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重陽登高作文範例
篇一:重陽登高
過幾天就是重陽節了,我們老家在重陽節有爬山登高的習俗。因此,利用這個週末的時間我們全家和阿姨一家一起來到高榜山爬山登高。
星期六下午四點鐘,爸爸開車載著我們來到高榜山腳下,等車停好後,我們一行人就開始登山了。哇,今天登山的人真多呀。我們也隨著人群往山上爬。瞧,一馬當先的是我和小表妹,後面緊跟著爸爸媽媽和阿姨姨夫。爬了一會兒我便累得氣喘吁吁,大人們也和我一樣。我們休息了一會就又開始爬了起來!不一會兒我們來到了一個小亭,這裡是登山停靠的第一站。只見這裡已是人山人海,我喘著氣隨便找了個地方就坐下,沒地方坐的人乾脆就站著喘氣;那些繼續往上登的人只好在人群中穿來穿去,往上山的階梯走去。一路上還有很多人叫賣飲料和食物,還看見了年齡、個子都比我小的小朋友也在爬山。我心裡想,這些弟弟、妹妹比我小都能堅持一個人一步一步的往上爬,我打心眼兒裡的佩服他們,作為四年級大姐姐的我一定要爬上山頂。於是我便加足勁繼續往上爬。不一會兒我們就爬到了山頂,站在山頂上向下看,清風徐徐吹來,這感覺真好。
休息了一會,我們便下了山。坐在車上,我一次又一次的回頭,心想:明年我一定還會再來,重陽節爬山登高的習俗還要在我們這一代流傳下去。
篇二:重陽登高活動作文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終於讓我盼來了。我們學校首次組織了五、六年級的同學到野外進行一次登高活動。
這一天大清早,我們懷著無比興奮的心情上山去,大約走了半小時就到了目的地。吃過了早飯,我便和幾位同學去觀看風箏比賽。
風箏競賽場的人可真多呀!把整個賽場圍得嚴嚴實實,真是裡三層外三層。突然一聲哨響,風箏陸陸續續飛上天空,不一會兒,各式各樣的風箏在蔚藍的天空翱翔:有翩翩起舞的「花蝴蝶」;有忙忙碌碌的「蜜蜂」;有展翅高飛的「蒼鷹」……最吸引人的那還要數栩栩如生的「龍」和「蜈蚣」了。那條「龍」抬起頭來,尾巴高翹,擺出一副神氣的樣子。「蜈蚣」也不甘示弱,不一會兒,就超越那條「龍」啦!場上的人都為它喝彩。我剛揉了揉眼,可不知怎麼的,那「龍」和「蜈蚣」糾纏在一起了,也許是「龍」害怕自己比不上「蜈蚣」吧,而作出兩敗俱傷的做法。不一會兒,它們倆都斷了線,掉進了山谷,在場的人無不為之惋惜,都埋怨「龍」不應該那樣自私。它們的主人像箭一樣衝下山谷,尋找自己的風箏,好不容易找到了,可時間已剩下不多了,但是它們的主人一點都不擔心,淡定地把風箏重新安上線再放飛……到了最後還是「蜈蚣」取得第一名,「龍」獲得第二名……風箏比賽在一陣陣熱烈的歡呼聲、掌聲中結束了。
吃過午飯,就到我們學校的運動員大顯身手的時候了。登山活動開始了,只見運動員們在半山腰上磨拳擦掌,做好預備姿勢。又是一聲哨響,運動員爭先恐後地向上攀登。你看,我班的小玲同學就要拿到紅旗了,「哎呀」,真糟糕!她被石頭絆倒了,摔得個四腳朝天,惹的大家哈哈大笑。她爬起來再跑,可是來不及了,紅旗被五〈2〉班的同學奪走了。
這時,太陽漸漸地西下了,金色的陽光照在同學們的笑臉上好像盛開著朵朵鮮花。
篇三:重陽登高
今天是重陽節,在重陽節有爬山登高的習俗。因此,我們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一家人來到德勝巖爬山。
買好東西後,我們一行人就開始登山了。瞧,一馬當先的是大表哥,後面緊跟著姐姐和表妹,最後面的是我和小表哥。我和小表哥都感到羞愧不已,論年齡、個子都比小表妹大、高,竟然在爬山上追不上小表妹;但最讓我佩服的還是外公了,今天就是外公的70歲生日了,看他身上背一個大包,手上抱著小表弟,還時不時扶了扶外婆,看外公矯健的步伐,根本就不像是一位70歲的老人,而像是一位正值年輕的小伙子。
一路上還有很多人在叫賣飲料和食物,還看見了許多人挑著擔子往上爬,我心裡想,我們一點東西都沒拿,兩腳卻像是灌了水一樣,難以走動;這些人挑著擔子,還爬的那麼利索,我打心眼兒裡敬佩他們。在半山腰我碰到了同學朱xx,從我們的談笑中,我更加堅強了,於是下定決心:我一定要爬上山頂。可能是我的決心打動了老天爺,我們不一會兒就爬上了山頂,站在山頂是向下看,清風徐徐吹來,這感覺真好。
不一會兒我們就下了山,坐在車上,我心裡一直在想:重陽節爬山登高的習俗一定要在我們身上流傳下去,下年我一定還會再來。
篇四:重陽節登高作文
重陽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就是重陽節。重陽節在秋季,是秋高氣爽的季節。每到重陽節,我國都有登高賞秋,敬老的傳統。故而重陽節又稱老人節。
我國唐朝的大詩人王維,曾作過一首關於重陽節的詩,名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描繪了在重陽節這個傳統節日作者對親人的加倍思念。
今年重陽節,我和爸爸媽媽為了感悟中華傳統節日——重陽節,我們來到了北京最有名的一坐山——香山,我們沿著山麓攀爬,看到了山上美不勝收的景色。我們也看到了許多老人都在沿著山麓攀爬,我們登上山頂,看見了許多老人在香山頂峰上慶祝自己的節日——老人節。他們有的唱歌,有的跳舞,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慶祝。在他們中間坐著一個老爺爺和幾個老奶奶,老爺爺坐在凳子上用手風琴拉著《歡樂頌》,曲調歡快、優美,令人陶醉;旁邊的老奶奶則用小察和小鼓等樂器為老爺爺伴奏,樂曲在這個小樂隊的演奏下顯得非常動聽。周圍許多老人圍者這個小樂隊盡情地跳呀、唱呀,使人彷彿置身於人間仙境一般。
