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徨中的IM 你拿什麼感動我們網民?

彷徨中的IM 你拿什麼感動我們網民?
話外音:

  騰訊CEO馬化騰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QQ最大競爭對手是MSN,盛大還不是。這個圈圈我早已聽說,國內都有幾十家即時通訊軟件出來過,奈何不了QQ。」

  MSN中國區羅川先生最近在搜狐IT專訪時表示:「MSN在全球範圍內的盈利收益方式有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由廣告驅動,因為我們的網絡有很大流量;另外就是付費服務,MSN移動在很多國家跟地區都開展付費服務,比如MSN超大郵箱。

新浪UC總經理王偉在《經濟觀察報》宣稱:「2008年,新浪將形成以新聞、娛樂、無線等幾大主線的核心競爭力。其中UC將作為新浪在未來重點發展的一個內容,新浪收購UC就是為了『儲備未來』。」

  目前,國內IM開始悄然掀起新一輪變革。(筆者註:所謂IM,「即時通訊」軟件的簡稱也,國內市場以QQ、MSN、UC等為龍頭代表。)各大IM商家紛紛推出各種法寶和利器,一時間通通粉墨登場,十分熱鬧。然而,經過這一陣陣花拳秀腿之後,市場上除了多上一陣騷動,並未見得幾滴潤物細無聲的甘露,普降在我們網民們乾枯的臉上。那些讓我們廣大網民感動的實惠似乎鮮見,而那些變著戲法的吆喝已經讓我們一顆顆E動的心變得更加麻木和疲憊。

  早在2001年,還在互聯網寒意正濃的時節,當時呼嘯的北風中已經有了一絲春的氣息,各大媒體上還瀰漫著「收費」與「免費」的爭論,QQ便悄悄的找到了致富的途徑。面對龐大的快要成為其累贅和負擔的人氣,QQ動了心,誰也不能坐視錢財外流,那可是白花花的銀子啊。於是,QQ,這款簡直簡陋得稱不上「軟件」的「軟件」,卻遠比那些村裡邊「搬運工」們千挑萬選的「軟件們」要出落得花枝招展、富甲一方。(筆者註:那時的軟件,基本形態是壓成光盤,再附上包裝,再明碼標價,再通過各大軟件渠道的「搬運工」們四處分銷。)

  QQ的發跡,讓各門戶老大們唏噓不已,更讓無數軟件英雄們莫名其妙、黯然神傷。說它四不像也行,說它小而精也對。反正,當年QQ劍走偏鋒,迅速崛起,的的確確讓廣大網民們看到了互聯網美麗和善解人意的一面。它就像一個純潔的姑娘,或者說熱心的紅娘,讓廣大網民在互聯網上迅速找到了純潔的友誼。甚而至於說,QQ的出現,才是真正意義的推動無紙化辦公的民間力量!

  然而,「老大嫁作商人婦」,QQ而今早已不似當初的姑娘,它狡黠的目光逐步變得貪婪和肆無忌憚,現在的QQ儼然一個財大氣粗的富婆。任何一點功能的小改進,都被理所當然的認為是對我們廣大網民們的一種無上的恩惠和賜予,動輒被用著收費的砝碼,這讓我們很累很傷心,同時也很鬱悶很不解。難道說QQ不斷攀升的利潤裡就沒有我們廣大網民的功勞?難道說我們當初眾星捧月般擁戴而出的QQ小妹,如今已看破紅塵變得惟利是圖充滿銅臭了?

  事以至此,對於QQ,我們也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了。遺憾的是這讓一直虎視眈眈的微軟MSN瞅準了機會,並迅速的搶了風頭,這也難怪近日媒體驚呼:MSN的出現,讓盛大「急」了,QQ「毛」了,UC「贏」了,還有一堆IM「瘋」的「瘋」「掛」的「掛」了。筆者認為:QQ之所以「毛」,是因為其絕對權威和既得利益受挑戰後那種狂躁不安和心裡沒底而發「毛」;盛大之所以「急」,是因為MSN擇時而動並搶了先機,從而給「圈圈」搞了個措手不及;UC之所以「贏」,是因為UC一直穩紮穩打,在SINA的資源優勢整合下,迅速以「領飛五彩網絡生活」而走進千家萬戶。同時,UC還是該領域唯一具有核心技術自主研發實力的IM廠商,其立體聲視頻聊天技術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還擁有領先優勢。

  不幸的是,微軟帝國一直信奉的信條是「蘿蔔+大棒」,其一貫的作法不是「唯軟」,而是「軟」中帶「硬」,乃至於在關鍵時刻「軟硬兼施」。無論是當初的Windows,還是後來的IE,還是現在的MSN,微軟的「野心」昭然若揭。一味的追逐QQ讓我們覺得有種不爽和無奈的感覺,選擇泊來品洋玩意又讓我們心有不甘,到底各大IM在新一輪市場格局中將何去何從?到底我們廣大網民該選擇什麼樣的IM?這讓我們徘徊在IM的十字街頭。路正長,夜未央,欣慰的是,UC讓我看到了網民們感動的熱望!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綜合資訊大全
金牌測算
免費起名
免費測名
個性網名
個性簽名
個性資料