眈地想吞併其它六國,想成為中華民族的霸王,屈原推兼楚國與齊國合併攻擊秦國,但是,昏庸的楚王不但不聽的屈原勸告,還把屈原逐出楚國。最後,楚國被秦國消亡了。屈原不任心看見楚國人民流離失所,就在農曆五月初五胸中抱著沉甸甸的大石頭跳到舊羅江自盡了。楚國人民聽到這個消息後難以置信,紛紛划著小船去救他,又害怕舊羅江中小魚傷害屈原的屍骨,所以,楚國人民用小竹筒裝滿糯米飯菜,希望江中小魚不要傷害屈原的屍骨而吃楚國人民做的糯米飯菜。故事就是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的。

賽龍舟需要隊員們同心協力、奮力拚搏才能劃得快,它宏揚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也發揚了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好精神。

3端午節作文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浙地區划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巖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划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九年,台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此外,划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1991年6月16日(農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嶽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在競渡前,舉行了既保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並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後,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於世。

4端午節作文

端午節假期前夕,回到家裡,飯已經煮好了。我們一家人吃完晚飯,就打開電視。我拿起遙控器,剛想調到動畫片,我爸爸一把搶過遙控器,說:「兒子,你都五年級了,不要老是看那些打打殺殺的動畫片了,看點有意義的吧!」我極不情願地說:「好吧!」。原來,爸爸要看賽龍舟呀!

只見那些龍舟像一條條龍飛鳳舞的神龍在江中游。比賽規則是在規定距離內,同時起航,以到達終點先後決定名次。

龍舟,與普通船隻不太相同,龍船狹長、細窄,船頭飾龍頭,船尾飾龍尾。龍頭的顏色分別有有紅、黑、灰等色,均與龍燈之頭相似,姿態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繪(也有用紙紮、紗扎的)。龍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鱗甲。除龍頭龍尾外,龍舟上還有鑼鼓、旗幟或船體繪畫等裝飾。真是壯觀啊!

每艘龍船船長大約為20—30米,船上約30名水手。都是些身強體壯、力大如牛的人,他們一起划槳,同心協力、不言不語、竭盡全力的在奮勇前行!只見你追我趕,此起彼伏,真是競爭激烈、扣人心弦啊!各隊的拉拉隊,也在台下較起勁來,加油聲連綿不斷,有人還打起響指呢!我暗暗的向那些賽龍舟的人舉起大拇指,心想:「你們真棒!」

最終紅色的龍船在衝刺階段終於奪取了冠軍。太好了!真是如我所願,「紅龍」我真為你們感到驕傲。我也情不自禁在心裡鼓勵哪些失敗的人:「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從哪裡跌倒,就要從哪裡爬起,只要努力,下次一定能贏,我為你們鼓氣、加油!」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作文
金牌測算
免費起名
免費測名
個性網名
個性簽名
個性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