遊覽完香山,我和爸爸媽媽就出發去了奶奶家和姥姥家,把我們深深的祝福送給了老人。按照每年的習俗,今年重陽節村委會給爺爺奶奶發放了慰問品,這體現出社會對老人的關心和關愛,敬老、愛老之風正傳遍神州大地。
昔日重陽節「又見花糕處處忙」的景像已不見了,但時逢佳節吉日,不由得又想起和老鄰居在庭院吃著花糕,喝著清茶,說笑聊天的溫馨,想念著在童年一起歡笑玩耍的小夥伴。
篇五:重陽登高
每逢陽曆九月初九,爸爸總帶我爬山登高。凡是南京的山,小一點兒的像什麼八字山、繡球山、九華山、清涼山;大的如棲霞山、牛首山、紫金山,哪座山我沒爬過?
重陽為什麼要登山,我小時候就聽爸爸講過它的來歷。
傳說東晉有個人叫桓溫。一天,朋友費長房對他說:「老兄,九月初九那天,你家將有災害,要趕快避一下。」桓溫一聽嚇了一跳,急忙對家人說:「快做些糕點當乾糧。」
第二天全家帶著糕點爬上山避災。過後回家一看,雞犬果然都得瘟病死了。桓溫很感激費長房的救命之恩,每年九月初九,便帶著糕點登山遠眺,希望再見到費長房,家人還插茱英,千百年來,這便成了一種風俗。
我五年級的時候,就是去年九月初九,爸爸又帶我去登紫金山,大概是長久鍛煉的原因,近500米高的紫金山,我一口氣便爬上頂峰。此刻南京城正沐浴在燦爛的金光裡,聳立的高樓,筆直的馬路,長虹般的大橋,銀練似的長江,一時盡收眼底。我對著眼前的一切,想起語文課上剛剛學過的一首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便高聲朗讀道:「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爸爸聽我念完詩,自言自語地重複念道:「每逢佳節倍思親,遍插茱英少一人,少一人,是一人啊!」
我望著爸爸那若有所思的神情,聽著爸爸很有感觸的聲調,不解地望著爸爸:「少誰呀?」爸爸說:「你爺爺呀。我在你這麼大的時候,爺爺就到了台灣……」「爺爺會回來的!」我好像在寬慰爸爸。這時我才悟出每年重陽爸爸帶我登高的真正含義:他是在登高眺望阿里山下的親人呀!
篇六:難忘的重陽登高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曆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每到這個節日我都會想唐代大詩人王維寫的一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我記得重陽節那天秋高氣爽,我們一家人去了xx樂園,因為我非常喜歡爬山,爸爸剛買好了門票,我就拉著媽媽飛快跑到山前,山上許多人已經手拉手成群結隊地直達山峰了,我也興致勃勃地往山上爬,但還沒有爬到半山腰,我就已經累得滿頭大汗了,正好前面有座亭子,我和爸爸媽媽就進去休息,這時媽媽給我講了重陽節的由來。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的苦頭。村裡有一個叫恆景的年輕人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恆景四處訪師尋道,找了很長時間終於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恆景不畏千辛萬苦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於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不僅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從此以後恆景不怕風吹日曬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恆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恆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恆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準備。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衝出汝河,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臉色突變,這時恆景手持降妖寶劍幾個回合就把瘟魔刺死於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瘟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聽了這個故事我非常地感動,猶如是有一股能力注入我的體內。我大踏步地向山上爬去,不久終點便就在我的眼前。
在下山的路上,媽媽告訴我重陽節也叫老人節,我便想起奶奶一直都有肩膀酸痛的毛病,正好路邊有賣棒槌的攤檔,於是我花了五元給奶奶買了一個,打算送給奶奶。
那一年的重陽節是我過得最有意義的重陽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